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國」一目一印象,一國一傳承!小班主題活動:《不倒翁》

【印象中國】一目一印象,一國一傳承!小班主題活動:《不倒翁》


「印象中國」一目一印象,一國一傳承!小班主題活動:《不倒翁》


印象中國&傳統文化資源包分為小中大三年六個學期,每學期一盒,每盒包含16個主題活動,涵蓋優質傳統文化十六大模塊,讓孩子通過學習,全面感受傳統之美。教師配置有教學指導用書和微視頻,讓教學變的輕鬆,並配有主題活動方案,孩子的作品用於環創與主題展演,將課程與園所環創有機結合。


「印象中國」一目一印象,一國一傳承!小班主題活動:《不倒翁》


不倒翁


不倒翁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兒童玩具,最早記載出現於唐代。形狀像人而在造形和重量上製成一經觸動就搖擺然後恢復直立狀態。不倒翁也可比喻某些善於應付環境而能長期保持自己權位的人,有貶義。


「印象中國」一目一印象,一國一傳承!小班主題活動:《不倒翁》


「印象中國」一目一印象,一國一傳承!小班主題活動:《不倒翁》



歷史探究


清代史學家、文學家趙翼在《陔餘叢考?卷三十三》中記載說:“兒童嬉戲有不倒翁,糊紙做醉漢狀,虛其中而實其底,雖按捺旋轉不倒也。” 另據五代王定保所撰《唐摭言》中顯示,不倒翁是由唐代的“捕醉仙”轉化而來,“捕醉仙”當時又叫“勸酒胡”、“酒胡子”,是古代人們勸酒的一種工具。用木頭刻成人形,上部細,下部粗。飲酒時,人們圍桌而坐,把“捕醉仙”放在一隻盤子裡置於桌子中間,由年齡長者開始用手捻轉,使之呈旋轉狀,當它停下來時,手指向誰誰就飲酒,然後由飲了酒者接著捻轉,如此往復,直到盡興為止。宋代竇革所著《酒譜酒令》一書中對此有詳細記載:“今之世,酒令其類尤多。有捕醉仙者,為禹人,轉之以指席者。”南宋張邦基在《墨莊漫錄》中對這一勸酒工具的製作和使用也進行了記述:“飲席刻木為人,而銳其下,置於盤中,左右攲側,僛僛然如舞狀,久之力勁乃靜。視其傳籌所至,酬之以杯,謂之勸酒胡。”唐代盧汪晚年時曾作有《酒胡子長歌》一篇,其中記敘道:“胡貌類人,變有意趣,然而傾側不定,緩急由人,不在酒胡也。”後來,不知是哪位民間藝人見此“捕醉仙”煞是喜人,便加以改進,製成了頭戴烏紗、身著官袍的不倒翁玩具,並很快受到人們尤其是孩子們的歡迎。

「印象中國」一目一印象,一國一傳承!小班主題活動:《不倒翁》


這一玩具出現以後,人們根據其具有扳倒後能馬上自動直立起來的特點,便以不倒翁之稱來諷刺那些巧於保持自己地位和靠耍弄權術而經久不倒的人。明代江南才子徐文長曾以《不倒翁》為題寫過一首詩:“烏紗玉帶儼然官,此翁原來泥半團;忽然將你來打碎,通身上下無心肝。”此詩妙在一語雙關,將封建社會那些表面上正人君子,實際上沒有心肝的官僚刻畫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印象中國」一目一印象,一國一傳承!小班主題活動:《不倒翁》


國畫大師齊白石則作有三首有關不倒翁的題面畫詩。其一為《題不倒翁》:“能供兒戲此翁乖,打倒休扶快起來。頭上齊眉紗帽黑,雖無肝膽有官階。”其二為借用徐文長的詩所作的《持扇不倒翁》:“烏紗白帽儼然官,不倒原是泥半團。將汝忽然來打破,通身何處有心肝。”其三為《不倒翁》:“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笑君不肯打倒來,自信胸中無點墨。”

「印象中國」一目一印象,一國一傳承!小班主題活動:《不倒翁》


不倒翁的原理


上輕下重的物體比較穩定,也就是說重心越低越穩定。當不倒翁在豎立狀態處於平衡時,重心和接觸點的距離最小,即重心最低。偏離平衡位置後,重心總是升高的。因此,這種狀態的平衡是穩定平衡。所以不倒翁無論如何搖擺,總是不倒的。再比如像我們在科技館看到的“錐體上滾”實驗,也是這個道理,由於錐體的形狀和兩邊軌道的形狀,使它的重心在下降,但看起來好像在上升,向上滾與生活中的事實不符合。但它只是一種假像,看到它的本質,還是重心降低了,因此重心越低越穩定。在生活中為增加物體的穩定性,我們常採用加重下面的重量,如電扇底座、話筒架、公共汽車站牌等。

