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樓市救市方案出臺:組織教師醫生優惠買房

2015年9月7日,為推動房地產業轉型升級,建立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山東省政府制定的《山東省房地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公佈。

《方案》要求,實行供需雙向調節,努力消化庫存商品房。對長期滯銷且符合條件的商業營業用房和寫字樓,可由政府收購或長期租用,改造為中小學、幼兒園用房,緩解“上學難”、“入托難”問題;允許創意、設計、軟件等領域的小微企業和自由職業者,將住宅、公寓登記註冊為營業場所。

同時,轉變房屋消費模式,發展房產租賃市場。鼓勵在編在崗的農村教師和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在縣城(縣級市、區政府駐地)購買商品房,可由當地教育、衛生計生部門組織,以優惠價格購買;開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拓寬社會投資渠道,擴大開發企業和住房租賃經營企業融資規模;允許機關事業單位以租賃方式解決辦公用房缺口。

此外,加快轉變住房建造模式,推進建築(住宅)產業現代化。引導開發企業從委託設計入手,組織實施土建裝修一體化,建設銷售成品住房。研究制定地方強制性技術標準,2017年設區城市新建高層住宅實行全裝修,2018年新建高層、小高層住宅淘汰毛坯房。對全裝修商品住宅,在銷售時實行毛坯房和裝修分別計價,分別開發票,分別納稅。

在全國房地產陰晴不定的大背景下,山東房地產市場呈現庫存高、售價低的特點。

數據顯示,2014年,山東省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每平方米5316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007元;截至2014年年底,山東省商品房庫存1.6億平方米,去庫存化週期達到27.3個月。

《方案》還指出,山東房地產還存在以下問題:產業集中度偏低,龍頭企業實力弱,缺乏知名品牌企業,全國開發、物業企業百強中均只有1家;產品結構不合理,居住地產比重偏大,商業地產供應過剩,工業、物流、養老、旅遊等跨界地產比重偏低;資本運營能力差,企業自有資金少,融資能力低,沒有一家直接發行上市的房地產企業。

但房地產產業卻是山東創造財政收入的“排頭兵”。

數據顯示,“十五”以來,房地產業提供的地稅收入年均遞增30%以上,2014年達到969億元,佔全省地稅收入的27%,在服務業中居首位,還帶動了建築、建材、金融、商業、物流、傢俱、家電等幾十個相關產業的發展。

因此,《方案》提出,2015-2020年間,山東每年房地產開發投資保持在6000億元左右,商品房銷售面積保持在1億平方米左右,物業管理面積年均增長7%左右。到2017年,房地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5%左右,提供地稅收入1100億元左右;到2020年,房地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左右,提供地稅收入1200億元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