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家長必做這4件事,不然就晚了

有一個女孩被老師長期性侵長達5年之久。一天女孩跟媽媽聊天說道:“我們的家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的說道:“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準備的。”

另一次,女孩對媽媽說:“聽說有個同學跟老師在一起。”“誰?”“不認識。”“這麼小就這麼騷。”

這是作者林奕含在她所寫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的情節。但在林奕含自殺去世之後,世人才知道,她筆下的房思琪其實就是她自己。

在很多家長都覺得兒童性教育難以啟齒的時候,到底還要有多少“林奕含”的祭獻,才會讓家長主動向孩子提起“性”從而預防兒童性侵犯?其實,想要預防兒童性侵犯教育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1. 認識兒童性侵犯到底是什麼?

2.瞭解為什麼預防兒童性侵犯如此重要;

3. 家長如何預防兒童性侵犯。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家長必做這4件事,不然就晚了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一、兒童性侵犯到底是什麼?

前不久,馬伊琍在自己的社交軟件上發文,呼籲父母對孩子及早進行性教育啟蒙。她在文中大方的用女兒愛馬的教育經歷來號召大家用自然、真誠、坦誠的態度,大方告訴孩子孕育的過程。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家長必做這4件事,不然就晚了

以往,保守的中國家長,總會不自覺地迴避性教育知識。但現在家長們需要主動出擊,因為時代發展不等人、社會進步不等人,而壞人更不會等我們。兒童性教育知識包含內容很多,其中之一即為兒童性侵犯。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兒童性侵犯”的定義是:使尚未發育成熟的兒童參與其不能完全理解,或無法表達知情同意,或違反法律,或觸犯社會禁忌的性活動。

可能能大多數認為,像在新聞裡看到的,對兒童身體造成可見損傷的才是兒童性侵犯。然而,其實還有很多時常被父母忽略的行為都屬於兒童性侵犯。《給爸爸媽媽的兒童性教育指南指導書》將這些行為分為身體接觸的性侵犯以及非身體接觸的性侵犯。

  1. 身體接觸的性侵犯包括:
  • 強迫兒童性交易;與兒童玩性遊戲(比如:脫褲子);
  • 把物品等放入兒童隱私部位;
  • 讓兒童觸摸別人的隱私部位;
  • 強迫兒童與動物進行性活動。
  1. 非身體接觸的性侵犯包括:
  • 要求兒童暴露生殖器;
  • 鼓動或強迫兒童自慰或觀看別人自慰;
  • 鼓動兒童露體或做性動作;
  • 讓兒童與別人性交往;
  • 引誘或強迫兒童觀看或製作色情圖片、書刊或音像;
  • 做出有性含義的體態
  • 引誘或強迫兒童觀看成人的性活動,包括在現場或用科技手段;

同時,還有不與性侵犯者面對面的,通過互聯網進行的性侵犯

  • 向兒童傳遞色情圖片和影像;
  • 在線對兒童進行性誘惑;
  • 要求兒童在鏡頭前脫衣服、露體、做出不雅動作,或者把這些過程攝錄下來,製作色情圖片和影像,私自保留或者在網上傳播;
  • 利用兒童的色情圖片和影像威脅兒童外出見面,強迫兒童發生性行為,或作出其他的性剝削行為。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家長必做這4件事,不然就晚了

二、為什麼防範兒童性侵犯如此重要?

  1. 兒童性侵的案件越來越多,惡魔可能就在身邊。
  • 總裁父親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兒三年。
  • 12歲未成年女孩被60多歲國家公職人員猥褻、性侵長達兩年,後被發現懷孕。
  • 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學的一名寧老師涉嫌性騷擾女學生。

這些新聞看似離我們很遠,但血淋淋的數據卻告訴我們不爭的事實——兒童性侵犯可能隨時發生在我們身邊。

根據中國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以下簡稱“女童保護”)發佈的統計數據,2013年至2018年,媒體公開曝光的未成年人性虐待案件總數為2096起,受害者超過3924人,平均每天曝光一起未成年人性虐待案件。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家長必做這4件事,不然就晚了

圖片來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4241681947240671&wfr=spider&for=pc

