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猎于木兰围场的康熙大帝,一念之间,筑下了百年遗恨

1681年4月,康熙帝发起了第二次北巡。这一天浩浩荡荡的巡行队伍抵达长城喜峰口下。这一带是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相交相融之地。康熙帝骑在马上,放眼望去,立刻被这里的景色所吸引。

这是一片水沃草丰,林木葱葱,物种丰富的富饶之地,山林草木间,下有虎豹、廉鹿穿梭游弋,上有苍鹰盘旋其间,满是一派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康熙大帝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游猎于木兰围场的康熙大帝,一念之间,筑下了百年遗恨

他马上停下奔驰的骏马,立刻派人划定下这块区域。史载:

“前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

很快,一座东西长约150公里,南北长约100公里,共计1.4万多平方公里被划定作为行围打猎场所,这就是大清皇家规模最大的围场猎苑——“木兰围场”。自此,康熙帝还立下皇规祖制,每年的秋天,皇帝都要带领皇子皇孙和王公大臣围猎木兰,形成了清代“木兰秋狝”的祖制。

游猎于木兰围场的康熙大帝,一念之间,筑下了百年遗恨

然而,康熙一念造就木兰围场,却由此留下了百年遗恨,终究破不了“木兰兴、大清兴;木兰衰,大清亡”的历史魔咒。

遗恨一:木兰“围猎”岂堪其重

古人云:“宁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猎”。巡游狩猎是中国古代的一些帝王的传统习惯。

《羽猎赋》记载了汉成帝在狩猎队伍簇拥下的狩猎盛况。《新唐书.志第六.礼乐六》专门列有“皇帝狩田之礼”。《唐会要》“莫狩”记载了贞观五年正月十三日,唐太宗李世民“大狩于昆明池,蕃夷君长咸从”。李世民谓高昌王曲文泰曰:

“大丈夫在世,乐事有三’”。其一,是“天下太平,家给人足”。其二,即是于“草浅兽肥”之季,能够“以礼政狩,弓不虚发,箭不妄中”。

游猎于木兰围场的康熙大帝,一念之间,筑下了百年遗恨

盘点历朝历代皇帝,围猎行动大多都是兴趣使然,喜欢抓捕的乐趣,猎杀的快感,目的直接而单纯,这样的围猎之举终究是快乐的,而康熙的围猎终究参杂了太多的政治目的,往往让围猎变得没那么快乐了。

清统治者素有骑射和游牧的生活习俗,“巡猎习武”始终是国家层面的政治活动。清太宗皇太极曾说过,

“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今若不时亲弓矢,惟耽宴乐,则田猎行阵之事,必致疏旷,武备何由而得习乎?盖射猎者,演武之法”。

在朝廷的命令之下,各亲王、郡王等,都把这件事置于日常的生活之中。

“骑射之事,时谕子孙,勤加学习”,“时时不忘骑射,勤练士卒”。

因此,作为游猎民族的清军军事实力是超强的,人数虽少,却能以少胜多,败大明而一统江山。但是一统江山之后的康熙大帝,似乎品尝到了巡猎的甜头,圈下这片最大的猎场,准备以此训练从战争疲惫之中刚刚走出来,军备日渐松弛的八旗子弟,同时还把这样的围猎活动作为招揽人心,强化民族团结的一种手段,美其名曰:“肄武”、“绥藩”。

这场政治意义高度升华的巡游围猎、木兰秋狝之重大盛典,让这片美丽富饶的围场从诞生之日起,终究迷失在皇恩浩荡中难以自拔,也让康熙大帝对未来的宏伟期待终究不过是绚丽的水中花镜中月。

游猎于木兰围场的康熙大帝,一念之间,筑下了百年遗恨

遗恨二:耗财劳众 得不偿失

康熙帝曾多次明确表示:

“围猎以讲武事,必不可废。”“一年两次行猎,专为讲武,与行兵无异。校猎纪律,自当严明。”

清朝皇帝,除了雍正一生没有去过木兰围场,一直到道光皇帝废掉木兰秋狝大典以,清代大部分帝王都严格按照祖制每年两次前往木兰围猎,举办木兰秋狝大典。

康熙帝一生木兰秋弥共计四十余次。每年秋天,皇帝亲自带领王公大臣及禁军卫队,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最多时候多达近十万人,奔赴塞外行围打猎,就像今天的军事演习一般。这些人千里行军,长途跋涉,沿途消耗掉大批军用或生活物资,全靠骡马车队来往运输,花费巨大。w为方便皇帝一行休息,沿途修建行宫多达30多处,其中最大的行宫就是今天的承德避暑山庄,嘉庆帝暴死其中。

游猎于木兰围场的康熙大帝,一念之间,筑下了百年遗恨

这样的“耗财劳众”之举延续了至少200年,如此产生的巨大的民众负担,到了晚清百姓不堪其负的时候,木兰围场也是巨大的负担之一,这样的劳民伤财之举,康熙如果活到那一天,大概也会为之悔矣吧。

遗恨三:围猎练兵 越练越荒

每年多达数万人甚至几十万的军士,既是木兰庆典的参与者,也是被动的受训者。至始至终,军人是这场活动最大的受累者,劳苦奔波,苦不堪言。

康熙帝曾经我此辩驳过,在他的理论之中叫:

“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的道理。如果没有自己“平时不忘武备,勤于训练”,怎能取得征讨噶尔丹,“复取西藏,救土伯特于水火之中,我兵直抵西藏,立功绝域”的胜利呢?“若听信从前条奏之言,惮于劳苦,不加训练,又何能远至万里之外,而灭贼立功乎?”

游猎于木兰围场的康熙大帝,一念之间,筑下了百年遗恨

然而,今天看来,这样的所谓训练,是否真的能达到军事效果呢?战场上的敌我双方形势千变万化”,面临的对手,都是严格训练,抱着你死我活态度的杀手。

而“围场和战场截然不同,这里的狩猎时间和地点是由事先敲定的,区域是实现划定的,甚至选择什么样的动物都是心中有数的,更主要的是那些束手待擒的无助的猎物,它们怎么会像人一样拥有极强的还击之力呢?在危机面前,这些都不过是一只只四散奔逃的动物。

游猎于木兰围场的康熙大帝,一念之间,筑下了百年遗恨

历史已经证明,木兰围场没有提升八旗子弟的武力值,恰恰相反,这些人最终还是把这片康熙赋予期望的土地变成了达官贵人追求感官刺激的游乐场。如果康熙帝在世,看着自己精心选址,倾力打造,祖制护卫的一片神圣之地堕落如此,除了恨铁不成钢的愤懑,还会怎么样呢?

1719年,65岁高龄的康熙曾春风得意地夸耀说:

“朕自幼至今,凡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殆猬孙十,摩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围场内,随便射获诸兽,不胜记矣。朕曾于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若庸常人,毕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数也。”

游猎于木兰围场的康熙大帝,一念之间,筑下了百年遗恨

此情此景,康熙大帝似乎遗忘了初心,在他的围猎榜单上挂满了各类动物的尸体,曾经的习武安邦的理想在历史的天空下,早已渐行渐远,随着木兰围场的老去,淹没在尘埃里……


参考书籍:《清实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