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箇中職班主任的成長故事:我與教育的半生緣

一.神往詩畫江南,誤入教育門庭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第一次見到這兩句話,我剛上大學。學校田徑運動場南坡,用黃楊栽種出的這八個楷體字,莊重大氣,異常醒目。儘管每日在它們的注目下,被人流裹挾著去上課,去圖書館,去校園各處閒走,但那時,我真沒用心揣摩過其深意。因為彼時,我真沒想過自己會以教育為業。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全民下海,全民經商,教師是最不被看好的社會職業之一,許多師範生都做著畢業後另揀高枝他去的夢。那時,我就讀的四川三峽學院(現名重慶三峽學院)是一所師範院校,我攻讀的公關文秘則是屈指可數的幾個非師範專業之一,我滿心希望畢業後進企業做白領,每日著正裝領帶出入於高檔寫字樓;或到政府機關、事業單位謀個職位。那也是當時在家鄉做鎮長的大哥為我描畫的人生模樣。哪兒能料到那兩句話會與我發生密切關聯呢?


1995年,我大學畢業,恰值我國試水大學畢業生就業雙向選擇。北京及沿海各省市許多地區的教育局紛紛湧進校園設攤招聘。一時間人心思動,同學們談論的話題總離不開“到沿海去”“做教師去”。於是,在同學們的慫恿下,在某個陽光燦爛的午後,在校園的小廣場上,在那排幾乎可以參天的法國梧桐篩下的光影裡,我走向了富陽市教育局的攤位,面對幾位笑容可掬的招聘考官的臉,我混亂地表達了我對教育的理解與忠誠,竟然贏回了一份簽約意向書。在完成簽約的那一刻,充盈我內心的全是對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嚮往,全是對蘇杭天堂般富庶的神往,全是對西湖的詩與荷、對錢塘的山與潮的憧憬,全是一個少女對詩畫江南的浪漫幻像。

至於如何做教育,那時我真沒思量過,也沒生出過半點兒惶惑。

二.電大三年,得認真做事真諦


1995年夏末,在母親婆娑的淚眼裡,辭別鄉梓,負篋東行,先飽嘗長途汽車的顛簸,再經受綠皮火車的擁擠、嘈雜與悶熱的煎熬,歷時三天三夜,終於抵達了富春江畔的富陽小城。當小面的載著我和我的行李僅用十餘分鐘便在城裡遊走了一圈之後,我失望了:這裡沒有我想象中的江南溫柔,沒有詩歌裡煙雨朦朧的浪漫,也看不出傳說中的富庶繁華,甚至比故鄉的小縣城還要狹小逼仄。讓人安慰的是教育局工作的高效率,經過一天的等待,我被分配到了當時的浙江電大富陽分校。甫抵校園,失望再次籠罩了我:學校被一大片稻田團團圍住,與外界的聯繫僅靠一條可以勉強通車的坑坑窪窪的煤屑土路;校園裡只兩棟樓,一座教學樓,一座食堂兼學生宿舍;沒有操場;我的臨時宿舍是教學樓一樓樓梯間……


“再苦再難也要堅強”,在那些被失望情緒包圍的日子,劉歡的這首歌不斷地在我腦海單曲循環,我告誡自己:既已選擇,就絕不退縮!學校給我的班級是公關文秘,課程的專業知識,我不至於太畏懼。缺乏師範技能,沒關係,學起來!趁著開學前的空隙,我認真地梳理學習生涯裡每一位老師的上課流程,細分其風格;回憶每一位老師處理師生關係的細枝末節,比較其優劣高下。短短的兩三天時間,我便梳理出七八種課堂教學模式,以及許許多多自己親歷親見親聞的滿溢著教育智慧的情境故事。我將這些整理在一張張卡片上,貼滿了狹小樓梯間的整個牆面。那時,我很得意。


至今猶記,我執教的第一堂課後,同學們自發地為我鼓掌;幾位聽課的老教師欣慰地微笑;林日清校長用力地握著我的手說:“你有成為優秀教師的潛質,我相信你。”


學生的認可,長者的肯定,讓我明白了一個樸素的道理:凡事皆認真,用心俱可成。


但究竟該如何行動,我還有些迷茫。


在此,我想表達對方仁英老師的感謝與敬重。她常邀我去她家做客,她欲給予異鄉漂泊的我以溫暖,那份自然和真誠,真的溫暖人心。那天,方大姐挽著我的手走去菜場,她說;“作為外地人,要立足,非得紮下深根。作為新教師,要成長,前幾年至關重要。”那時,道旁的法國梧桐樹葉正在風中輕舞,我的心瞬間敞亮了起來……


