韩国发现一本书,汉文记载清朝秘事,孝庄与多尔衮的历史真相

清朝初期,有四大谜案,分别是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之死和乾隆身世。每个事件都因线索较少,史料不足,在史学界未有定论。不过,我们从一些资料中,也能发现端倪。

韩国发现一本书,汉文记载清朝秘事,孝庄与多尔衮的历史真相

2011年,国家图书馆联合韩国档案部门,影印出版50册《李朝实录》。这本书籍主要记录了朝鲜王朝1392-1863年间的大事,涵盖政治、外交和社会方方面面,全书以汉文记录,时间范围契合明清两代历史。

多尔衮的三种称呼

《李朝实录》仁祖实录卷有这样一句话:

清国咨文,有皇父摄政王,此何举措?使臣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

其中,“皇父摄政王”是关键信息,以至于朝鲜国王李倧疑问,为何改了称呼呢?

韩国发现一本书,汉文记载清朝秘事,孝庄与多尔衮的历史真相

多尔衮的称呼前后有三种,分别是叔父摄政王(顺治二年前)、皇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前)、皇父摄政王(顺治八年前)。每隔几年,称呼一层比一层关系近,乍一看是从“叔”变成了“父”,部分学者认为,这是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证据。

这是一种误解,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并未下嫁的分析

在多尔衮的三个称号中,只有“叔父摄政王”是经过正式册封记录的,当时为顺治元年十月初十,顺治帝加封多尔衮 “叔父摄政王”,赐册宝、册文,这种称呼,相当于有了“资格证”。

1、学者杨珍认为,满文与汉文的翻译存在差别。后人将满文中 “汗的父亲”误译为 “皇父”,造成了多尔衮是皇父的错觉。汗的父亲,如同北方人称呼长辈喊“大”一样,是一种尊称和敬称,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血缘父亲。

韩国发现一本书,汉文记载清朝秘事,孝庄与多尔衮的历史真相

2、另一方面,朝鲜自朱元璋时,就已经是大明王朝附属国。清朝沿袭旧例,为了对外宣夺这份主权,特意解释说,朝拜进贡,与皇帝一样的规格体制。“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

当时,顺治皇帝年仅12岁,多尔衮正在消灭南明残余势力,积极笼络汉族地主贵族。新王朝百废待兴,多尔衮无暇顾及朝鲜王国是否臣服。那么此时的朝鲜王朝的态度,就是客观中立的。

如果,朝鲜王朝有意脱离多尔衮摄政王的统治,他们的言语态度就带有主观色彩,或者有辱骂指责的字眼了。

韩国发现一本书,汉文记载清朝秘事,孝庄与多尔衮的历史真相

伦理纲常挑战

此外,如果有“太后下嫁”这类大事,作为附属国家,肯定会有一定的诏谕或者通牒公报。亦或有朝鲜官员参加婚宴的记载,官员出使记录等。在整个《李朝实录》中,却未有此类言语。

虽然在满族有“弟娶凶嫂”的风俗,但在汉人眼里,这属于伦理纲常,是伤天害理,不光彩的家丑大事。即便官方毁灭了证据,民间那么多的吃瓜群众,总得有些资料吧。

韩国发现一本书,汉文记载清朝秘事,孝庄与多尔衮的历史真相

目前,只有《苍水诗集》有记载“太后婚”字样,有观点认为,作者张煌言为明末人士,他与南明存在联系,此诗欲丑化满清统治者。同时,学者认为这是诗集艺术风格,是文艺创作的需要。

事实证明,能够论证“太后下嫁多尔衮”的一手史料,近七十年内,并未发现。“太后下嫁”多见于野史秘闻、电视杜撰,目的是吸引读者观众浏览观看。

关于这宗公案的真实解读,或许等到更多文物史料的佐证出现,才能真相大白。

历史就是如此,需要一层一层拨开迷雾,才能看到她的真面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