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中的鼠年春節,即便是被隔離家中,你也可以不焦慮、不孤獨

從年三十到今天,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很多人都主動配合的進行著自我隔離。我看到有的人,用計數打發時間,有數葡萄乾的,有數各種雜糧的,還有人仔細數了一遍一顆草莓上到底會有多少籽的。


大疫中的鼠年春節,即便是被隔離家中,你也可以不焦慮、不孤獨

也有一些人卻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選擇:他們讀書、練習瑜伽、自學畫畫、學習法語。

既然大家的空閒時間,突然變得這麼多了,那不如,我講幾個故事給你聽呀。

故事一:密室逃脫

“科洛弗道10號”是由美國派拉蒙影業公司出品的科幻片,該片已於2016年3月11日在美國上映。影片是根據約翰·坎貝爾和馬特·司徒肯所寫的小說《地下室》改編,講述了一個女孩因車禍失去知覺,醒來後發覺自己被囚禁在一個地下室裡的故事。

年輕女子米歇爾不久前,剛和男友發生爭吵,她夜晚駕車奔馳在黑暗的公路上,突然遭遇嚴重車禍昏迷過去。當她再度醒來時,發現自己被綁住手腳,關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少頃,一個健碩冷峻的男子霍華德走了進來。

大疫中的鼠年春節,即便是被隔離家中,你也可以不焦慮、不孤獨

軍人出身的霍華德聲稱地球剛剛遭遇可怕的生化危機,地球人幾乎滅亡殆盡。他在數年前未雨綢繆修建了這個設備、資源齊全的避難所,只為生存下去。

避難所內,除了霍華德、米歇爾外,還有另外一個年輕男子埃米特。米歇爾對霍華德的說辭半信半疑,她堅信自己遭到了變態狂的拘禁。

真相究竟為何?不然大家自己去一探究竟啊。

故事二:原來,大神不是蘋果砸出來的

1665年年中,一場可怕的瘟疫席捲了英國許多地方。在那次瘟疫中,八萬人喪命,足足有倫敦人口的五分之一。

那時的牛頓也從劍橋大學離開,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林肯郡去躲避瘟疫。就在大多數人還沉浸在恐慌、焦慮之中時,牛頓卻將他所有的能量和精力都投入在了對於學術的研究上。

大疫中的鼠年春節,即便是被隔離家中,你也可以不焦慮、不孤獨

正是基於僅一年時間的全身心的投入,1666年10月,牛頓發佈了一篇論文,在這篇文章中,他系統地闡述了他的大部分研究成果。而那篇論文的發佈則標誌著,那時的他已經躋身為當時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家之一。

在那場狂暴的瘟疫中,正是在林肯郡,而且很可能就是在牛頓自己的家裡,這位還是劍橋的學生,完成了自己絕大部分的創造性工作,為日後那顆“偉大”蘋果的落下,以及自己日後偉大理論的提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故事三:這才是真正的自律

1929年10月24日,紐約股市暴跌,由此引發了百年不遇的經濟危機。

在這場異常嚴重的經濟危機中,坎貝爾也沒能找到工作。原本,可以在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他,卻因為覺得單一學科會讓人變得平庸,於是拒絕了。隨後,他帶著自己的妹妹和朋友,隱居到了森林裡。

在森林裡,他一待就是五年,這是五年既沒有工作也沒有錢的日子。如果換作一般人,待在荒無人煙的森林裡,面對沒有盼頭的生活,與嚴重匱乏的物質,一定會有萬念俱灰之感。

然而,坎貝爾卻不一樣。他給自己制定了非常嚴格的作息時間,每天早上他都8點起床,在8點到9點之間做早餐,整理房間。9點開始讀書三個小時。到中午時,他通常會用一個小時吃午飯,然後繼續看三個小時的書。

在接下來的四小時裡,他會用其中三小時看書,然後用一個小時外出。晚上11點到12點,他會用一個小時收拾,然後上床睡覺。

大疫中的鼠年春節,即便是被隔離家中,你也可以不焦慮、不孤獨

如此規律的日子一過就是5年,在這5年裡,通過不斷的閱讀和思考,坎貝爾學習了很多不同學科的知識與研究方法,橫跨了人類學、生物學、文學、哲學、心理學、宗教學、藝術史等多個領域,同時還蒐集了各種文化下的不同神話傳說。

在讀了很多書、進行了很多次的對比研究後,他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那就是:神話到底是什麼?神話,看起來縹緲荒誕,但實際卻是我們心靈的映照,是集體潛意識的顯現,也是我們人生必經旅程的隱喻,它能幫助我們實現對自身的超越。

同時,所有這些神話的背後都隱藏著同樣一個法則:這些神話講得其實都是同一個故事。而其中英雄的成長都遵循著同樣一個的模式,那就是三個必須經歷的階段:啟程、啟蒙、迴歸。

在那次極為嚴重的經濟大蕭條結束後,坎貝爾立刻就被莎拉勞倫斯學院聘為文學教授,開始了為期38年的教書生涯。後來,坎貝爾寫了好幾本關於神話學的著作,美國《時代週刊》將其中一本《千面英雄》評為20世紀最重要的100本書之一。

故事四:面對生死,你需要獨自修行


如果我告訴你,曾經有人在荒蕪一人的地方待了整整12年,已你當下的狀況,你會怎麼思考這件事?

