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4492590768186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叫過漳田彭澤,也很少稱九江彭澤,多稱呼彭蟲澤,鄱陽湖的前身就是彭蟲澤,鄱陽湖在1000多年前並不在現在的位置,它屬於長江的一部分,長江流到如今彭澤縣,江水變得平緩,水域變得寬廣,因長江水攜帶泥沙到這裡,逐漸將江水一分為二,一部分仍是長江,而另一部分逐漸向南部低窪地區流淌,水域變得越來越寬廣,以至於以前的陸地鄱陽縣,也變成了湖畔,後來直接將此自然形成的湖命名為鄱陽湖。
從此鄱陽湖,和彭澤縣名沒有任何關係,彭澤縣於西漢建縣郡,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並且至今仍未改名。著名的詩人陶淵明在此縣當縣令,神探狄仁傑也在此當縣令,歷史上絕大部分時期都歸屬九江管轄。
長江之子
彭澤歷史悠久,自秦始皇設立九江郡時就一直歸九江管轄。
彭澤在石器時代即有人類生息繁衍,彭澤之名,因鄱陽湖而來。
夏商周秦諸代,將彭蠡澤周邊地區,統稱為彭蠡。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彭澤地域屬九江郡。
西漢高祖四年(前203年),改秦所設的九江郡為淮南國,彭澤建縣自此始開始。
三國時,彭澤的南境入吳屬彭澤郡。
晉惠帝永興元年(304年),分廬江、武昌二郡之一部,立尋陽郡,共領三縣,原屬豫章郡之彭澤,此時即劃入尋陽郡。同年,又析彭澤地之一部,置上甲縣,與彭澤同屬尋陽郡。
東晉安帝義熙八年(412年)又廢上甲縣,復入彭澤。
南朝宋、齊兩代,彭澤仍屬江州郡。
隋文帝統一南北朝後,開皇九年(589年),廢除梁、陳二代所設的郡縣,撤除晉陽、和城、天水、彭澤四縣,合為龍城縣。至開皇十八年,又廢龍城縣,復改名為彭澤縣,仍屬江州郡。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江州郡改為九江郡,彭澤屬之。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置江州,領湓城、潯陽(唐以後改尋陽為潯陽)、彭澤三縣。武德八年(625年)廢浩州,撤銷樂城縣復併入彭澤,與都昌縣同屬江州管轄。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分江南道為江南西道,置西道觀察使,轄洪、饒、虔、吉、江、袁、信、撫八州,其中江州轄潯陽、彭澤、都昌三縣。
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年),彭澤屬江州奉化軍。
北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和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彭澤均屬潯陽郡改名定江軍。
建炎三年(1129年),合江州、池州、饒州、信州為江州路,彭澤隸屬江州路。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江西行省,江州路管五縣,彭澤為其一。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轄十三府,江州路改為九江府,領五縣,彭澤屬九江府。
清代沿襲明制,彭澤仍屬九江府。
民國三年(1914年),江西全省劃分豫章、潯陽、廬陵、贛南四道,分領八十一縣,其中潯陽道轄二十縣,彭澤為其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全省分為十三個行政區,區設行政長官,分領八十二縣,彭澤屬第三行政區(治設瑞昌)所轄七縣之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全省十三個行政區縮併為八個,區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分轄八十三縣,彭澤為第五行政區(治設浮樑)所轄十二縣之一。
民國三十一至三十六年(1942年至1947年),全省設九個行政區,彭澤仍隸屬於第五行政區,直至解放。
民國三十八年四月(1949年4月22日)彭澤解放,隸屬贛東北行政區鄱陽專區。同年九月,鄱陽專區撤銷,改屬九江專區。
1972年2月改屬九江地區。
1983年冬,九江地區撤地設市,由市管縣,彭澤縣隸屬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