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強孩子的內驅力?可以試試項目式學習


劍橋大學在官網宣佈承認中國高考成績,分數達到本省top0.1%的學生就可以申請報讀。但是劍橋的招生並不"唯成績論",而是在考試成績基礎上對每一位學生進行綜合評估。是的,接受申請不等於錄取。高考成績只是劍橋大學入學考試的其中一個指標,學生綜合能力素養的考核在更為重要的面試環節佔比更大。

那麼,劍橋大學面試題目的畫風如何?不妨看看下面的往年面試考題:

社會政治學:為什麼我們要政客來管理這個國家,而不是宜家的經理?

人類、社會和政治學:你如何消除社會中的性別不平等?

建築:你如何向一個來地球訪問的外星人解釋"建築"這回事?

歷史:你認為政府應該花錢保存歷史遺蹟嗎?

醫學:如何毒死一個人而不被警察發現?

歷史:假如我們除了體育方面的事,對過去的歷史沒有任何記錄,我們能從體育項目中發現什麼?

是不是覺得腦洞大開?!據往年的數據顯示,劍橋、牛津、常青藤等大學面試環節的淘汰率非常高,許多筆試成績優異的中國學生都可能會被刷下來。

我們可以看出,比起考核對知識的熟練記憶,這些百年名校顯然更加重視孩子靈活使用知識解決現實世界問題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這些百年名校的考核標準正是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曾說過一段話:

教育最大的兩難——升學系統和人生系統註定的錯差:升學系統不在乎的,恰恰是對於人生成就最為重要的。於是我們的人生被切割為兩段:先用十幾年學習通過考試,然後從頭開始學習應對人生。

真實的人生是什麼?就是我們在不斷地用知識和經驗去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這意味著,幫助孩子為未來現實世界做好準備的升學系統應該是:不斷地練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近年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研究者都在探索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靈活獲取和高效運用知識的能力。而PBL正是被譽為是最能實現當代教育目標、符合時代需要的一種教學模式。

PBL課堂的畫像是什麼?

在瞭解PBL的具體特點之前,我們不妨先從一所廣州的PBL學習活動感性地認知"PBL的畫像"。下面我們以"學習售賣"這一主題來看一下真實的課例。

大多數傳統教學的做法:

老師問孩子們有沒有去市場買過水果,孩子回答沒有;

老師告訴孩子們今天她扮演售貨員,孩子可以逐一上前來買水果。

A小朋友上前,老師問"你想要什麼水果?"A小朋友挑選以後,假裝遞錢給老師。

幾番重複以後,老師讓孩子上臺分享自己買了什麼水果,感覺怎麼樣....


項目式學習的最大特點之一,是傾聽孩子的聲音。

美國巴克項目式學習研究院提出,項目式學習的八大黃金標準之一,就是"Student Voice and Choice",即孩子一起來作出有關項目的決定,包括如何開展學習和工作、製作什麼產品等等。

教師能夠設計項目,或者說只是項目的組成部分,例如時間安排、分級性評估、檢查評估、設計合作分工、制定項目目的,確定彙報觀眾等等。

在理想狀態下,教師是和孩子協同工作,在家庭成員的支持下,一起完成跨越時空的學習。並且,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始終知道"我是誰?""我要去哪兒""我應該如何去。"

PBL課堂會怎麼做呢?

主題浮現

孩子們週一早上,紛紛分享自己週末做了什麼,"我陪爸爸媽媽去超市吃東西了!""我也去超市了!"好幾個孩子跟著喊。老師及時捕捉孩子的興趣點,順勢提出問題"如果咱們在幼兒園開個商店,賣什麼好呢?"

孩子們意見不一,有提議賣雪糕、賣玩具的,有提議賣笑話、賣果汁的。大家爭論不休,都想其他人採納自己的方案。

方法探討

6歲的小男孩迪迪說:"不如我們去問問其他小朋友,他們想買什麼東西呢?"

怎麼問?記不住怎麼辦?不會寫字怎麼記?墩墩說"我們可以畫個表,叫別的小朋友來選。然後再數一數,就知道大家最喜歡吃什麼了!"是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信息收集

孩子們合力用大白紙製作了一張表,畫了各種物品,筆呀、糖呀、足球呀,加上格子,貼在課室門口。承擔"調查員"角色的小夥伴站在門口招攬其他班級的孩子過來投票,在自己想買的東西上打上一個"√"。

策略生成

"1、2、3、4、5......"2天后,承擔"統計員"角色的小夥伴帶著其他孩子一起點數,統計發現在熱辣辣的夏天,孩子們更青睞酸酸甜甜的果汁。

那好吧!大家一起動手在幼兒園開家"鮮榨果汁店",還要給它取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

首輪行動

一家'鮮榨果汁店'都需要什麼呢?