  1. 孩子身心都會受到傷害

在電影《素媛》中,一個飄著雨的早上,小女孩素媛獨自撐傘上學。可就在離學校很近的地方,她遇到了一個酒氣沖天,相貌猥瑣的大叔,一個悲劇故事就此展開。在電影中,有很多鏡頭都給在了素媛受傷的臉上,看著讓人無比揪心。可我們都知道,在兒童遭遇性侵時,遭受蹂躪的怎麼可能只在臉上。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家長必做這4件事,不然就晚了

電影《素媛》海報

然而,柔嫩的小花遭到暴風雨無情摧殘,會受傷的不僅僅是它的枝葉,還有那迎著陽光無憂成長的心。

在南風窗關於高管鮑某明侵犯李星星的那篇文章裡提到,地方是醫生診斷她得了重度抑鬱,重度創傷後應激(PTSD),重度焦慮症。

《綜合防止兒童性侵犯專業指南》中提到PTSD的三組核心症狀包括:創傷記憶入侵(閃回)、迴避一切喚起創傷事件記憶的人、事、物/情緒麻木、過度生理喚起(過高警覺、睡眠困難、易激惹、集中注意力困難)。其核心情緒是恐懼和焦慮。

在原文報道中,李星星在報案之後,無數次自殺、反覆崩潰。她告訴記者“我逐漸感覺自己病了,我對一切的都不再相信,甚至覺得我最在乎的身體的各種器官,我所珍愛的各種愛好和特長,都不在我身上,而在他身上。”這些都是受到嚴重心理創傷的表現。

  1. 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

《綜合防治兒童性侵犯專業指南》提到,如果兒童長期遭受性侵犯,並且不能及時從可信賴的成人那裡得到足夠有效的保護、照顧和支持,上述負面影響就很可能會演變成發展期創傷障礙(DTD),造成長期身心傷害的後果,甚至延續到成年,從而持久、深遠地改變倖存者的人生軌跡。

很多在這方面的研究都發現,成年倖存者可能會在學業、職業、人際關係、婚姻與性、做父母等方面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難(Anda et al., 2006; Perry, 2006; Perry & Pollard,1998);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作者林奕含在生前,她每天總會思考三件事情:要不要吃宵夜,要不要吃止痛藥,要不要自殺。

而被所謂的養父性侵犯長達4年的李星星,從14歲起就再也沒上過學。可見性侵害對孩子的傷害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未來發展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家長必做這4件事,不然就晚了

三、防患於未然,家長用這4個方法,讓孩子遠離兒童性侵犯

《給爸爸媽媽的兒童性教育指導書》中提到,6歲前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會形成基本的性觀念。這個階段爸爸媽媽才是孩子性教育的老師。及時入學之後,在健康的家庭關係中,孩子也更願意和父母交流關於性的話題。

因此,在兒童可以理解的基礎上,家長需要結合孩子的認知情況及時、儘早開始預防性侵犯教育。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可以從最近的概念與觀念開始。我們家長需要從以下4個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1. 面對兒童性侵犯,墨菲定律告訴我們要提前為孩子打好預防針。

“墨菲定律”是有愛德華·墨菲提出: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事,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是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於零的機率,就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因此,面對兒童性侵犯,我們需要提前讓孩子做好準備。首要做的,就是要讓孩子學會

認識隱私部位學會正確的命。同時要學會區分哪些身體接觸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

1)認識隱私部位,學會正確命名

如果家長不覺得尷尬,可以直接告訴孩子:“男孩的生殖器和屁股是隱私部位。女孩子的乳房、生殖器和屁股都是隱私部位。”如果覺得難以啟齒,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平時穿小背心和小褲衩的地方就是隱私部位。”

有一天,艾米媽媽給小艾米洗完澡以後,對她進行了一次特別的認知小遊戲。她教會小艾米認識身體的隱私部位,哪個地方是乳房、哪個地方是屁股、和“小妹妹”。認知結束後,她為小艾米穿上了她小背心和小褲衩,並告訴小艾米,這些被遮住的地方除了自己和媽媽之外,其他人是不可碰的。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家長必做這4件事,不然就晚了

圖片來源:https:// www.sohu.coma224550634_100112917.

