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源東鵲村:這樣書寫脫貧致富故事

四月芳菲盡,花果飄香時。

記者日前來到翁源江尾鎮東鵲村,映入眼簾的是乾淨整治的村道、煥然一新的房屋、山邊翠綠的竹林...這與記者想象中的貧困村形象相差甚遠。

翁源東鵲村:這樣書寫脫貧致富故事


東鵲村裡隨處可見的毛竹林。

而迎接記者的是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文傑那張燦爛如花的笑臉。

初次相見,他何以如此開心?

原來,2015年,東鵲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僅5萬元,2019年,增加到26萬元,村集體和26戶貧困戶實現摘帽出列。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達到50萬元。

那麼,東鵲村是如何實現由“醜小鴨”到“白天鵝”的嬗變的呢?

翁源東鵲村:這樣書寫脫貧致富故事


基層黨組織“硬”起來

黨員幹部幹起來

常言道: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東鵲村是典型的山區貧困村。全村共有26戶、72人被列為精準幫扶對象(含低保戶8戶),雖然這些貧困戶主要是因疾病、殘疾等原因致貧,但與村黨組織引領作用不強,黨員先鋒帶頭作用發揮不夠顯著不無關係。

對口幫扶東鵲村的市委組織部、市稅務局,堅持問題導向,立足東鵲實際,重點實施幫扶工作措施。

“我們首先注重黨建引領。” 文傑說,他們採取的主要措施是:規範開展黨內政治生活,教育引導黨員增強黨員意識,實施黨員創優評星和“一句話承諾”制度。健全黨組織議事決策機制,落實“三個在先”工作制度,在村集體經濟組織全覆蓋設置黨小組,培育黨員致富帶頭人,增強黨組織在村內各項事務的引領力。全面提升服務群眾能力,梳理黨群服務中心各項職責、明晰辦事流程、規範功能設置、實施首問負責制,綜合發揮村組織活動場所陣地功能。

村支書李志明對此感同身受。“通過加強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黨員和村幹也知道該幹什麼,群眾也樂意跟我們掏心窩話了。這些年,村容村貌變好了,收入增加了,群眾高興了……”他得意地說。

翁源東鵲村:這樣書寫脫貧致富故事


發展特色產業

打造強村富民“金鑰匙”

產業是脫貧致富的根基。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在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幫助下,東鵲村黨總支大膽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鼓勵“村委會+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發展模式,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東鵲村有毛竹種植面積1萬畝、毛竹蓄積量200萬根、年採伐量可達20萬根。“這些都是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啊,因此我們就要謀劃好提升毛竹產業附加值。”文傑說。

說幹就幹。

“我們引進了浙江省先進的毛竹加工設備和管理模式,並在合作社成立了黨組織和理事會。主要產品為竹筷、竹炭等竹製品,年產值達300萬元.”李志明高興地說。

翁源東鵲村:這樣書寫脫貧致富故事


村民在毛竹加工廠車間忙碌著。

與此同時,充分結合東鵲村林業資源豐富的優勢,拓寬林業立體產值,發展林下經濟,在前期靈芝種植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提升品質,打造靈芝種植的東鵲品牌。

“我們採取“村委會+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由合作社統一提供“菌種”、種植技術指導、管理、統一收購加工。鼓勵貧困戶以土地入股,並參與種植和管理,利潤分配為3:3.5:3.5(合作社、貧困戶、村委會),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植靈芝的積極性。”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木耐介紹道。

翁源東鵲村:這樣書寫脫貧致富故事


黨員幹部帶頭作用

得到充分發揮

村黨組織建設加強後,其戰鬥堡壘作用得以體現,黨員幹部的先鋒帶頭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得知村裡原來的毛竹價低不好賣時,作為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文傑積極爭取各方資金,組織黨員、村民為村裡接力修建道路。去年6月,他又開始謀劃建立毛竹加工廠,經過實地走訪,徵詢村民意見後,工廠順利建成並投產。

翁源東鵲村:這樣書寫脫貧致富故事


貧困戶付宏太在毛竹加工廠分揀、去除不合格竹條。

此外,村兩委班子得知其銷售遇到困難後,積極幫助種植戶共渡難關。“多虧了村組織和駐村工作隊為我們食用菌種植戶找銷路,今年種植面積擴種到200畝,我們計劃5年內使村集體收入增收到500萬。” 郭木耐信心百倍地說。

“我當初是在外地工作,去年得知村裡發展毛竹事業後,便馬上回家帶領大家把項目實施起來。身為黨員,我希望能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該村下洞毛竹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曾德勤告訴記者,目前,廠裡有26戶貧困戶,平均每人月工資三千元以上,解決了部分貧困戶就業等問題,給村民帶來可觀的收入。目前,毛竹收購範圍覆蓋周邊近5萬畝山林。隨著工廠效益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村民將自家的毛竹賣給加工廠,村毛竹加工廠去年年產值達300萬。

翁源東鵲村:這樣書寫脫貧致富故事


產業旺了

村民的錢袋鼓了

產業興旺了,村集體收入壯大了,村民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

走進東鵲村毛竹加工車間,記者遇到正在仔細分揀竹條的付宏太。

他告訴記者,因為女兒自幼患軟骨病,生活不能自理,屬於單列的貧困戶。26年來,為了能好好照顧女兒和家庭,沒能外出掙錢,全家的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去年他來毛竹廠上班,家裡的條件才開始好起來。

“感謝村裡黨組織讓我能‘在家門口’就業,並通過低保政策進行精準兜底、合作社代種代養的方式,讓我實現增收致富。” 付宏太充滿感激地說道。

翁源東鵲村:這樣書寫脫貧致富故事


山間的靈芝長勢非常好。

隨後,記者來到林下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看見村民們正忙碌地工作。

村裡的貧困戶郭學新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告訴記者,平常除了在毛竹加工廠幹活外,他還到這個靈芝種植基地做工。“平時一天能掙110元,也方便照顧家庭。” 郭學新很滿足地說。

翁源東鵲村:這樣書寫脫貧致富故事


林下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統一提供“菌種”。

“目前,毛竹加工和種植靈芝兩個產業共帶動50餘名村民在本地實現就業,產業增加值達到70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6萬餘元,2020年預計達50萬元,帶動貧困戶增收1萬餘元/戶。” 李志明高興地說。


來源:韶關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