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年種的樹還活著嗎?

今天是植樹節。許多機關、企事業單位等都組織群眾到指定地點去植樹。大家拿著鐵鍬、水桶等工具,一大清早就集合開跋,貌似會有一番幹得熱火朝天的景象,那麼執行現場究竟啥樣兒呢,讓咱們一起去看看。

鏡頭一:不知要種怎樣的樹

某大型央企組織職工來到預先選定的空曠地點,樹苗卻還沒有任何蹤影。負責人說:“樹苗正在運輸的路上,大概要一兩個小時後到,大家也別閒著,先挖坑吧。”

你去年種的樹還活著嗎?

於是,大家還真沒含糊,面朝黃土背朝天地狠挖了一陣。一個個大坑漸漸挖好,就等樹苗到位了。

兩小時後,樹苗終於運到了。只見一株株小苗體積很小,放兩三棵在挖好的大坑中,還遠遠填不滿坑位。大家不得不灰心喪氣地把挖出來的土再填回去。

有了前車之鑑,大家在等待新一批樹苗運來之際,決定把坑挖小點。但當新苗到達後,只見挖好的小坑根本放不進一株株高大的樹苗……

鏡頭二:長途跋涉的行程

某名牌高校組織學生去北京遠郊區植樹。理由是那裡地廣人稀,方便大面積種植。

前往的路上,只見學生們揹著水壺,提著飲料,大包小包地一大堆行禮。問及為何如此,回答說:“因為當地是山區缺水,所以去種樹要先帶夠自己喝的。”甚至有個富二代子女,提了滿滿一大箱礦泉水說:“種樹得挖土,到時雙手肯定特別髒。當地缺水,所以我得多帶些水,好把手和臉洗乾淨呀。”

回首植樹成果 情何以堪

諸如上述形式主義的植樹活動在各單位還有許多。相關負責人只是針對植樹節這個特定日子組織一下應景的活動。至於植樹地點的天然情況和樹苗自身的質量情況等,均是一知半解,廣大群眾更是盲人摸象,憑想像、猜測幹活。

你去年種的樹還活著嗎?

例如,有些偏遠地區本是缺水地區,當地連莊稼都不能保證充分灌溉、豐收,怎麼可能還有人力物力去漫山遍野地種樹呢?而且即使種上了樹苗,由於當地遠離人們居住地,種植者也不可能三番五次地跑去給種植的小樹澆水、施肥,只能是讓它們聽天由命。一年下來,前一年種植的樹苗真正存活下來的有幾株?

你去年種的樹還活著嗎?

再看看市區內種植的樹苗。有的樹幹上顯而易見地被一些青少年刻上“XX到此一遊”之類的字樣。一些尚未長高的小樹,經常被孩子們上下攀爬。甚至還有些孩子經常雙手抓住較粗的樹枝,高興地在上面“盪鞦韆”。

你去年種的樹還活著嗎?

每當看到上述情景,家長們就會揪心地對孩子大喊:“慢點,別摔著!”家長們怕孩子受傷、受疼,但卻沒有人想過被劃、被踩、被壓的小樹是否受傷,是否會疼。

國家確定植樹節已有幾十年,如今的老中青三代群眾中有許多人都參加過不少次植樹活動,但至今我國仍是森林面積覆蓋率較小的國家,而風沙天氣卻越來越嚴重。

你去年種的樹還活著嗎?

諸如上述流於形式的植樹活動,無論再沿傳多少年,都解決不了實質問題。不是隻有在植樹節,老師才應該在課堂上向孩子們講述植樹的重要性;也不是隻有在植樹節,各單位才應該號召員工參加植樹活動。

在每一個植樹的日子,我們無需走很遠,哪怕只在自己家門口;我們無需種很多,哪怕每人只種一棵。

只要我們真正能把植樹視為自己的一種責任和義務,視為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經常為之澆水、施肥、修枝剪葉,使自己栽種的小樹能夠真正存活、生長,那麼“植樹造林,造福千秋”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未來綠樹蔭蔭的家園就不再是一個憑空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