2)讓孩子學會區分良好和不良的身體接觸

《兒童性教育知識小百科》提到,良好的接觸大多是溫暖且安全的,這樣的接觸基本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如親人朋友間的擁抱、媽媽的親吻……不良的接觸是帶有傷害性的,往往會傷害孩子的身體和情感。在遇到不良接觸時,孩子會感覺不舒服。但是如果他們缺乏隱私保護的意識,就不會覺得被冒犯,也不懂得反抗、逃跑……性騷擾與性侵害是不良接觸的典型代表。

良好的身體接觸能讓我們感覺很溫暖、安全、舒服,比如:媽媽的擁抱、老師親切地撫摸你肩膀鼓勵你等。不良的身體接觸可能會讓我們感覺不安全、不舒服。如:打、踢、揪、掐、掌摑等。這些身體接觸不僅讓我們感覺不舒服,甚至還會讓我們受到傷害。

家長要告訴孩子安全又舒服的身體接觸是可以接受的,不安全、不舒服的身體接觸

是不可以接受的。特別是性侵害,一定是不安全的、危險的身體接觸!

讓孩子學會區分良好與不良好的身體接觸的原因在於,根據以往性侵犯的案例,實施性侵犯的人員,往往會先以非常善意且友好的方式拉近與孩子的關係,接著觸碰孩子的非隱私部位,讓孩子習慣與他親近,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最後才會實施性侵犯。

因此讓孩子學會區分別人對他的身體接觸是否是良好的,顯得尤為重要。這能使得孩子能時刻保持警惕。無論是誰,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有人對他有不良的接觸,那麼就要小心。

針對年齡偏小的學齡前兒童,家長可以通過給孩子讀性教育啟蒙繪本以及跟孩子玩遊戲的方法,教會孩子區分良好和不良的身體接觸。

最近幾天,強強的家人很愛跟強強玩一個叫“身體紅綠燈”小遊戲。家人們把紅色的便利貼貼在強強的隱私部位,把綠色的便利貼貼在強強其他可以被觸碰的身體部位。

告訴如果有人打、踢、揪、掐、掌摑強強的任何身體部位,只要強強覺得疼、不舒服、不安全,就是不良的接觸。強強就要喊停

另外,家長要試著去碰紅色便利貼,告訴強強這些是隱私部位,無論是否會弄疼強強,都是不良的接觸,不管對方是誰,都要及時拒絕。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家長必做這4件事,不然就晚了

圖片源於:《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二年級下冊

  1. 避免刻板效應,教會孩子識別壞人

刻板效應,又稱刻板印象,是指對事物形成的一般看法和個人評價,認為某種事物應該具有其特定的屬性,而忽視事物的個體差異。也是由社會按性別、種族、年齡或職業等分類而形成的固定印象。

小孩子的價值觀非黑即白,總覺得壞人就會像動畫片裡面的大灰狼或者大壞蛋一樣,長著一張面目可憎的臉。但實際上,我們生活中的壞人怎麼可能長著一副“壞蛋臉”呢?家長要及時糾正孩子的刻板印象。那性侵犯人員究竟什麼樣?

《給爸爸媽媽的兒童性教育指導書》中結合以往案件,總結出了以下幾個要點:

1)可以是任何人

2)大多數性侵犯者是兒童認識、熟悉或信任的人,甚至就是兒童的家人。

3)未成年人也會成為性侵犯者,性侵犯者也有可能比被侵犯兒童年齡還小

4)熟人也可能是壞人,正常的大人不向孩子求助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誰都無法根據一個人的外觀就識別出性侵犯人員。他們可能是孩子的朋友、同學;有可能是父母的朋友、家中親戚;甚至還可能是比我們孩子年齡還要小的孩子。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隨時提醒孩子,任何人都有可能是壞人,讓孩子保有一顆警惕的心

彼得的媽媽告訴他,壞人並不會像大灰狼那樣——一出現,所有小動物都會被嚇到四處逃。壞人有時候對自己喬裝打扮一番,讓自己看起來是非常好的人。

所以,彼得要時刻保持警惕,但凡有人要觸碰或者企圖觸碰彼得的隱私部位的人,那他們就是壞人。另外,媽媽還告誡彼得:“正常的大人不向孩子求助。”一個正常的大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為了想要擺脫困境,他們會本能地去尋找比自己更有優勢的人求助,而不是一個孩子。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家長必做這4件事,不然就晚了

