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未來的思考能力,你掌握了嗎?


把握未來的思考能力,你掌握了嗎?

現代社會,隨著電視、電腦、手機的普及,以及短視頻的流行,人們的思考也變得越來越碎片化,很難建立起系統的思考。

把握未來的思考能力,你掌握了嗎?

20世紀美國著名作家尼爾波茲曼曾出版過一本非常有名的書——《娛樂至死》。在這本書中已經提到過這個觀點,像電視這樣的媒介,可能會導致人類思考能力的逐漸退化。

電視中一則新聞的平均時間大概是30秒,正是這30秒的時間徹底切斷了我們的思維,我們可以上30秒看到一個國家在哭泣,接下來30秒卻看到一則搞笑的娛樂新聞。這便是電視帶給我們的切斷。

把握未來的思考能力,你掌握了嗎?

我們的思維被切斷之後,我們開始厭惡閱讀一些長文,這讓大多數長期生活在社交媒體中的人們習慣了碎片化的思維習慣,而漸漸失去閱讀大段文字、深入思考事情的能力。

想想看,你的身邊還有誰有耐心閱讀長文嗎?他們最近一次深入的跟你聊一個話題是什麼時候?你們最近一次長時間的閱讀又是什麼時候?

其實回想一下你身邊的朋友就會發現,尼爾波茲曼所說的“我們的分析能力已經幾近消亡”非常準確,看看你的朋友圈,就會發現到處是短小的文字篇幅,而這樣的載體註定不能表達太高深的內容。我們已經徹徹底底的淪為了波茲曼所說的那樣,甚至比在電視機前坐著的那幫人還要悲哀。

但是,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人類的進步還是要依靠思考能力,尤其是邏輯思考能力。從古到今,多少人都在講邏輯,比如古希臘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兩千多年前就開始講邏輯學了;中國古代的先賢墨子,也創建了自己的邏輯學體系;甚至現在有些早教班,從學齡前就開始教孩子們學邏輯。現代邏輯哲學則認為,邏輯是一種深層語法,簡單地講,只要能掌握語言,只要會說話,就有邏輯能力。

麥肯錫顧問公司(全球最著名的管理諮詢公司)在招聘員工時,就非常注重考察員工的邏輯思考能力。比如,他們會問應聘者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公司突然派你到坦桑尼亞出差半年,明天就要出發,而你只能帶一個揹包,那麼你會在揹包裡裝入什麼東西?

大多數應聘者在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會陷入恐慌,開口就先問:“坦桑尼亞在哪裡?”如果連這都不知道,當然也就不知道該往揹包裡放什麼了。

但是,那些最終被錄用的應聘者,卻給出了完全不同的反應。他們會這麼回答:“很抱歉,我並不清楚坦桑尼亞在哪裡。但是我可以假設這是非洲的一個炎熱的地方,並且以這一點作為前提,來回答這個問題……”你看,這就很有意思了。換句話說,優秀的應聘者會先對問題的前提作一個明確的假設。緊接著,這些面試者就可以從炎熱、非洲這些概念,聯想到高溫潮溼、很多病原體等等情況,然後再推論出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而且,就算他們後來知道自己所設定的前提是錯誤的,也可以根據新的前提給出新的回答。

把握未來的思考能力,你掌握了嗎?

這樣的人,具備了一種重要的思考模式,這種思考模式就是“有前提就有結論”,所以他們在面試的時候不會陷入恐慌。擁有這種思考模式的人,不僅能夠勝任麥肯錫的工作,其他的工作也一樣能夠勝任。

新經濟時代是一個“思考力差距化”的時代。新經濟是呈倍數增長的,所以由思考能力的差距所造成的經濟能力差距,也是呈倍數的。思考力差距等於收入差距,這是新世界的法則。懶於思考的人,在這個世界裡將沒有未來。

相關閱讀推薦

思路決定出路。在新世界裡,懶於求知的人將沒有生存的空間。對策非常簡明:邏輯思考+想象力。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都會和新經濟打交道,除了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沒有別的應對辦法。


把握未來的思考能力,你掌握了嗎?

未來的競爭力是領悟力和思考力的比拼,也就是說跨界思考會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想要拓展思維邊界,跨界思考勢在必行。


把握未來的思考能力,你掌握了嗎?

一個好的決策要求我們做好理性的分析,同時要突破原有界限,敢於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然在左右腦都開動的同時還要警惕干擾我們做出決策的因素,儘量避開思維陷阱,認清自己的控制能力,避免盲目地和競爭對手攀比。


把握未來的思考能力,你掌握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