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儿科医生手撕“物理降温”,孩子发烧物理降温到底有没有用?

韦德俊

宝宝一发烧,家长就非常紧张,生怕被烧坏了。于是,捂被子、擦酒精、吃退烧药、打退烧针……这些传说中立竿见影的退烧妙招纷纷齐上阵。然而,这些真的都非常有效吗?

文/蒋红

谣言一:捂汗能退烧

孩子一发烧,有些家长就会给宝宝穿个里三层外三层,或是干脆喝碗姜汤盖上大棉被,好好捂一捂。因为,老一辈常说,孩子发烧怕冷,千万不能再受寒,裹厚一点捂出汗来,烧立马就退了。然而这种做法并不科学。

很多家长喜欢用"捂汗"来给孩子退烧,但是,儿童的汗腺并不发达,通过"捂汗",不易达到"发汗"的目的。对儿童来说,往往越捂体温越高,不仅退烧难,更容易造成"捂热综合症"(即因捂盖过严使得孩子出现高热、脱水、面色苍白、反应低下、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还可能诱发高热惊厥、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正确做法:适当解开衣物,散热

孩子发高热时,往往肢体循环会变差,可能会出现头部滚烫、手脚冰凉的情况,但不能一味盖被子或加衣服,正确做法应该是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让其充分散热,而手脚部位则要适当保暖。

家长可以用温热水敷一敷宝宝的手脚,让肢端循环改善,手脚变暖,这样更容易散热退烧。

谣言二:酒精擦浴退烧效果好

酒精擦浴是以前常用的退烧方法,用稀释的酒精擦拭皮肤,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水分的蒸发,通过酒精的挥发作用带走体表的热量,使体温降低,然而这种方法并不可取。

婴幼儿皮肤薄嫩,通透性较强,角质层发育不完善,皮下血管相当丰富,血液循环较为旺盛,发烧处于高温持续状态时全身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毛孔张开,对涂在皮肤表面的酒精有较高的吸收和透过能力,因此酒精经皮肤更易吸收,对宝宝的刺激比较大。

酒精擦拭对宝宝的坏处

1、若酒精擦浴后,时间较长,擦拭面积又大,对于婴幼儿来说肝脏功能发育不健全,容易产生酒精中毒。

2、若酒精浓度过高就会造成脑及脑膜充血水肿,引起精神兴奋,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酒精中毒症状。

3、还有些孩子可能会对酒精过敏,而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如皮疹、红斑、瘙痒等。因此现在不提倡家长自己用这种方法给宝宝降温。

正确做法:温水擦浴,降温效果才佳

宝宝发烧时,应用温水代替酒精擦浴,即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擦拭的重点部位在较大的血管走行的地方,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等处。

同时也可以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可更好的帮助宝宝降温,水温与患儿平时洗澡水温接近就行,每次5~10分钟。

谣言三:一发烧就吃退烧药

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发烧,就立马给孩子来一粒退烧药,生怕,晚了一步,孩子被烧傻了。还有些家长看吃了药后效果不明显,就立马又换上另一种退烧药。你真的以为,这样孩子就可以退烧吗?

发烧是身体在调动自身的免疫系统,让它更好地工作,以防止感染,这是孩子利用自身免疫力对抗疾病的一个表现,在对抗发烧的过程中,孩子的免疫力也会得到不断提高。

普通的发烧通常是不会损伤孩子大脑的,相反,如果采用过激的方式来退烧,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宝宝体重轻,体表面积大,一旦吃退烧药的剂量掌握不对,就容易造成虚脱和胃肠道的损伤。

正确做法:孩子发热,物理降温是首选

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温在38.5℃以下,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先不用退烧药,应采用松解衣物、降低环境温度(比如三伏天)、泡澡、擦身、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更安全也更有效。

超过38.5℃以上可在物理降温的同时吃退烧药,服药时也要多喝水,保证足够水分排汗及排尿。有高热惊厥史的孩子可在接近38.5℃时口服退热药,避免惊厥发生。

退热剂的适用人群主要为大于三个月的儿童,三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不能随便服用,一旦发热,必须立即就诊!若服用退烧药后孩子体温还是没下降,也不要马上再服用一次退烧药或更换其他退烧药。

退烧药起效一般需要半个到一个小时,间隔4~6个小时之后才能再服用退烧药。同时,也要注意让宝宝多喝水,更利于降温。

谣言四:打针输液退烧快

打针,孩子很痛苦

依赖输液,易引起免疫低下

有一些退烧针剂,可能会引起肠胃黏膜损伤,如果注射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迅速下降,易引起虚脱。事实上,抗生素本身就有副作用,注射次数多了,不仅导致宝宝食欲下降,胃肠功能紊乱,还可能出现免疫功能低下,对他长远的健康也会有影响。