「印象中國」一目一印象,一國一傳承!小班主題活動:《不倒翁》


利用重心這種特點,還可以做許多有趣的實驗和解釋一些現象。如可以做一個斤頭蟲,把一粒膠囊打開,裝入一個小滾珠,即可來回翻跟頭。我們常見一個盒子只放在桌上一點,但卻不掉下去,這是因為盒子靠桌子的一頭,是"重心"所在,所以盒子懸空,但不掉下來。走鋼絲的雜技演員,手持平衡棒也是為降低重心,達到平衡的目的。一、力學原理

「印象中國」一目一印象,一國一傳承!小班主題活動:《不倒翁》


最常見的不倒翁是紙身、泥底,即用紙漿灌模或用廢紙粘糊成形,再用泥土 製成半圓形的底座,將二者粘合好之後,再在外表糊上淨紙,施以彩繪而成;也有的用木頭做底,底部中心固定上鐵塊和小石子;還有用小葫蘆挖淨內瓤,內部灌鉛做成的"葫蘆";還有用雞蛋殼、舊乒乓球做成的小不倒翁。所有的這些不倒翁都有相同的特點:上半身為空心殼體、下半身是一個實心的半球體,底部為圓形。這些特點使它們具有了一致的基本力學結構,都能達到“不倒”的效果

「印象中國」一目一印象,一國一傳承!小班主題活動:《不倒翁》


不倒翁的來歷


不倒翁力學原理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建築設計、玩具製造、生活用品、汽車結構設計以及體育健身等方面,不倒翁原理不僅帶給了人們樂趣,人們還對"上輕下重的物體因重心低而更加穩定"加以充分利用,較大的提高了各種設施的常見的不倒翁玩具、不倒翁式水杯、不倒翁式沙袋。杯體可搖晃。不倒翁沙袋是一種常見的體育鍛煉器械,它依靠其鐵質材料的底盤來穩定重心,使絕大部分的重量都集中在很低的位置,上部僅為很輕的軟質泡沫或其他物質,即使受到較強的外力作用,沙袋也不會傾倒。類似的還有電扇底座、話筒架、公共汽車站牌等。

「印象中國」一目一印象,一國一傳承!小班主題活動:《不倒翁》


典故來源


不倒翁,因其按捺旋轉不倒的特點,被賦以善於自保的代名詞。有這樣一個故事:清朝有個大官,黨羽眾多,一次,一個自稱門生的人來拜見,並帶來一個大漆盒,打開一看,裡面是百十個大小不同的不倒翁。門生說:“家鄉的泥土易制此物,技藝亦頗精巧,特送給大人解悶。”大官收下了,暗笑這門生有點兒冒傻氣。門生走後,家人都來看玩意兒,發現每個不倒翁背後都貼著寫有名字的字條,其中最大的一個貼著那位大官的名字。盒內有一紙條,上寫:“頭銳能鑽,腹空能受,冠帶尊嚴,面和心垢,狀似易倒,實立不撲。”此言把不倒翁的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且刺之痛切。大官大怒,令手下人細查,才發現自己根本沒這樣一個門生。不倒翁式的官兒,古今不乏其人。唐朝有位封德彝,寵極生前,罪暴其後,其人歷隋唐兩代而榮華不衰。他精於運籌官場,整日縱橫捭闔,玩弄關係,成為保其位而固其寵的不倒翁。

「印象中國」一目一印象,一國一傳承!小班主題活動:《不倒翁》


不倒翁製作


方法一

選用球形塑料中藥丸的包裝盒,這種盒可以從中間打開,正好是兩個半球。在一個半球內放入適量的橡皮泥或溼膠泥,成為不倒翁的底部,在另一個半球外粘一個圓錐形的帽子,成為不倒翁上部。將兩個半球扣合後,畫上面部,就製成了。

「印象中國」一目一印象,一國一傳承!小班主題活動:《不倒翁》


方法二

材料:很白很滑的雞蛋一個,比較細而顏色又十分鮮豔的毛線若干。毛線顏色可以選黑色、紅色和粉紅色等都可以。另準備毛針、蠟燭、剪刀和報紙。這些材料和工具準備就緒,就可以製作了。


「印象中國」一目一印象,一國一傳承!小班主題活動:《不倒翁》



方法三

1、製作材料:乒乓球、白色硬紙、橡皮泥、彩筆、膠水、剪刀等。

2、製作方法:

(1)把乒乓球用剪刀去掉一半,將橡皮泥捏成團填在半個乒乓球內抹平。

(2)把白色硬紙剪成一扇形,扇形的弧長應稍大於乒乓球的圓周長,並將扇形兩邊對接做成一圓錐形。

3)將紙圓錐與乒乓球粘接起來,用彩筆在乒乓球上畫出頭像,白色的錐形帽子也可用孩子熟悉的圖案或花紋進行裝飾。這樣一個可愛的不倒翁就製成了。除此方法外,還可利用雪碧瓶的底部(去掉底託)與瓶的上部,用類似方法制作。


「印象中國」一目一印象,一國一傳承!小班主題活動:《不倒翁》


「印象中國」一目一印象,一國一傳承!小班主題活動:《不倒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