電大三年,與男友分隔兩地,工作之餘,少了花前月下的浪漫,卻可以認真地讀書。我常整個週末泡在富陽城那個小小的新華書店裡,廣泛閱讀教育教學相關專著期刊,遇到心儀的便買下來,或用作資料以備日後查找,或方便反覆閱讀以豐富教育素養。那時,蘇霍姆林斯基、誇美紐斯、杜威、陶行知、魏書生、李鎮西等名家大師,開始走近我的生活。那時,我開始逐漸明白陶行知先生“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諄諄告誡,開始逐漸參悟李鎮西老師“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切切期許,開始逐漸實踐魏書生老師“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的帶班理念。


三年裡,年長的同事常鼓勵我多參加學校及市局組織的各級教學評比,他們說成長需要歷練。我一一照做了,也領回了幾張獲獎證書,這大概應該是對我認真做事的獎賞吧。


回顧電大三年,既有年少遊冶的激情張狂,更多的確是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忙碌與充實。


1997年秋,我與蜜戀多年的男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翌年夏,為與愛人團聚,我萌動了調往溫州的念頭。電大領導深明大義,積極促成。當辦結調動手續的時候,我哭了,我只是富春江畔那片土地一個匆匆過客,可是那裡的人們卻慷概地給予了我溫柔與善良。我必終身銘記。

三.勤謹求索,創新教法立潮頭


當年,因為學歷受限,我申調的學科是初中語文。據說因說課成績全市第一,且溫職專文秘專業老師缺編,我被調配到溫職專。


新人初來乍到,一則年輕,再則資歷淺薄,還因為人事兩相生疏,學校安排給我的工作相對輕鬆,任教兩個班的語文,不兼任班主任。我也樂得清閒,利用那大把大把的閒暇日子讀了大量的書籍,整理了許多的讀書筆記,偶爾也結合教學實踐寫點兒讀書心得或教育隨筆。因為課少,每節課我必精雕細琢,備課時我常拉著同為教師的丈夫討論每一個環節,授課之後還常常與他分享得失與反思。那一年,我是輕鬆的、充實的、快樂的。


也許因為教學業績還過得去,第二年,分配給我的教學任務陡增,除了語文還兼教授幾門文秘專業課程,擔任班主任。工作強度大,責任大,壓力也大,但骨子裡的倔強,不允許我退縮、懈怠。那時,我對自己立下誓言:咱不但要幹,還得幹好,教學必須高水平,德育必須專業化。


一路走來,我始終堅信教學能力是教師成長的根基和發展的生命線。我深知唯有專業精湛、用心教書、授人以漁,才能點燃學生的生命,才能無愧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神聖使命。閱讀,取經,培訓,思考,創新,逐漸成為了我的生活常態。


自2000年以來,以生為本、終身學習能力等教育理念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我深以為然。於是,我開始琢磨如何讓這些理念接地氣。適性教育理論和行為導向理論先後進入了我的課堂,在經歷無數次的探索、實踐、比較、優化之後,逐漸形成了適應職高學情的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自發主動學習的“行為導向教學模式”(細分為三種教學法:張貼板教學法,“三步二議”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在省內外激起了較大反響。曾受邀在省市兩級開出近10節示範研討課,並做交流分享;還曾在全省及全國中職教師說課、課堂教學、教師基本功等各類競賽評比中斬獲一二等獎多次。2010年,當我奪取全國中職學校“創新杯”教師說課比賽一等獎載譽歸來,《溫州日報》還做過專題報導。


教育的終極關懷是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基,對此我缺乏有效的追蹤數據,不敢妄言能之。但是,我能直覺孩子們在我的行為導向教學課堂的愉悅參與。曾有好多學生對我表達過類似的學習感受:“在你的課堂,我可以自由地思想;在你的課堂,我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大膽地表達;在你的課堂,我變得自信了。”如果孩子們能將學得的這些能融入他們的血脈,融入他們生活,這是我最大的期望。


行文至此,我想說說那張明信片。2006年寒假將近的某個午後,鄭潔同學走進辦公室,小心翼翼地走近我的身邊,恭敬地遞給我一張明信片。封面是典型的北國冬景,皚皚白雪裡一溜兒人家的院門高掛紅燈籠,有孩子在街巷歡天喜地燃放鞭炮。那些天,我總會收到孩子們的新年祝福,我想那是姑娘送給我的新年禮物吧。我握著她的手,想說謝謝,卻說不出,她含蓄的微笑裡似乎隱藏著什麼秘密。她扭扭捏捏地從唇縫裡擠出“新年快樂!”之後就逃也似地出了辦公室。她在明信片上說;“以前的老師從不讓我在課堂上發言,你每一節課都給我發言的機會。任老師,我想抱抱你!”凝視著那工整的筆畫,我欲落淚。


