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幸福課7- 逆境還是機遇?一念之間

本節課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講述瞭如何變得更樂觀,第二個部分重點講述Focus(關注點)的不同所產生的不同影響。

哈佛幸福課7- 逆境還是機遇?一念之間


1. 如何變得更樂觀?

Tal重點講述了三種方法。

重在行動(take action)。這是實現成功、也是成為一個樂觀主義者最重要的方法。只有在行動中,我們才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應對能力,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去面對,我們才會發現,原來自己也是一個很有勇氣的人,是一個果敢、有適應力的人,也只有在行動後,我們才會發現其實失敗並不可怕,失敗帶來的痛苦遠比我們想象得小得多。我們總是能夠東山再起。

形象化(visualizing):形象化指的是在腦海中想象自己的成功,想象自己站在頒獎臺上的那一刻,想象自己最終實現理想的那一刻。越逼真越好,越形象越好。這樣做的理由是:我們的大腦其實無法區分想象的現實和真實的現實情況,它會誤以為我們想象的東西是真實存在的,這就為成功埋下了想象的土壤。但是大腦也不喜歡內在和外在的不一致,所以我們會努力實現內在和外在的一致,從而激勵我們去創造成功的現實。但是Tal也提到,在形象化的過程中,

我們不僅要想象最終的成功(destination),更要想象我們實現成功的過程(journey)。我們要想象自己在前進,在努力奮鬥,在一次又一次地面對困境,然後努力設想我們解決困難,也就是說,我們更要努力設想自己成功的過程,這個journey,最終才能讓事實與我們的圖式相符。光想象自己站在終點是沒用的,我們還要想象自己披荊斬棘的過程。

認知療法(Cognitive therapy):這是心理學上的干預法。認知療法為什麼會有用呢?Tal提到了三個過程,event(外部事件)、evaluation(內在解讀、詮釋)、emotion(引發的情緒)。我們在對外部事件進行解讀的過程,就是心理學可以干預的過程。

例如:失戀是一個客觀事件,我們對此的解讀是,“天啊,他離開了我,他不愛我了,沒有人會再愛我了,註定在孤獨一生了。”由此引發的情緒就是悲觀、失望、灰心、一蹶不振。這是一個典型的悲觀主義解讀。

但是這個想法卻是極其荒唐的。Tal提到了三個“M“,也就是在解讀的過程中,我們容易犯的三個錯誤。

Magnifying(放大):也叫歸納過度,即在解讀的過程中,我們無意間將事件災難化了,被一個人拒絕等於被所有人拒絕,放大了事件的後果和影響。

Minimizing(隧道視野):這是我們極容易犯的錯誤,作為悲觀主義者,更容易將自己的視線集中在那些not working、不好的事情上。比如明明其他科目學得不錯,偏偏這次物理沒學好,就認定自己是個無可救藥的笨蛋。當然盲目的樂觀主義者也會犯這樣的錯誤,明明其他科目學得一塌糊塗,只有歷史好一點,卻認定自己是個擅長曆史的學霸。這兩種思維都不可取,會阻礙我們的進步。

Making up(捏造事實,虛構):其實這一點與第二點有相通之處。在面對一個負面事件時,我們容易忽略其他有利的條件,其他可行的情景,而虛構出了一個不可行的場景。

認知療法就是“將現實引入其中“。不妨讓我們現實一點、合理一點。從整體上看待一個事件,將這個事件納入到人生的長河之中再看,或者帶著理性的思維來看待這個事件,將它看成一個暫時性的、具有短暫影響的事件。這樣,我們才不會產生那些扭曲的、荒唐的想法。

這一點在前一課以及馬丁·塞裡格曼的幸福五部曲中有非常詳細的詮釋,而且我認為塞裡格曼教授的應對策略非常有效,那就是“反駁自己一閃而過的負面思維“。他講了一個生動的故事,有兩個偵探,一個是著名的福爾摩斯,另一個是糊爾摩斯。前者擅長演繹推理,從更多的細節中推斷出真相,而後者則常常糊里糊塗的辦案,他辦案的依據就是,腦海中閃現的第一個人名即是兇手。我們常常嘲笑糊爾摩斯的糊里糊塗,卻在生活中不經意間犯著同樣的錯誤,應用著這種荒唐的解讀手法。一個負面事件發生了,演講失敗、犯了個錯誤、被渣男劈腿……這個坎我過不去了,我再也沒人愛了,我再也沒法成功了……是不是很熟悉的思維?這些就是我們一閃而過的負面思維。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力捕捉這些一閃而過的災難化思維,找出證據來證明它的反面,之前經歷過失敗,不也挺過來了嗎?渣男不愛我,世界上不是還有好多好男生等著我們去追求嗎?這就是反駁,反駁的例子越多越好,越形象越具體越好,不要做糊爾摩斯。

本節課的後一部分講述的是Focus(關注點)的影響。前面幾堂課中均有涉及,我們看到的現實取決於我們所提出的問題,取決於我們把關注點放在哪裡。

Fault-finder總是一心一意尋找過錯,尋找不可行的情況。而benefit-finder則能夠看得更全面一些,除了那些行不通的地方,他還擅長在一地雞毛中發現機遇,在玻璃中發現珍珠。不是說樂觀者不夠現實,只是他們在關注到負面的同時,也會關注到積極一面的現實,如果沒有積極的現實,那麼他們會努力從中看到機會,然後自己去因事制宜,成就積極的現實。

需要一雙發現的眼睛,是不是?可是我們怎麼培養一雙發現的眼睛呢?除了思維上的轉變,我們更需要行動起來,只有面對得越多,失敗得越多,我們才能夠學會判斷。人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成功才是成功之母,經歷過一次成功之後,會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成功。一次情緒的成功控制,後面的情緒控制會變得越來越容易。這是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夠留言,講述自己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