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店庫房“搬磚”的日子—我的出版生涯憶事之四

文/杜輝

書這東西就是木頭,您拿一本覺得不沉,你抱十本二十本試試。你看著拿過來拿過去簡單,你試試幾百种放一起,你要點數,要歸類,要按單子配貨,然後搬過來拉過去,而且還要快,還不能出錯。看似簡單,實則不易。所以說體力上搬書如搬磚,但費腦上要遠超簡單的體力勞動。

入庫在剛開始還是比較輕鬆的,因為籌備開業,庫房是空的。所以圖書分類之後能順著往裡碼放在貨架上。但到書店開業了,貨品越來越多,庫房碼放不下了,入庫就要見縫插針,最後四層的貨架堆滿後只能把貨架頂部也利用上(其實這個是違規的,根據消防安全要求,貨品離頂燈需要一個安全距離,貨架與貨架之間要有安全距離,等等,很多細節規定。放在頂部,有時這安全距離就不一定能保障了),貨架滿了,在犄角旮旯放臺子,繼續堆。然後就耗子搬家一樣,每天拉出去一堆,然後入進來一堆,直到最後庫房徹底不夠用,後又搬庫房到郊區。搬庫房那更是要命的活,後文再說。

一個貨位,放著幾種到幾十種圖書,首先,你要大概記得貨位在哪。熟悉的,你都能知道大概那種圖書在那大概幾個貨位。然後,你要能一眼就要找到圖書,很多圖書書名相近,或者分什麼一二三冊,上下冊的,弄混了是常事,這個就要求配貨有個差錯率,多少忘了。好像是碼洋的千分之三,時日太久記不清了。拿走幾本,剩下幾本,要和賬面對得上,就你的眼力和心算了。你用眼一看,就能數數。數數不用計算器,就能算出拿走幾本,剩下幾本。然後貨位從最下面一層要蹲著拿,到最高一層,你要爬梯子上去,頭上下左右來回動,這就和天天做頸椎操一樣,那時的頸椎可健康了(現在被頸椎病折磨的我,好懷念那時的頸椎)。在儲運幹了一年半,我近視度數都低了50-100單度。有一段時間,不戴眼鏡,都敢騎車上街了(現在加深到五六百度),全是天天用眼數數練得。

每天工作走得多,搬運多。那時候書收穫清點後,是裝在塑料箱,在送上庫房。庫房配貨也是放在塑料箱子裡,然後拉下樓裝車,發運到門店。這一箱書幾十斤很平常。那時候年輕,逞能,電梯壞了,真幾箱書從一樓抬到四樓,關鍵還跑著上去。那時候鍛鍊的身體特瓷實,天天狂吃,體重在80公斤,感覺自己力大無窮。那時候有次揪電線(沒通電的),竟然把電線扯斷了,裡邊還有銅絲的,當然比較細的那種......有幾次,電梯壞了,哥幾個真敢把一臺子書生抬上樓去。那一臺子可好幾百斤。也就是這時候椎間盤不幹了,要冒頭突出下。

那種五十鈴卡車,一天除了入庫,配貨,一天裝幾車是很平常的工作,有時候就一個人裝一車。一車裝滿了有個一到兩噸吧,畫面可以腦補。工作強度,體力消耗可想而知。那時候是真能吃,午飯兩大碗刀削麵,兩瓶啤酒,只吃個半飽。吃自助去,能感覺到老闆都要瘋了。哥幾個中午在小飯館吃主食,吃的老闆都樂。記得有一次吃飯,什麼炒餅、麵條、餃子,四個人要了一堆,加些啤酒,吃完了也就是八成飽,老闆都樂了,少見這麼能吃的。(按理說上班不讓喝酒,但喝點也沒人管,當然其實庫房工作,喝酒非常不安全,不過那時年輕,也沒人在意)。那時就這麼吃才80公斤,算這輩子成年後最瘦的階段了。

剛開始籌備階段,那時活還不多,都是剛畢業的學生,還都是一個學校的同學,所以天天一起神逼蛋砍的也是非常快樂逍遙的一段時光。從吃喝玩樂到天南地北的,什麼都聊,無憂無慮,沒有利益紛爭,當然,這種時光非常短暫。那時午休,就是把打包的牛皮紙往地上一鋪,然後找幾本書當枕頭,或者是就著空貨架一趟,就當床休息了。下了班哥幾個先找地吃飯喝酒,然後去網吧打遊戲,弄到晚上八九點才散去回家。因為我家離單位特近,騎車十分鐘,所以哥幾個家長都給我電話問這麼晚了怎麼誰誰還沒到家。然後,我們只好串供,我就說加班,久而久之家長也不信了。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書店開業後那叫超級忙,不用說謊,真是天天加班。晚上加班,週末加班,最多一次連續工作近一個月,最後在哪點書,已經神志恍惚(別說什麼勞動法,一群屁大孩子懂什麼)。每天可不是坐辦公室的工作,可都是高強度的體力勞動,連續一個月如此,人真的受不了,也就那時年輕,要現在有幾天就可以直接住院去了。

那時每天都要拆下很多圖書的包裝紙,然後堆起來打成一個接近方形的圓包,大約有一立方米大一些吧。收廢品的記得是按一個5元收,賣廢品的錢就算儲運的小金庫,夏天買幾個西瓜什麼的算福利了。那時候多了一天能賣好幾個,那時的5塊錢購買力尚可,夠兩大碗刀削麵了。那時綠瓶燕京也才一塊五一瓶。現在想起這個,也是個樂事。

那時年輕,幹活喜歡麻溜快,但你這活幹完了,本想著是休息會,哥幾個聊會天。結果領導一看你活完了,就安排你去支援別的樓層庫房去了。結果你幹得越快,活越多,很打擊人的積極性。而且每個樓層每個組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有的認真負責,有的將就糊弄,在各自一個小天地的情況下,也能相安無事,各過各的,但摻和幹活,首先是造成幹得好更多勞,但沒有分配上的獎勵。其次互相摻和矛盾和問題就更容易產生成顯現。最次臨時到你不熟悉的庫房去幹活,人為的增加拉差錯率,但彼此不擔責任,最後互相添亂。

儲運看似簡單,其實從流程到管理,從人員安排到人情世故還是很複雜的。老新華出於傳統,人員素質,制度侷限性,很多事情真的很擰巴,整體的管理水平並不高,這也就人為的造成了許多矛盾,還拖累工作,影響效率。時間長了大家都疲了,不想混都難。深說得罪人了,就此打住吧。


在書店庫房“搬磚”的日子—我的出版生涯憶事之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