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完饭, 丢一锭银子就走, 店小二为何也不拦? 饭钱不够咋办?

相信大家在各种古装的电视剧当中,总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几个阔绰的客人吃完一顿饭,高声叫道“小二结账”,随手放在桌上一块银子,阔气说到:“不用找了”,而店家看到了,倒也不问银两多少,用手掂掂,用牙咬咬,马上嬉皮笑脸地收下,恭恭敬敬将大佬们送到店门口,还高叫一声“客官慢走!”

古人吃完饭, 丢一锭银子就走, 店小二为何也不拦? 饭钱不够咋办?

那么问题也来了,店小二为何也不拦?饭钱不够咋办?银子就这么值钱吗?这其实可就涉及到了古代银两的价格问题,要是大家知道过去银子的购买力,就不会有此疑问了的,首先要说的是,银子在明以前,虽然可以进行货币交流,但是朝廷采取的还是铜本位制,也就是说寻常的货币还是铜钱,只有少数达官贵人家庭,才会拿一块银子来消费,因此《水浒传》当中那种动不动好汉甩出几块银子给店家,是过于夸张的。

古人吃完饭, 丢一锭银子就走, 店小二为何也不拦? 饭钱不够咋办?

而到了明朝以后,随着欧美殖民者在菲律宾和美洲发现大量银矿,银币才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不停地流入我国市场,民间才开始广泛用起银子当货币,历史上中国使用银本位制的时间,只有从溥仪宣统二年(1910年)到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25年时间而已。

银子的购买力如何呢?首先要说常用的公式,那就是10000文铜钱=10贯=10两白银=1两黄金,虽然各朝换算比率都这差别,但是基本都维持在了这个比率。

古人吃完饭, 丢一锭银子就走, 店小二为何也不拦? 饭钱不够咋办?

就拿必需品大米来说,如今一斤大米需要3元左右,唐太宗年间,文化十分繁荣,5文钱,就能换一斗米,十斗为一石,唐朝一石大约为要120斤,换算下来,一两银子也就能购买20石大米,因此一两银子的价格,到了惊人的7200元左右。不过在唐玄宗期间,米价上涨到10文一斗,银子相对贬值,但是也有3600元购买力的价格。

古人吃完饭, 丢一锭银子就走, 店小二为何也不拦? 饭钱不够咋办?

而到了宋朝期间,根据《宋史 职官志》记载:“每斗(米)折钱三十文”。但是因为宋朝货币制度比较混乱,而且铸币过多,各个州郡都有权私自铸币,导致大量钱币进入市场,此时一两白银,能够兑换2000文钱,因此也能够购买到6石多的米,根据沈括的《梦溪笔谈》写到:“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宋朝一斤为640克,而92.5宋斤为一石,一石大米也就有59.2公斤,和唐朝相差无几,但是银子的价格却大打折扣,一两也只能买到价值2160元左右的米。

古人吃完饭, 丢一锭银子就走, 店小二为何也不拦? 饭钱不够咋办?

而在明清,银子随着流通更进一步贬值,大约只有600-800元左右,而到了清朝晚期,一两银子也只有200多元左右价格,这样才具备了货币流通的基本价格,不过不管怎样,它的价格再低,应付一桌饭菜,也是绰绰有余了的,因此根本不用担心饭钱不够的问题。

明朝的七品县令,一年的俸禄才不过60两银子,而《红楼梦》中通房大丫头袭人的月钱也只有2两,晴雯等人就更低了,只有1两,因此银子的宝贵性可见一斑。

古人吃完饭, 丢一锭银子就走, 店小二为何也不拦? 饭钱不够咋办?

至于小说当中动辄数十两银子的饭菜,除非是天外珍馐,根本要不了那么多钱,因此小二看到银子,自然是兴高采烈,只要验明真伪,管上一顿酒菜钱不是绰绰有余?

古人吃完饭, 丢一锭银子就走, 店小二为何也不拦? 饭钱不够咋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