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把孩子培养成我们理想的样子

久久为功,把孩子培养成我们理想的样子

教育目标是教育的先导,即我们要做到什么样?所有的事情归根到底就是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干?第二,要怎么干?第三,要干成什么样?目标就是回答第三个问题,干成什么样。在教育中,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仅从教学出发点来思考就是让学生学会当前年龄阶段应该学会的知识。第二个问题怎么干(怎么获得当前年龄阶段应该学会的知识),这是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家长想破脑袋也仅仅职能发挥助力的作用。

下面,我们探讨一下教育目标的发展,只有把目标搞准确了才能保证育人航线不偏离。

久久为功,把孩子培养成我们理想的样子

先秦时期,我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先生对教学目标的是这样定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教育学生的思想是先教会学生修身律己,怎么修身?达到仁义礼智信,这是第一阶段。(第一阶段若是完成了,那就是现在的三好学生、十佳青年,社会顶尖精英。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女孩儿眼中的好丈夫,国民媳妇、国民女婿........此处省略表扬之词N个。)第二阶段齐家。就是把一个家庭搞好,齐家的标准是什么?重点在“齐”,首先经济基础肯定是要向上层看齐。其次,家庭的人心齐,有分工合作,有打理内部事务的,有处理外部环境的,就是要达到一个模范家庭的样子。妻子贤良淑惠、丈夫通情达理、孩子勤奋好学、长辈宅心仁厚等等。当家里的顶梁柱能够做到齐家后,说明这个人已经初步具备治理国家的能力。把国家治理富强后,这个国家种种先进文化、科学技术、治理体系、法律体系等等吸引着各个地域的人前来归附,达到平天下的目标,建设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地球村,人类走向终极发展,按照现在的话说实现了共产主义。

之后历朝历代统治者为了达到其稳定皇位的目的,教育目标发展随之变迁,这里不再一一阐述,无论时代怎么变迁,作为家长和教师,育人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尽可能地掌握更好生活的技能和知识。课本教学就是让孩子一点一滴的积累科学文化知识、一点一滴的掌握更好生活的技能。当每一堂的课程目标得以实现,那么教育目标的实现会接踵而至。所以,作为家长,我们除了尽可能的发挥家庭教育应该发挥的职能,也应使劲发力帮扶教师完成课程目标的巩固,即督促孩子积累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素养(督促孩子完成课程必要的巩固练习)。


久久为功,把孩子培养成我们理想的样子

从家长层面,我们再仔细探讨一下辅导的问题。为什么要辅导?就是为了督促帮助孩子掌握课程目标中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怎么辅导?一是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二是找部分体型相似、原理相同的问题让孩子尝试解决。辅导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那就是必须解决孩子似懂非懂的问题,打通原理,举一反三,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一通百通。如此反复长期积累,孩子学习压力必将减小,没有了压力就是快乐地学,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在成绩方面必然不会让家长担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迪生发明灯泡靠的不是运气,靠的是必要的文化水平、必要的技能和对发明灯泡的无穷无尽的兴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