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心理學家劉向明專欄 | 如何篩查豬八戒(三)

面試心理學家劉向明專欄 | 如何篩查豬八戒(三)


豬八戒懶,執行力差。執行類崗位的招聘,第一輪面試,就要把豬八戒給篩查出來。


如何篩查豬八戒?我會用三篇文章來介紹,今天這篇是第三篇。

面試心理學家劉向明專欄 | 如何篩查豬八戒(三)

外驅力


豬八戒看到人參果,他忍不住想吃;

遇到妖怪,他忍不住逃跑;

看到美女,他忍不住浮想聯翩。

這說明,豬八戒對本能的響應很積極。


本能是行為的驅動力,行為有四種驅動力,第一種是本能。吃飽喝足、男歡女愛、遠離恐懼,這些是本能,也是行為的驅動力。


行為的第二種驅動力,是評價。表揚獎勵、名聲地位,會強化人的價值感。豬八戒做自我介紹,會說他曾是天篷元帥,這是在表明曾經的地位,以獲得他人的好評。


本能和評價,能驅使人行動,但這兩種動力都是被動的。就本能來說,豬八戒雖然愛吃,但他不能憑空想象自己餓了,他要等到真餓了,才會產生吃的動力。評價也一樣,只有別人表揚了豬八戒,他才會產生價值感。本能和評價,這兩種驅動力都由外界刺激引起,它們統稱為外驅力。

面試心理學家劉向明專欄 | 如何篩查豬八戒(三)

內驅力


行為的第三種驅動力,是成就感,它驅使人們去完善自我。孩子學說話、學走路,學系鞋帶,這些行為的動力都是成就感。孫悟空成了猴王,還漂洋過海,去拜師學藝,他的動力就是成就感。


行為的第四種驅動力,是使命感。個人對世界的心理承諾,例如普渡眾生、讓世界充滿愛,是個人的使命。用大白話來說使命,是我想把世界改造成什麼樣子,那個樣子的世界,就是我的使命。使命感是最強的驅動力,它驅使唐僧不遠萬里去西天取經。

成就感和使命感,是主動的驅動力,孫悟空學藝、唐僧取經,都是他們自己想做的事,所以,這兩種驅動力統稱為內驅力。

面試心理學家劉向明專欄 | 如何篩查豬八戒(三)

內驅失效


內驅力和外驅力,同時存在、同時起作用,但內驅力容易出問題。如果豬八戒在幼年階段,他的自我挑戰,總是被大人干擾,他的內驅力就會被壓制。


大人干擾孩子的自我挑戰,通常是批評、剝奪、懲罰。舉例來說,幼年豬八戒繫鞋帶,父母在旁邊說他很笨,這是批評;豬八戒繫鞋帶,父母直接出手幫他繫好,這是剝奪;豬八戒鞋帶沒繫好,父母不准他吃零食,這是懲罰。


批評、剝奪、懲罰不斷髮生,小豬八戒就形成一個信念,去做複雜而困難的事情,不會有好結果。在這個信念的暗示下,豬八戒不再做複雜而困難的事,只追求本能的快樂和外在的評價。這種情況持續到成年,就是內驅失效。

面試心理學家劉向明專欄 | 如何篩查豬八戒(三)

動力不足


內驅失效,會導致行動不聽意志的指揮,不論頭腦多想把事情做好,行動上就是沒有動力。


在《西遊記》第八回裡,豬八戒不想渾渾噩噩地做妖怪,但他沒有動力去實現想法,只能求觀音菩薩救他。豬八戒如果去上班,不論有沒有績效考核,也不論加不加工資,他都做不好工作,因為他的行動不聽他意識的指揮。

面試心理學家劉向明專欄 | 如何篩查豬八戒(三)

培訓成本


內驅失效,會提高培訓成本。孫悟空為了學本領,花了二十年遍訪名師。找到了菩提祖師,他再花十年,學得神通。如果孫悟空去公司上班,不論做什麼工作,他都會去查資料、找標杆、想辦法,不用多長時間,他就會成為高手。


豬八戒到了公司,就算每天面對高手,他也沒有學習的動力。即便公司花錢,送豬八戒去培訓,他也不覺得培訓有多大意義,還不如吃頓飯。所以,豬八戒的工作表現,通常是“十年如一日”,他幹十年的工作,相當於孫悟空幹一天,因為他十年裡的每一天,都和孫悟空的第一天一樣。相對孫悟空而言,豬八戒的培訓成本是無窮大。

面試心理學家劉向明專欄 | 如何篩查豬八戒(三)

不容易改變


內驅失效,不容易改變。如果豬八戒想擺脫內驅失效,他要接受輔導。教練針對豬八戒的專業優勢,為他設計個人任務,以重塑成就感和使命感。例如,豬八戒可以去幼兒園做義工,教小朋友練習武術,每週一次,每次一小時。為了做好義工,教練要督促豬八戒認真準備,事先演習。


經過長期的輔導,豬八戒能夠重新萌發成就感和使命感。這樣的輔導條件,公司很難具備,因此,更加可行的辦法,是在面試中篩查內驅失效。

面試心理學家劉向明專欄 | 如何篩查豬八戒(三)

共同特徵


內驅失效的豬八戒,對感官上的快樂和外部評價,反應很敏感。對自我完善的成就感,和自我實現的使命感,反應很遲鈍。對外驅力敏感、對內驅力遲鈍,這個特徵,是內驅失效者的共同特徵,測試內驅失效的面試問題,是針對這個特徵設計的。

面試心理學家劉向明專欄 | 如何篩查豬八戒(三)

面試問題


測試內驅失效,是問這個問道:如果你有機會,變成更好的自己,你希望你在哪個方面變得更好。這個問題的回答,有五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個人感受,例如,希望工作更快樂、生活更開心。第二個是社會比較,例如,希望自己更加富裕,能晉升到更高的層級。第三個是社會評價,例如,希望自己成為優秀管理者、傑出員工。


這三種回答,表現出來的驅動力,都不是內在驅動力,回答是這三個方向的候選人,就沒有通過測試。


回答的第四個方向,是個人技能變得更好,例如,文章寫得更有可讀性、英語發音更加標準。回答的第五個方向,是社會能力變得更好,例如,希望指導下屬的效率更高,希望主持會議時,能更好地控制會議進展。這兩種回答,表現出來的驅動力,是成就感和使命感,這樣回答的候選人,就通過了測試。


*本文改編自暢銷書《超級面試官》,經作者劉向明審閱、授權,在此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