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發現一本書,漢文記載清朝祕事,孝莊與多爾袞的歷史真相

清朝初期,有四大謎案,分別是太后下嫁、順治出家、雍正之死和乾隆身世。每個事件都因線索較少,史料不足,在史學界未有定論。不過,我們從一些資料中,也能發現端倪。

韓國發現一本書,漢文記載清朝秘事,孝莊與多爾袞的歷史真相

2011年,國家圖書館聯合韓國檔案部門,影印出版50冊《李朝實錄》。這本書籍主要記錄了朝鮮王朝1392-1863年間的大事,涵蓋政治、外交和社會方方面面,全書以漢文記錄,時間範圍契合明清兩代歷史。

多爾袞的三種稱呼

《李朝實錄》仁祖實錄卷有這樣一句話:

清國諮文,有皇父攝政王,此何舉措?使臣答曰:今則去叔字,朝賀之事,與皇帝一體。

其中,“皇父攝政王”是關鍵信息,以至於朝鮮國王李倧疑問,為何改了稱呼呢?

韓國發現一本書,漢文記載清朝秘事,孝莊與多爾袞的歷史真相

多爾袞的稱呼前後有三種,分別是叔父攝政王(順治二年前)、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前)、皇父攝政王(順治八年前)。每隔幾年,稱呼一層比一層關係近,乍一看是從“叔”變成了“父”,部分學者認為,這是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的證據。

這是一種誤解,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原因。

並未下嫁的分析

在多爾袞的三個稱號中,只有“叔父攝政王”是經過正式冊封記錄的,當時為順治元年十月初十,順治帝加封多爾袞 “叔父攝政王”,賜冊寶、冊文,這種稱呼,相當於有了“資格證”。

1、學者楊珍認為,滿文與漢文的翻譯存在差別。後人將滿文中 “汗的父親”誤譯為 “皇父”,造成了多爾袞是皇父的錯覺。汗的父親,如同北方人稱呼長輩喊“大”一樣,是一種尊稱和敬稱,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血緣父親。

韓國發現一本書,漢文記載清朝秘事,孝莊與多爾袞的歷史真相

2、另一方面,朝鮮自朱元璋時,就已經是大明王朝附屬國。清朝沿襲舊例,為了對外宣奪這份主權,特意解釋說,朝拜進貢,與皇帝一樣的規格體制。“朝賀之事,與皇帝一體。”

當時,順治皇帝年僅12歲,多爾袞正在消滅南明殘餘勢力,積極籠絡漢族地主貴族。新王朝百廢待興,多爾袞無暇顧及朝鮮王國是否臣服。那麼此時的朝鮮王朝的態度,就是客觀中立的。

如果,朝鮮王朝有意脫離多爾袞攝政王的統治,他們的言語態度就帶有主觀色彩,或者有辱罵指責的字眼了。

韓國發現一本書,漢文記載清朝秘事,孝莊與多爾袞的歷史真相

倫理綱常挑戰

此外,如果有“太后下嫁”這類大事,作為附屬國家,肯定會有一定的詔諭或者通牒公報。亦或有朝鮮官員參加婚宴的記載,官員出使記錄等。在整個《李朝實錄》中,卻未有此類言語。

雖然在滿族有“弟娶兇嫂”的風俗,但在漢人眼裡,這屬於倫理綱常,是傷天害理,不光彩的家醜大事。即便官方毀滅了證據,民間那麼多的吃瓜群眾,總得有些資料吧。

韓國發現一本書,漢文記載清朝秘事,孝莊與多爾袞的歷史真相

目前,只有《蒼水詩集》有記載“太后婚”字樣,有觀點認為,作者張煌言為明末人士,他與南明存在聯繫,此詩欲醜化滿清統治者。同時,學者認為這是詩集藝術風格,是文藝創作的需要。

事實證明,能夠論證“太后下嫁多爾袞”的一手史料,近七十年內,並未發現。“太后下嫁”多見於野史秘聞、電視杜撰,目的是吸引讀者觀眾瀏覽觀看。

關於這宗公案的真實解讀,或許等到更多文物史料的佐證出現,才能真相大白。

歷史就是如此,需要一層一層撥開迷霧,才能看到她的真面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