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鑫零售(6808.HK):短期看調整效果,長期看集中度


疫情下的消費者因恐慌囤日常飲食貨品無可厚非,但囤貨的力度超乎想象,時不時看到網上發出消費者搶購超市等現象。

這不,近日美國3月發佈的數據中食品雜貨銷量暴漲近30%以及阿里2月GMV水產蔬果數據同比暴增60.4%。

至今疫情雖已渡過爆發期,處於控制期,但至今疫苗及抗疫藥品尚未推出市場,因此仍未能放鬆警惕,疫情下商超線上線下集體爆發,疫情短期未能結束的前提下,商超業績向好可能貫穿全年。

縱觀國內商場上市企業中,具有阿里加持且是國內商超市佔首位的龍頭公司高鑫零售自然也就受到青睞。

高鑫零售(6808.HK):短期看調整效果,長期看集中度

一、長線邏輯

2019年公司營收及淨利潤分別為1018.68億元、28.3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0.5%、14.4%。

雖然整體來看2019年業績平平,不過公司2019年有三大值得關注之處。

(1) 是經過阿里兩年的「新零售」整合,最明顯變化的是改造後的大潤發同店實現正增長,如生鮮品類同店增長錄得雙位數增長。

(2) 2020年門店改造提速,計劃改造50家現有門店,遠高於2019年改造的10家店。

(3) 適當提速擴店,計劃在2020年新開16家大賣場,2021年開13家,2022年開14家,並將2020年資本開支計劃提高到30億。

高鑫零售(6808.HK):短期看調整效果,長期看集中度

結合公司目前持有的132.67億淨現金,2020年「改造+擴張提速的可能性概率還是比較大,且基本不擔心擴張後的盈利問題,

其中有兩大長期邏輯,一是國內市場分散,商超市場規模足夠大;二是cpi上升變向推動公司營收增加。

1、國內商超集中度分散

中國商超起步慢、與美國傳統商超相比,現階段仍屬於集中度分散,跑馬圈地階段。

期間永輝超市通過快速擴張門店數量以至於其市佔率從2015年的2.2%攀升至2019年的4.4%,在商超行業及二級市場上均脫穎而出,擴張的背後少不了中臺運營能力和後端供應鏈體系的搭建,不過今日這篇文章暫不討論永輝超市。

再看回高鑫零售,公司2015年市佔率從7.5%上升至2019年的8.2%,雖保持每年開新店的傳統,但此階段開店數量遠不如永輝超市激進,也因此令其2019年的市佔率低於2017-18年的8.4%。

如果以擴張放緩作為分界線,那麼2018年-2020年屬於業務調整期。

高鑫零售從過去「農村包圍城市」的激進式擴張到如今淨開店數量的放緩,2018年引進阿里重構大賣場及B2C業務,再到2019年報表數據的反饋,都指明公司業務處於調整階段。

先看看兩組市佔率數據。

國內CR4及CR8在2015-2019年間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CR4從2015年的21%上升至19年的24.1%;CR8從2015年的30.2%上升至19年的34%,總體均顯示向頭部集中的趨勢。

對比美國超市行業,1992年美國超市行業CR4的市佔率是17%,CR8佔比26%,CR20佔比29%;2018年,CR4的市佔率提升到了50%,CR8佔比47%。美國商超行業集中度由低到高用了28年,期間誕生了沃爾瑪這種傳統龍頭公司,其2018年佔有率達26%,60%以上收入來自美國地區。