正确做法: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对于普通的感冒发烧,能自己退烧最好,能吃药退烧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目前儿童口服的退烧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服用后30分钟就能起效,起效并不比打点滴慢,更重要的是这些口服退烧药副作用小,比较安全。

只有当宝宝长时间高热不退、患儿精神不佳、进食差、喂药困难时,除了常规的退热手段外,一般才考虑打针输液。

谣言五:吃药影响医生判断

与一些过于紧张的父母不同的是,有些家长处理宝宝发烧问题时显得反而过于"淡定"。宝宝发烧都超过38.5℃,但因担心吃了退烧药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正确判断,坚持不给宝宝吃药,非要排队候诊几个小时,等见了医生再处理。

正确做法:体温超过38.5℃,建议服用退烧药

在未见到医生之前一定要积极给孩子降温,若宝宝只是低热,温度未超过38.5℃,妈妈可先采取物理降温,如选用退热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方法。

同时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流质食物,以免脱水。当宝宝体温达到38.5℃以上时,建议及时吃退烧药。

小结

对于孩子发烧,家长切勿听信谣言,充当"内行"。很多传说中的退烧妙招都是不科学的,甚至会加重病情,引起其他更严重的症状。


心连心好月嫂

【修改版】

  要了解这个问题的根源,首先得知道我们的体温到底是怎么回事,人类属于恒温动物,在多数时间,我们拥有一个相对而言稳定的体温,当然体温也存在日周期甚至月周期,但都在范围很窄的幅度内波动。长时间过低或过高的体温都会引发严重问题,甚至死亡,因此我们的身体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主动调节产生热量的速度以及散发热量的速度,对环境的变化做出一定的适应。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大脑拥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

它知道正常体温是多少,通过控制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来实现对体温的控制。  

散热方式

  皮肤血管口径加大,更多血液流经体表,将热量辐射出去;

  如果环境温度升高,降低了辐射的效果,则通过出汗蒸发的方式,带走多余的热量。

  如果需要抑制热量散发,那就缩小皮肤血管的口径,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同时抑制出汗,甚至通过起鸡皮疙瘩的方式,让汗毛竖起,保留住皮肤附近的空气,减少空气的对流,降低热量传导的速度。

产热方式

  内脏的产热速率是相对均衡的,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发生改变。因此,如果需要在短时间内加速产热,那么机体会采用打寒颤的方式让肌肉不受主观意识控制的方式收缩,从而增强产热。

总之,机体通过控制散热和产热,在多数环境中,都能让体温基本保持平衡。

那么发烧又是怎么回事?

发烧当然是产热超过了散热,平衡被打破,于是体温升高的现象。但注意,体温升高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 被动升高

比如中暑的患者,这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机体散热速度太慢,超出了身体能够调节范围,引发体温被动的升高。

  • 主动升高

  要记住,当我们的身体主动升高体温的时候,它依然在控制着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只不过现在默认的体温进行了向上调节而已。而人为捂汗则严重的妨碍了身体对散热的调节,而产热的调节是有限度的,如果失衡严重,那体温会不受大脑控制的继续升高,那就非常危险了。

与捂汗相对应的则是物理降温,但它要么不能降温,要么会引起身体的反抗

  即便抛开体温升高是机体对抗入侵的病原体的策略不谈物理降温的问题在于,就像现在我们要强行对一个正常人进行物理降温,你认为身体会对此作出什么反应呢?毫无疑问身体会通过减少散热同时增强产热的方式来对抗体温的下降,如果物理降温真的起到了效果!这就像你在打开了冷暖空调的房间里,嫌温度太高,于是开了一扇小窗希望能让房间温度下降,如果房间温度真的下降,那么空调将加大功率产热以便让温度回到它现在设定好的度数上来。

退烧药为何能退烧?

  与物理降温不同的地方在于,退烧药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的方式来实现退烧的,这就像调整了空调遥控器上所设定的度数一个道理。由于发烧本身常常会引发不舒服的感受,并可能影响食欲以及睡眠质量等等,因此,退烧药一经问世就成为家庭常备药品。虽然,某系医学指南并不推荐,发烧马上就服用退烧药,但潮流所趋还是很难阻止人们采取行动的。

最后必须认识到如下几件事

  • 退烧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舒适度
  • 退烧的次要目的是缓解家长的过度焦虑

  因为孩子的体温增高,导致家长过度焦虑时,可考虑使用退烧药,【捂脸】。

  • 即便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退烧本身并不能防止热性惊厥的发生。同时,热性惊厥绝大多数预后良好,目前尚未发现导致儿童智力下降、学业成绩不良或者神经认知以及行为异常的。