丹津•巴默,英國人,出生於上世紀40年代。青春年少時有過短暫的虛榮追求,但從二十一歲起便放下塵緣,前往印度,追隨藏傳佛教上師,成了一名比丘尼。

大疫中的鼠年春節,即便是被隔離家中,你也可以不焦慮、不孤獨

她的修行場所,是位於海拔13200尺喜馬拉雅山邊上的一個深洞,既沒有圓整的入口,也沒有平滑的泥土地。其實,這只是山崖壁上的一個突起,其它三面都暴露在外。洞頂呈傾斜狀,人在裡面直不起身,必須彎著腰。這個洞穴最多隻是一個簡易的避難所,裡面小的可憐,最寬處只有十尺寬六尺深。

然而,她卻在這裡,從33歲生活到了45歲。

每天,她只吃一頓午餐,都是相同的食物,米、木豆、蔬菜。冬天的夜晚,溫度會低到零下35度,伴隨著號叫的風聲,冰雪在洞口堆積。但她也只是在中午燒一次爐火,煮午飯。洗澡很簡單,不過一個水桶而已。

在洞穴裡,沒有電視機、收音機、音樂、小說。事實上,除了宗教書籍外,什麼書也沒有。她徹底遠離任何形式的娛樂活動。在所有世俗享受中,最極端的是她連一張床都沒有。在這個洞穴裡,她從不曾躺下過,她每天晚上都是筆直的坐在冥思座上。

她說:“藏人有句諺語‘如果你該生病,你就生病;如果你該死去,你就死去。”

一年冬天,大風雪持續了七天七夜,冰雪越積越高,超過了她的洞門,直到她意識到自己被活埋了。一天天過去,沒人來救她。在這段時間,她做了最後與最大的修煉。她仔細的觀想,自己的身體在土地裡腐化了,活在火葬的熱度中融化了。

這樣的觀想帶來了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它減輕了死亡來臨時的驚嚇,另一方面它理清了剩餘生命中重要事情的順序。

大疫中的鼠年春節,即便是被隔離家中,你也可以不焦慮、不孤獨

離開洞穴後,巴默重新走向人群,卻絲毫沒有在與人相處時變得困難。

她說:“我獲得了一種內心的真正的自由,這是在我閉關前從不曾體驗過的。那是一種內在的真正平靜。我想這種自由是出自一種自足,不論發生什麼事情,你都不會向外向上尋找原因。

現在我注意到,自己對於所有發生的事情,不論它們是屬於外相還是內相,我內心對其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有時,這種感覺就像置身於一棟巨大的空屋中,而所有的門窗都大敞四開,風不受任何阻礙的吹來吹去。”

故事五:疫情期間,你我的日常;

大疫中的鼠年春節,即便是被隔離家中,你也可以不焦慮、不孤獨

睡覺,允許自己睡個懶覺;

吃飯,一日三餐不叫外賣,都是媳婦親自下廚,味道很不錯;

看帖,關注了那麼多公眾號,不仔細看看,有點對不住那些作者,就算看到疫情報道,也不焦慮,做好自己該做的,即可;

寫作,寫的好也罷爛也罷,既然說了要日更,那邊日更起來,就算是其中有中斷,也要給自己一個鼓勵,居然還能堅持那麼久。然後,繼續日更。

刷劇,和媳婦一起,刷刷那些無聊的劇,畢竟還是過年。

工作,媳婦開了他們公司的線上工作會議,安排收假的日程。

採購:昨天去了超市,市場上供應充足,完全不必恐慌,方便麵貨架上至少還有一半。蔬菜是貴了點,但怎麼也是春節期間,也還是可以接受的。

最後

大疫中的鼠年春節,即便是被隔離家中,你也可以不焦慮、不孤獨

一場大瘟疫,有人恐慌,有人焦慮,有人終日荒廢,也有人,沉下心做點事情,沒準以後真能變成偉人呢。

同樣一段時光,對於有的人來說是煎熬、是折磨;但是對另一部分人而言,它卻正是一個機會、一場修行。

前者被動承受,後者默默成長。

寫作是一種修行

有緣人可以在末尾打個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