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活地攤經濟,讓城市更有市井氣息

搞活地攤經濟,讓城市更有市井氣息

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支持餐飲、商場、文化、旅遊、家政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主動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已明確要求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一、保留“地攤經濟”,是給底層民眾的一點溫暖

早在3月15日,成都市就發佈允許商戶擺地攤、臨時佔道經營的新規,兩個月時間不僅保障了近8萬人就業,更讓餐飲業復工率達到98%。無疑,成都率先為“地攤經濟”樹立了標杆。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特別是今年因疫情衝擊,許多中小企業扛不住壓力或倒閉或裁員的情況下,在加強規範城市管理的同時,因地制宜,釋放“地攤經濟”活力,將會解決千千萬萬家庭的生計問題。

二、開放“地攤經濟”不等於放棄市容市貌

為“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鬆綁,並不意味著就全面放開不管,必要的管理還是一樣都不能少。與以往的嚴厲整治相比,此次的“地攤經濟”政策放寬更需要精準治理,管理的難度不降反升。開放“地攤經濟”不等於放棄市容市貌,合理規劃,達到衛生標準,也是一種市場特色。“地攤經濟”要以不影響交通,不擾民,不亂扔垃圾等前提下,把商販流動起來,讓商鋪活躍起來,用地攤經濟點靚城市夜市,恢復城市煙火氣,就有可能讓整個經濟都活起來,火起來。

正確對待“地攤經濟”,儘快細化“地攤經濟”管理措施,形成長效機制,一定能讓經濟更快地復甦,讓城市更有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