  • 《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

  •  2013年5月版英国的《Nice儿童发热指南(5岁以下)》


三思逍遥

据我个人带孩子经验,孩子火力强,高烧到40°C经常。用退烧针等很容易掩盖症状,给人以已经好转的错觉。所以当年对孩子,我用物理降温比较多。

除了腋窝等处用湿毛巾擦拭,头部冷敷,我还会采用个人的一些方式,比如前心后背的搓理,类似于刮痧,只是用手不用工具。采用这样不停搓理,散热也很快。

在孩子39°C以下,我采用这些方式后,还会用另一种降温方式,就是赤裸与孩子相对,直接把孩子搂在胸口,边给孩子全身搓理,边用自己的正常体温给孩子物理降温。有娃的妈妈可以试试,我用这方式物理降温,效果最好,一般孩子很快出汗了。

我不知道这个所谓儿科大夫手撕物理降温有什么依据,但建议能短时间物理降温奏效的,最好别依赖药物退烧。物理降温短时间无法奏效,无效果,那当然必须用药,高烧不退持续时间长,可不是闹着玩的。切记。

物理降温不只是对孩子如此,大人也一样。只不过老人火力差,高烧到三十八九度已经是昏昏沉沉。前几天老母亲发病住院,就是如此。

每天下午发高烧,医生打退烧针,体温正常,晚上又高烧,再用肛门栓降温,到下半夜体温正常,一直稳定一个白天。那几天我就发现,发热的周期就这个规律了。直到有一天晚上,遇到另一个男医生值班,再次高烧,他拒绝用退烧药。他对我说:“我的习惯就是尽量不用退烧针,最好物理降温,观察我的用药效果,是不是起作用。你不要害怕,八十多岁的老人能高烧到39°C,本身就说明她体质特别好,是好事。继续回去物理降温,观察着。”

当时就被他说服了。问护士要了冰块,用干毛巾包裹了,我轮换放母亲腋窝,一边最多十分钟就换另一面。这样折腾着,母亲的体温居然慢慢降了。到早上五点,只有37.1°C。白天恢复正常体温。就这样,母亲的体温再没有反复,一直正常,到今天已经四天了。

真的感谢那位有原则的值班医生。事实证明用药很对症,母亲现在一天比一天精神好。

物理降温,是最有感情的方式。它起的作用不只是降温,还有抚摸带给人心灵的抚慰,这对病人非常重要。阿兮以为,让病人在高烧昏沉中,感觉到被爱着,是最好的退烧药。您觉得呢?


阿兮随笔

感冒发烧,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不过因为小孩子发育还不完全,比较脆弱,所以家长们会非常紧张,担心发烧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毕竟,也确实有过一些伤感的案例。

其实,很多人对于发烧可能都会有一些误解,认为发烧是完全的坏事,是一种病。但实际上,发烧反而是人体正常,身体免疫系统健康的一种表现。发烧,是因为人的身体感染了病毒或者细菌,它们会产生毒素,这种异常的情况被我们的免疫系统发现之后,就会自动升高体温,通过高温或者增强某些免疫细胞的功能来杀死那些病原微生物。所以,发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我们的身体为了保持健康而实行的一种防御机制。所以,只要体温还在可控范围内,我们其实是没有必要强制帮孩子退烧的。

那说到本题的重点,物理降温,很多医生和专家都认为物理降温是没用的,但是也有很多家长在现实中用物理降温方法确实让孩子的烧退了,究竟哪种是正确的呢?按理说这个问题如果要严谨一点的话,应该用实验来证明,但是我们也没这个条件,所以,下面的看法也主要是来自于各种资源的学习。目前笔者认为比较合理的是,物理降温可能真的对孩子的退烧没有很多的作用,但是,它可以让发烧的孩子更舒适一些,而在现实中,通过物理降温之后,孩子成功退烧的情况,其实可能是孩子的自愈,说明免疫系统战胜的病毒。


一切正在发生

孩子发烧物理降温我一直觉得起效慢,不如药物快。可是今年年初娃发烧40度药物降温不见效的情况下,我无奈选择物理降温,这才发现物理降温很管用。


科幻直通车冯志刚

小时候发烧爸爸妈妈总会在额头给我们冰敷毛巾,或者盖上厚被子,让我们睡一觉出出汗,甚至还有家长用酒精给孩子擦身体降温,但是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些方法其实并不是首选的退烧方式。