  1. 建立孩子的“安全信任圈”名單

《兒童性教育知識小百科》中指出,哪些人會傷害自己,別人的哪些行為是在傷害自己,對6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他們還無法很好地區分。因此,家長不妨給孩子建立一個“安全信任圈”,告訴孩子哪些人是值得信任的。

這個安全信任名單需要又家長和孩子共同討論製作。如果孩子有不喜歡名單上的某個人,家長不要急著強迫孩子去信任這個人,而是要問清楚孩子為什麼不喜歡這個人。

不僅如此,家長還要一定告誡孩子,無論是誰,都不可以觸摸孩子的隱私部位,哪怕他是這個“安全信任圈“名單上出現的人。

小花媽媽給上幼兒園小花列出的安全名單中有,1)小花的爸爸媽媽;2)小花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3)幾個可以信賴的叔叔和阿姨;4)小花的幾位幼兒園老師;5)醫生、護士;6)可以相信的陌生人的職業。

在確認可信賴的叔叔和阿姨時,媽媽先要小花確地對名單上的人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排斥感,然後,小花媽媽也告訴小花,儘管這些人在“安全信任圈”名單裡,但依然不可以碰小花的隱私部位。

另外,媽媽告訴小花,如果小花受傷或生病,醫生和護士阿姨,可能會因工作需要觸碰小花的隱私部位。但前提是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才可以看。如果爸爸媽媽不在,小花可以拒絕,並立刻要告訴爸爸媽媽。

最後,媽媽還告訴小花,當小花一個人在陌生的環境遇到危險,或者是和爸爸媽媽走散後,有幾類陌生人是可以寫信求助的。那就是警察叔叔和一些保安叔叔。平時小花媽媽帶小花散步的時候,也經常給小花指哪裡是派出所、銀行、行政單位等安全區,讓小花懂得去向這些地方的人求助來保護自己。

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家長必做這4件事,不然就晚了

  1. 自我保護 “NOT” 三部曲

《綜合防治兒童性侵犯專業指南》中指出NOT三部曲為:

拒絕(No):你有權利對不恰當的邀請說“不行”,無論他/她是誰。

離開(Off):你感到不安全時,要想辦法立刻離開,用行動避免危險。

說出來(Talk):告訴你信任的成人或撥打110報警,你需要成年人的幫助。

前面所提到的都是在性侵犯未發生時,我們要教給孩子的事情。那麼在性侵犯發生的當下,或感覺得性侵犯即將發生時,他們應該做什麼呢? 我們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的NOT三部曲。即,拒絕性侵犯人員的邀約,離開不安全的地方,並且及時

告訴家長自己所經歷的一切。

媽媽告訴小果果:“如果有人親近你,你覺得不舒服。對方有可能跟你說,只是想跟你開個玩笑。或者告訴你他的行為是正常的。再或者,對方會批評你不配合沒禮貌。但只要是你不舒服了,無論對方是誰,你都可以拒絕。”

果果點了點頭,媽媽就繼續說道:“在你拒絕之後,你一定要儘快擺脫那個人,離開那個地方。如果爸爸媽媽不在你身邊,你可以向警察叔叔、你的老師,以及身邊的工作人員求助。要跟他們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而不要僅僅只是哭泣。”

媽媽又說道:“如果發生了這類事情,你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告訴爸爸媽媽,哪怕對方要你保密,或者威脅、恐嚇你。”

四、總結:

我國素來秉承傳統保守、內斂的文化。很多家長對兒童性教育都會覺得難以啟齒。但太多血淚教訓都逼著我們,要對兒童性教育引起重視。我們需要從以下4個方面,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1. 教孩子認識隱私部位,並讓孩子學
  2. 避免刻板效應,教會孩子識別壞人;
  3. 建立孩子的“安全信任圈”名單;
  4. 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NOT” 三部曲。

請不要在兒童性侵害發生時,才想起性教育。更不要覺得孩子還小,就不需要性教育。因為惡魔,從來不會嫌你的孩子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