我的行為導向教學,給定任務或項目,孩子們小組合作,模擬情景,活動、質疑、對話、實踐,最後成果展示。讓每一個學生思維動起來,身體動起來,嘴巴動起來,在動起來中學習,在學習中有所獲,在有所獲中培育學習的願望和信心,這是我最樸素的願景。


鄭潔同學的感動,也是我的感動。

四.育情育心,教人求真


今天,許多教師抱怨教育的苦與難。我也食人間煙火,我也常生外部力量強加給我的無力感與挫敗感。但我依然愛教育,因為我總能看到學生的成長,看到他們向上向善的力量,那是我從教的幸福源泉。做班主任,可以與學生走得更近,那種幸福是加倍的,這是我的一點兒私心。


1


22年班主任工作,我明白了“只要有愛心,教育就有溫暖”。

一箇中職班主任的成長故事:我與教育的半生緣

以愛心護航教育,是女性的優勢,因為她們天賦的細膩,更能洞察孩子的內心;她們天賦的母性溫婉,更能理解與包容孩子。


我的學生,大多在曾是學習或生活的失意者,大多曾遭遇過老師、同學或父母親友的冷落。我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我相信“以情優德”的魔力。


每新接一個班級,在開學之初,我都會在寫給孩子們的寄語中鄭重承諾:“老師將和你們一起,有樂同享,有苦共嘗,榮辱與共,風雨同舟,用我們的熱情與智慧共同鑄就屬於我們的光榮和夢想!”


還記得,09級文秘班新生入學軍訓時,那些女孩子望著白花花的太陽,畏懼與牴觸寫滿了一張張白皙的面孔。我沒有責罵,而是將她們集合在操場一個陰涼的角落,然後自己站在毒辣辣的日頭下,跟他們聊生活、聊成長、聊軍訓,一個多小時,任烈日炙烤,任汗水橫流。待她們走向訓練場時,竟然沒有一個人退縮。那一刻,我被她們明理與改變感動。休息間歇,我親自給她們擦防曬霜,給她們遞上一罐罐涼茶。孩子們說:“為了任老師,我們拼了!”那一聲整齊的吶喊,喊出的是士氣,是迅速凝聚的班魂。


做班主任的都渴望班魂,塑造班魂的方法千萬種,永恆的核心是“愛”。


老師愛學生,很多時候是不動聲色、不著痕跡的,有時是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抹會心的微笑,一句親切的問候,或一次傾心的長談;更多的時候,則是無微不至的牽掛。孩子們在校度過的每一個傳統節日,我努力不缺席:冬至,我們一起煮湯圓,聊歲月嬗遞;端午,我們一起品粽子,談屈原;中秋,我們賞明月,品月餅,誦古詩。我會觀察記錄每一位女生的生理週期,適時與他們討論飲食運動及其它生活禁忌。


愛,是一種神奇的物質,當發生共情時,不僅能心靈相通,更能擴散延續。


09商務文秘班邵婷婷曾在QQ上給我留言:“老師,您真好。我生病時,您像媽媽一樣關心我;我傷心難過時,您像姐姐一樣陪伴我;我犯錯誤了,您如嚴父般教育我。您讓我懂得了很多。謝謝您,素芳姐。”


曾有學生在寫給我的畢業感言中說:“我幸運,因為在這裡遇到了任老師!我幸福,因為我的生命裡有個素花姐!三年裡,你給我的關愛比我媽媽十八年的總和還要多。”


我每年的生日,孩子們都會為我籌辦一節生日班會,如果趕巧碰上了我出差或假期,他們一定會找時間補上。我記不清始於哪一年,但我知道每屆學生畢業之後都會再三叮囑下一屆牢記傳統。有人曾善意提醒我該委婉拒絕,但我覺得挺好,被承認,被接納,被尊重,被感恩,這是我最大的幸福!