因为物理降温只是把人体体表温度降低了,大脑里调节体温点的中枢依然没变,这种降温不会维持很长时间,属于治标不治本。另外这种物理降温,使用不当还有可能造成伤害,前几年就有东莞一名1岁男童发烧,父母用酒精擦拭其身体降温,最后导致死亡的悲剧发生。

比较安全的物理降温的方法是温水擦浴,水温比体温低1~2°即可,水温太低孩子会觉得冷,比如高烧39°,用36°或者37°的水就差不多,这里提醒各位家长手的感觉是有一定误差的,最好用体温计测量水温。给孩子用擦浴、泡浴都行,一次至少20分钟。

另外还需要控制环境温度,室温保持在25°左右即可。有的孩子发烧时会觉得冷,这是因为外界温度跟身体温度差别大,这种情况多穿一点就可以,不能给孩子捂得过多。

另外还有的人发烧后喜欢蒙在被子里睡一觉出出汗,这种方法可不可取?

出汗的确是调节体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发烧的病人能出点汗,体温散热就会增快,但是不能反推,一定出了汗才会好。成人不会引起什么严重后果,但对孩子来说,捂得过多会导致体温过度升高,如果出现体温40.5以上,过高热、超高热的情况,会导致捂热综合征,对大脑、心肺肝肾都是很严重的损害,非死即残。

酒精退烧就更不可取了。酒精能被皮肤吸收,特别小的孩子可能会酒精中毒,有些人用工业酒精擦拭身体,工业酒精中除了乙醇,还有甲醇,毒性较大,会导致失明、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健识局

其实这个没有什么可以撕的,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同样,物理降温虽然目前不推荐了,但是如果用的好,当成一个辅助的退热方法,对孩子也是没有坏处的,关键是用对。
咱们说了好多次了,发热虽然不舒服,但是这确实是人体主动将体温升高,目的是减少病原在体内的繁殖和复制,其实是为了身体好。但是确实有时体温太高了,会让孩子非常不舒服,这时,需要退热处理,让孩子们舒服一些。
这不是说就让病原放开了复制或者繁殖了,因为除了发热,身体免疫系统还有其他方法消灭这些病原呢。
发热起来后,分为3个期,分别是体温上升期,高温维持期,体温下降期。在体温上升期,孩子们虽然体温已经达到38.7摄氏度(举例子),但是因为大脑设定的目标是39摄氏度,所以,孩子体温还要上升,所以,孩子们会觉得冷,手脚冰凉,这时是一定不能物理降温的,什么方式都不行,洗澡不行,裹湿毛巾也不行哦。
但是随着孩子体温上升到最高点(比如39摄氏度),这时,孩子体温就不会上升了,会维持一会,开始体温下降了,这时,孩子表现是开始冒汗,手脚发红了,这时一般也无需物理降温,但是,如果孩子就喜欢洗个澡,这时洗个澡也ok啦,不是严格禁止的,不是说洗个澡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损伤。
之所以不推荐物理降温,就是怕家长们在孩子处于体温上升期时给孩子物理降温,这时会导致孩子不舒服,还降不下来体温,所以就不推荐了,但是如果在体温下降期,用用物理降温的方式,也不是禁止的,用对了就行了。

儿科医生孔令凯

孩子发烧物理降温到底有没有用?明确回答,它是有用、有效及简易方法。但物理降温也需要科学方法进行。估计很多人都有发烧经历吧!一开始就是体温上升期,这时患儿表现四肢发冷,心率加快,自觉冷的厉害,有的小孩都打寒战,冷的牙齿哆嗦。这时如果用酒精或凉水刺激,那小孩越冷的厉害,这时不提倡盲目物理降温;当体温达到体温中枢所设定错误温度目标,体温就停止上升,这时候,应该维持一段时间,这时可以考虑物理降温;在就是体温下降阶段,这时小孩表现身体热感觉,血管扩张引起皮肤红,四肢皮肤温度身高,这时也考虑物理降温。

常见小孩物理方法有很多,现在给大家介绍几种:可以用温热毛巾给小孩擦身体,水温应调节在32~34℃,可以适当放一点食用盐,它的效果挺好的; 可以用热毛巾敷小孩四肢,轻搓宝宝的小脚及小手,有利于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可以用毛巾浸于温热水中,取出后拧去水分,敷于额头;用兑好的35%酒精擦小孩的腋窝、腹股沟等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注意不可擦拭宝宝的胸腹部;可以给小孩枕冷水袋降温,用毛巾包好放在宝宝头颈下当枕头,但应注意,新生儿禁用。