高鑫零售(6808.HK):短期看調整效果,長期看集中度

相比之下我國商超行業起步晚,市佔率首位的高鑫零售也只不過為8.2%,雖處於調整階段,但因過去底子厚,基本已度過了最危險期。

2、高位CPI

3月M2超發、豬價高位、果蔬價格上漲等令CPI短期維持高位基本已成定局。

商超經營產品涵蓋日常生活需求,硬剛需產品前提下,哪怕公司議價權羸弱,但成本轉嫁消費者基本也無可厚非。

2010-2015年及收入增速與CPI敏感度高,2015年後受線上衝擊與開店數量放緩等影響,令其對食品CPI變動敏感度弱於2015年之前。

但如今公司B2C業務經整頓後,高鑫零售生鮮電商也在2019年實現了全面盈利。

2019年B2C業務營收增長超過150%,B2C用戶數已突破3300萬,活躍用戶數超過1000萬;B2B營收增長超過50%,用戶超53萬,活躍用戶接近24萬。

線上業務短板因阿里的介入以及公司自身的豐富產業鏈逐漸的被填補,此次疫情變向加速推動了線上業務的發展,管理層指出2020年線上業務營收比重有望達到20%。

高鑫零售(6808.HK):短期看調整效果,長期看集中度

二、目前好壞參半

對商超來說,坪效、盈利水平、運營資金天數基本能夠判斷公司的好壞。

坪效基本能夠反映公司賺錢效率,側面看出對消費者的粘性如何。為了更加體現公司坪效真實情況,以下數據是剔除租金收入後所得。

可以見到公司坪效基本在逐年下降,截至2019年底,高鑫零售的坪效為7013.86元/平方米,雖然建築面積內含租賃面積、2019年家電營收納入租金科目,但實際影響不大,可以理解為模糊的正確。

高鑫零售(6808.HK):短期看調整效果,長期看集中度

不過2019年算是阿里重塑大賣場整一個元年,且2019年僅為改造10個,對總店數量來說更多的是「小試牛刀」,2020年-2021年的重構大賣場數量提速,因此2020年-2021年才是關鍵,屆時若回升則意味改革成功。

接下來在看看公司的盈利能力如何。

公司毛利率及淨利率均呈上升趨勢,2019年毛利率上升因整合與歐尚供應鏈,統一採購,有效降低成本。

毛利率及淨利率基本高於行業水平,也高於A股永輝超市及家家悅等商超公司,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對比下。

不過商超「惠民」的特殊性基本上決定了毛利率的上限。

商超核心競爭力主要分兩種體現,一種是Costco精選SKU模式,一種是沃爾瑪涵蓋所有的SKU模式。其本質都是為了增強消費者的粘性,提高復購率,兩者的毛利率均低於高鑫零售。

結合公司線上業務的加快以及「黑科技」技術的到來,淨利率日後若想提高,首當其衝的是員工成本的削減,截至2019年員工成本為102.97億元,佔比10.1%。

高鑫零售(6808.HK):短期看調整效果,長期看集中度

對商超而言,存貨週轉天數越低越好,但也需考慮商超主營業務的側重點不同。

2019年公司存貨週轉天數上升得有奇怪。一方面此時離疫情爆發的尚有一段時間,提前提高採購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是公司業務並非以生鮮為主,生鮮保質期低,一般是週轉天數低的特質,但公司2018年開始上線「淘鮮達」的生鮮業務,且改造的大賣場裡均提高了生鮮的比重。

再看看應付賬款天數,高鑫零售的應付賬款天數高,截至2019年的應付賬款週轉天數為97天。應付賬款天數高且結合公司毛利率上升趨勢說明公司商品品類多的同時在供應商上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

高鑫零售(6808.HK):短期看調整效果,長期看集中度

三、結束語

經過一輪線上大浪淘沙後的商超,「去偽存真」活下來的商超基本都具備不錯的實力,如今線上獲客成本成本提高,新零售本質基於大數據融合線上線下,其實這有利於SKU數量的優化以及用戶粘性的上升,進而傳導至成本,有利商超的綜合實力的增強。

不過就事論事,高鑫零售的營業收入近幾年陷入了增長停滯,阿里大刀闊斧效果尚不明顯,只不過疫情下加速線上B2C業務,填補了線下的損失,業績受影響情況不大。

目前基本是賺預期的錢,肉不多,但投資的本質還是買公司,而非買股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