"榨汁機","水果","圍裙"、"毛巾"、"吸管"、"很多個杯子"、"還要椅子"、"可以有一隻小貓嗎?"

"那這些東西去哪裡搞?一杯果汁要賣多少錢?"在討論的過程中,大家都不斷地提出問題,並商量如何解決。

最後孩子們決定每個人各自從家裡帶一些水果,另外寫一幅畫向園長媽媽申請採摘幼兒園樹上的芒果和木瓜,再從廚房阿姨處借來圍裙、杯子和榨汁機,回家邀請自己的爸爸媽媽週六來幼兒園參加"果汁超市"的親子活動。

高潮活動

果汁店終於馬上就要開張了!孩子們各自挑了想做的工作,"我要收錢","我榨果汁","我們一起來收拾"......

負責招攬小客人的萱萱和亮亮拿著大家畫的廣告牌站在路邊吆喝"小杯的3元,大杯的5元!"

爸爸媽媽們看著自家的娃儼然跟小大人一般,紛紛跟小老闆們下單嘍!

反思報告

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半天的售賣果汁活動結束了。週一早上,老師組織孩子們講講自己的感受。因為是自己選的活動、自己親自參與的活動,孩子們都特別積極地搶著回答。

有的孩子說"我發現西瓜汁最好賣!"

有的孩子說"好多大人都不帶錢,我們應該有那個什麼碼讓他們掃。"

延伸

孩子們一起數呀算呀,加上老師的幫忙,發現這次活動一共賺了140元!"

"那這些錢怎麼花?"

老師提出了另一個問題,項目繼續深入開展......


在整個活動中,老師最大的作用是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以及觀察引導,孩子們才是探索問題情境的主體。他們始終熱情高漲,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與同伴們分工合作、交流協商,為自己的主張據理力爭。


這種專題式的學習是從一個點延伸出去,由點到線,有線到面,能很好地兼顧知識的深度與廣度。

高品質PBL活動的關鍵要素

大家可以看到一個PBL活動不僅能鍛鍊孩子的團隊合作能力,還能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社交分享能力。

那是否代表著有小組分工、作品展示就是項目式學習呢?


這是國內對於PBL教學方式的普遍誤解。


在美國,家庭和學校廣泛開展項目式學習。最近幾年,我國的很多學校都在常規教學上加入了PBL的元素(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有),還有的學校直接設置了PBL班級,與傳統班級實行兩套不同的教學方法,但總體來說教學的質量不高。這就在於很多園所對於項目學習的概念模糊。

一節高品質的PBL活動需要具備幾個要素:

一個富有挑戰性的驅動問題

"基於問題的學習",顧名思義是由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驅動的。這個經過精心設計的問題能夠激發孩子的探究熱情,且能把孩子推向核心的學科內容和知識點。

如在《大自然的變化》的主題單元設計的"荒島求生"項目活動,我們循序漸進地給孩子設計了四個關鍵的驅動問題:

1、馬上要天黑了,小木屋沒有燈,如何照明?

2、天亮了,外面下大雨漲水,小木屋馬上被淹了,我們如何保護自己?

3、現在是冬季,島上比較冷,我們如何取暖?

4、我們準備造一艘船逃離這個島,可怎麼造船?(材料?要裝載什麼?要不要準備食物......)


  • PBL兩個要點:跨學科融合+真實情境


項目式學習通常都是讓孩子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例如上文的售賣活動。

而真實世界的問題總是相對複雜的,需要同時使用多個超學科技能才能解決。孩子們在解決問題實踐方案的過程中中直接學習了售賣的技巧、點數鈔票、調查統計的方法......

需要強調的是,現實世界的問題並不一定是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問題,而是指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用到現實的手段和方法。


  • PBL四個基本步驟


關於步驟,我們上面提供了詳細的案例,具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四步:


如何增強孩子的內驅力?可以試試項目式學習

在《交通運輸系統》這一超學科探究主題單元為例,在前幾節課帶領孩子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以及基本的運輸常識以後,我們設計了一些富有挑戰的問題:


運輸系統的核心是解決各種難題,讓人們的生活更方面,怎麼樣才能設計一輛"萬能運輸工具",解決將貨物運輸到充滿各種環境的城市的需求呢?


堵車是運輸系統常見的問題,城市堵車怎麼辦?


在情境導入問題後,孩子們就會分組討論、提出解決方案、展示自己的成果(如"解決堵車問題"的方案),最後老師進行反饋和評估。當然這個評估會更注重孩子的過程性表現,而非最後的方案結果。


如何增強孩子的內驅力?可以試試項目式學習

再完美的教學模式都是輔助,教育者才是根本!


文/map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