耳鼻喉科高医生

有时看到有些小孩家长炫耀般诉说自己的经验如何如何,请不要误导他人,尤其是没有经验的婴幼儿家长,也许你通过你的小孩积累了各种经验,但是各家情况不同,小孩每次都症状也不一样,说句难听的话,你家小孩在你这种方式的呵护下是命好,是命大。


jdkjlzy

宝宝生病最让妈妈心急火燎的莫过于温度计上那一串居高不下的数字,退烧对妈妈来说是一场持久战,是一场忍耐力的考验。何时该给宝宝降温、用什么方法来退烧、为什么退了又烧起来?Parents来为你一一盘点。

你必须了解:退烧的意义

发烧的本质原因是身体正在抵御外界的病毒,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免疫力提升的一个过程。观察发烧的热型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可能造成误导,所以宝宝体温不太高时不必急着退烧。但是,高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能量的消耗,导致脱水、高热惊厥等,所以宝宝持续高烧到一定程度,又必须退烧。

降温并不是一下将宝宝的体温降到基础体温,只要降到38.5℃以下就可以,否则会破坏宝宝免疫系统对病菌的抵抗。

为宝宝退烧的方法大致分为物理降温和药物退烧,这两种方法,可以配合使用,效果会更明显。并不是所有的发烧情况都适合物理降温,在合适的时机降温,效果才会事半功倍。

宝宝持续低烧一小时,体温保持在38℃以上、38.5℃以下,可以使用物理降温。如果这时宝宝的体温超过了38.5℃,就要改用药物降温。

宝宝吃了退烧药,体温降到38.5℃以下,但一两个小时后体温又超过38.5℃。因为两次吃退烧药的时间间隔不能少于4小时,此刻不能再给宝宝继续吃药,所以可以改用物理降温。

宝宝吃了退烧药,但一小时后仍然高烧不退,或者体温没有降到38.5℃以内,这时可以使用物理降温。

介绍几种最常用的物理降温法,以及妈妈们的使用经验。

1、多喝水、少穿衣

宝宝多喝水,就可以促进排尿、出汗,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同时,小便增加,可以加速病菌在宝宝体内的代谢。而宝宝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少穿一点衣服,有利于体热排散。如果发烧时伴有腹泻或呕吐,宝宝又喝不进温开水,也可以给他喝点果汁,以防宝宝脱水。

妈妈点评:

多给宝宝喝温热的能促进宝宝排汗,我觉得这个方法在低烧时退烧效果特别明显。——尧尧妈

2、洗温水澡

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还好,也有体力洗澡,那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物理降温。让宝宝在浴盆里泡10分钟,水温保持在40℃左右,不要低于宝宝发烧时的体温。这期间如果水凉了,要随时加入一些温水,半小时后测量一下宝宝的体温,直到体温降到38.5℃以下,就可以结束了。有过高热惊厥的宝宝不建议使用这个方法,因为泡澡会耗费宝宝一定的体力,不太适合这样的宝宝。还有身上出疹的宝宝也不适合洗温水浴降温。

妈妈点评:

姗姗每次发烧时我都给她洗温水澡,洗完澡体温就能下降低0.5~1℃。最好在宝宝精神好的时候洗,这样她就可以一边玩水一边泡澡,比较配合。但是到了晚上这个方法就不太适合了。因为体温会反复升高,如果重复洗的话,宝宝会不耐烦。——姗姗妈妈

3、温水湿敷

把毛巾在温水中充分浸湿(注意水温不要超过宝宝当时的体温),拧成半干半湿状,敷在宝宝四肢、腹背皮肤上,等待片刻后再重新润湿毛巾继续换敷。这样持续敷半小时后,再测量一下宝宝的体温,达到38.5℃以下就可以结束物理降温了。湿敷时要注意室温,至少能达到18℃以上。注意不要敷头部,脖子以下,身体、四肢都可以敷。

妈妈点评:

持续地敷,会很有效,而且宝宝只要躺着就行,不会感觉累。也可以在宝宝睡觉的时候做湿敷,湿敷让宝宝感觉舒适,睡得更好。唯一的遗憾,是妈妈会比较辛苦。——丁丁妈

4、退热贴

退热贴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水凝胶,宝宝发热时,将退热贴贴在额头或其他大血管走行部位,利用物理原理将热量集中到胶状物中,再通过水分汽化带走热量,通过局部降温来实行辅助退热。使用时注意退热贴不要碰到头发、眉毛、伤口、眼部及皮肤有异常的部位;如果使用中或后,皮肤出现异常,应该立即停止使用。

妈妈点评:

我觉得这个方法特别方便,贴在额头上不会影响宝宝活动和休息。不能指望它像退烧药那么管用,只是能让宝宝舒服些,而且给妈妈挺大安慰。——旺旺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