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幸福课7- 逆境还是机遇?一念之间

本节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讲述了如何变得更乐观,第二个部分重点讲述Focus(关注点)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哈佛幸福课7- 逆境还是机遇?一念之间


1. 如何变得更乐观?

Tal重点讲述了三种方法。

重在行动(take action)。这是实现成功、也是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最重要的方法。只有在行动中,我们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去面对,我们才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是一个很有勇气的人,是一个果敢、有适应力的人,也只有在行动后,我们才会发现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失败带来的痛苦远比我们想象得小得多。我们总是能够东山再起。

形象化(visualizing):形象化指的是在脑海中想象自己的成功,想象自己站在颁奖台上的那一刻,想象自己最终实现理想的那一刻。越逼真越好,越形象越好。这样做的理由是:我们的大脑其实无法区分想象的现实和真实的现实情况,它会误以为我们想象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这就为成功埋下了想象的土壤。但是大脑也不喜欢内在和外在的不一致,所以我们会努力实现内在和外在的一致,从而激励我们去创造成功的现实。但是Tal也提到,在形象化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想象最终的成功(destination),更要想象我们实现成功的过程(journey)。我们要想象自己在前进,在努力奋斗,在一次又一次地面对困境,然后努力设想我们解决困难,也就是说,我们更要努力设想自己成功的过程,这个journey,最终才能让事实与我们的图式相符。光想象自己站在终点是没用的,我们还要想象自己披荆斩棘的过程。

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这是心理学上的干预法。认知疗法为什么会有用呢?Tal提到了三个过程,event(外部事件)、evaluation(内在解读、诠释)、emotion(引发的情绪)。我们在对外部事件进行解读的过程,就是心理学可以干预的过程。

例如:失恋是一个客观事件,我们对此的解读是,“天啊,他离开了我,他不爱我了,没有人会再爱我了,注定在孤独一生了。”由此引发的情绪就是悲观、失望、灰心、一蹶不振。这是一个典型的悲观主义解读。

但是这个想法却是极其荒唐的。Tal提到了三个“M“,也就是在解读的过程中,我们容易犯的三个错误。

Magnifying(放大):也叫归纳过度,即在解读的过程中,我们无意间将事件灾难化了,被一个人拒绝等于被所有人拒绝,放大了事件的后果和影响。

Minimizing(隧道视野):这是我们极容易犯的错误,作为悲观主义者,更容易将自己的视线集中在那些not working、不好的事情上。比如明明其他科目学得不错,偏偏这次物理没学好,就认定自己是个无可救药的笨蛋。当然盲目的乐观主义者也会犯这样的错误,明明其他科目学得一塌糊涂,只有历史好一点,却认定自己是个擅长历史的学霸。这两种思维都不可取,会阻碍我们的进步。

Making up(捏造事实,虚构):其实这一点与第二点有相通之处。在面对一个负面事件时,我们容易忽略其他有利的条件,其他可行的情景,而虚构出了一个不可行的场景。

认知疗法就是“将现实引入其中“。不妨让我们现实一点、合理一点。从整体上看待一个事件,将这个事件纳入到人生的长河之中再看,或者带着理性的思维来看待这个事件,将它看成一个暂时性的、具有短暂影响的事件。这样,我们才不会产生那些扭曲的、荒唐的想法。

这一点在前一课以及马丁·塞里格曼的幸福五部曲中有非常详细的诠释,而且我认为塞里格曼教授的应对策略非常有效,那就是“反驳自己一闪而过的负面思维“。他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有两个侦探,一个是著名的福尔摩斯,另一个是糊尔摩斯。前者擅长演绎推理,从更多的细节中推断出真相,而后者则常常糊里糊涂的办案,他办案的依据就是,脑海中闪现的第一个人名即是凶手。我们常常嘲笑糊尔摩斯的糊里糊涂,却在生活中不经意间犯着同样的错误,应用着这种荒唐的解读手法。一个负面事件发生了,演讲失败、犯了个错误、被渣男劈腿……这个坎我过不去了,我再也没人爱了,我再也没法成功了……是不是很熟悉的思维?这些就是我们一闪而过的负面思维。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捕捉这些一闪而过的灾难化思维,找出证据来证明它的反面,之前经历过失败,不也挺过来了吗?渣男不爱我,世界上不是还有好多好男生等着我们去追求吗?这就是反驳,反驳的例子越多越好,越形象越具体越好,不要做糊尔摩斯。

本节课的后一部分讲述的是Focus(关注点)的影响。前面几堂课中均有涉及,我们看到的现实取决于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取决于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哪里。

Fault-finder总是一心一意寻找过错,寻找不可行的情况。而benefit-finder则能够看得更全面一些,除了那些行不通的地方,他还擅长在一地鸡毛中发现机遇,在玻璃中发现珍珠。不是说乐观者不够现实,只是他们在关注到负面的同时,也会关注到积极一面的现实,如果没有积极的现实,那么他们会努力从中看到机会,然后自己去因事制宜,成就积极的现实。

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是不是?可是我们怎么培养一双发现的眼睛呢?除了思维上的转变,我们更需要行动起来,只有面对得越多,失败得越多,我们才能够学会判断。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才是成功之母,经历过一次成功之后,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成功。一次情绪的成功控制,后面的情绪控制会变得越来越容易。这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留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