今天,我的學生裡也有做了教師的,願他們能傳承有愛的教育。


以愛心護航教育,也是女性的劣勢,因為她們的背後有一個家,她們還扮演著妻子、母親的角色。


還記得,初為人母那年,為了工作,我只坐了29天月子。還記得,那個下午,當我處理完班級事務回到辦公室時,年邁的婆婆抱著嗷嗷待哺的孩子苦苦等候的情景。還記得,在我孩子上幼兒園的那四年裡,幾乎每天他都是第一個邁進幼兒園大門,卻總是最後一個離開的內疚與苦澀。還記得,因病住院,放不下班級孩子溜回學校偷偷看望他們情景……


這樣的記憶,還有很多很多。一邊是家庭、孩子和自己的身體,一邊是我關愛的學生、我的信念、我的理想。在兩難的抉擇中,我依然捨不得放棄班主任工作。


這也許是心有理想的大幸福吧。

2


一箇中職班主任的成長故事:我與教育的半生緣


22年班主任工作,我深味了李鎮西老師“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平凡追求。


我以“做一個有幸福感的人”為從教密鑰,打開了一道又一道門,推開了一扇又一扇窗。


電大三年,每日與學生學在一起,玩在一起,樂在一起,班級洋溢著自由和諧的氣氛。那時,我是典型的任務型班主任,沒有經驗,缺少思考,事事親力親為,管理基本靠制度,即便有些新舉措,多半也是依書上的葫蘆畫下的瓢。那時,我最大的優勢是與學生幾乎同齡,可以最大化地和學生取得情感的共鳴。


一茬茬的學生總是年輕,可我的年齡會增長,當隔代的鴻溝愈來愈寬,年輕的優勢逐漸喪失,我該怎麼辦?1999年秋,再度擔任班主任,這道難題以超現實的生硬姿態橫亙在我的眼面前。彼時,以生為本,自主管理,人性化管理等,開始高頻次地闖入教育領地,許多實踐者也慷概地貢獻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我再次拾起依葫蘆畫瓢的法寶,班級事務,無論鉅細,一一交與同學們商量、討論、確定、執行。在自主管理的圈子一轉悠,便是五六個年頭,雖基本還停留在任務型的層面,我的確看到了學生主人公意識的成長,看到了他們集體榮譽感的增強,班級管理實效也是蠻好的,年年獲評校優秀班級。


但另一問題逐漸顯露:總有一部分同學永遠只是被動的參與者,我們該如何喚醒他們成長的願望?雖說生活中有些人似乎只能坐在路邊鼓掌,但學生都是待成長的人,在他們還沒走向社會前,我們是不是應該努力讓他們成長為有資格接受掌聲的人?自2002年起,一邊是自主管理的成熟,人性化氛圍的一團和氣;一邊是對“只做鼓掌人”的成長焦慮,第三條路究竟在何方?我苦苦地尋覓,書裡沒有答案,現實中沒有指路人,只有一個我在孤獨地思考摸索……


2005年,通過校企合作的辦學窗口,我似乎看到了一縷的陽光。不管學生水平高低,能力強弱,做事參與程度的深淺,今後他們終將進入社會扮演自己的角色,即便被動,也會被滾滾紅塵裹挾前行。與其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哪如未雨綢繆主動適應呢?


模擬社會生態建構班級管理新模式,也許就是我苦苦尋覓的第三條路!


2009年秋,“班級公司制管理模式”(輔以“學代會”“虛擬工資”)順勢而生。我大膽改革傳統班團管理架構,模擬公司運營機制,在班級設立多個部門,各部門設一名經理和多名職員,競聘上崗,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各部門每週總結例會,班級每月總結,經理述職,學代會監督考核,獎優汰劣。時時競爭的態勢,動態評價的機制,極大地調動了每一位同學參與的熱情,在工作中鍛鍊,在被監督評價中進步。


普適教育追求學生的終生髮展,職業教育追求對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我以為公司制管理模式能真實地、有效地達成這個目標。


近些年,每學期家長會,我都會聽到家長對孩子的表揚,“我孩子自從到了這個班級,懂事了,自覺了,做事也勤快了。”這何嘗不是對公司制管理的肯定?


2018年中秋前夕,幾位已畢業的學生回校看我,我邀請他們去班級看看學弟學妹們,給點兒學習和生活的建議。葉婷婷同學說:“珍惜咱們班的公司制,待你畢業後,你才會發現你在這裡培養起來的所有能力,都可以幫助你迅速地適應社會。”她的評價是有說服力的。當初她在班裡三個部門做過職員,任過兩個部門的經理;畢業後直接就業了,僅兩年時間就升職為部門經理,她的員工裡不乏名牌大學畢業生。


能給予孩子成長的願望,激發他們成長的力量,這該是教師最大的幸福了吧。

從教半生,得詞仨:認真做事,常思考,求幸福。謹以此為記。


作者:溫州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任素芳,23年班主任工作經歷,溫州市名班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