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免疫力為什麼要特別重視心肺耐力?-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改善免疫力為什麼要特別重視心肺耐力?

心肺耐力是人體保持身體活動的能力,反映了一個人身體利用氧氣的能力。心肺耐力的主要指標包括最大攝氧量、無氧閾值和攝氧效率,這三項指標是國際公認的衡量心肺耐力的黃金標準。2013年美國心臟協會將心肺耐力納入美國國民身體健康指標。目前,在世界範圍內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的發病率居高不下,科研人員針對各種危險因素進行了大量研究,比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高尿酸等,各種危險因素綜合作用,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增加。統計研究發現,還有一項指標,遠遠超過上述危險因素,與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的發病率呈正相關,那就是心肺耐力。與上述危險因素相比,心肺耐力決定著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的發病風險以及人群死亡率,對疾病預後的影響更大。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用體溫、脈搏、呼吸頻率、血壓來代表人體一般生命體徵,心肺耐力概念的出現,進一步將人體的活力、身體的精準素質評估納入了臨床醫學範疇,一方面,能夠更加全面地進行個體健康水平評估;另一方面,為醫療監督下的運動方案制訂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撐。

運動能夠提高心肺耐力嗎?

運動可以提高心肺耐力,絕大多數人可能會首先想到跑步、登山、俯臥撐等運動。是的,只要運動,就可以提高心肺耐力,但是大多數熱門的體育動作和訓練方法不能提升攝氧量。比如短跑的人力量非常強大,攝氧量不一定大,而長跑和游泳對於攝氧量的提升幫助更大;太極拳、八段錦可以提升軀體的穩定性,配合適當的慢跑也能提升攝氧量。

跑步、登山、俯臥撐可以練習力量和耐久力,如果將力量訓練和有氧耐力訓練進行合理設計,就能提高心肺耐力。一些人體檢發現身體指標異常,立即開始進行積極的運動訓練,殊不知由於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和方法,體育成績雖然提升了,但身體卻因為運動受傷了,過度疲勞導致免疫力下降了,這就是一次大強度運動後很容易感冒的原因。這種過度的運動超越了身體調節的極限,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

根據研究,從心力衰竭患者到專業運動員,高強度間歇訓練和每隔幾天進行力量訓練均能夠有效提高攝氧量,而且不容易受傷,不過這樣的精準訓練需要持續3個月以上。

胳膊腿強壯就代表免疫力強嗎?

胳膊腿強壯代表身體運動素質中力量素質高,能達到體育追求的“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標,但是胳膊腿強壯不代表免疫力強,免疫力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抵禦病原體入侵的能力,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對於健康人而言,免疫力並非越強越好,而是貴在平衡。胳膊腿強壯、心血管健康、心肺耐力好是免疫功能正常的基本條件。

如何提高心肺耐力?

最早北歐越野跑運動員提出了一種運動,名為法特萊克,是一種快慢交替的長距離奔跑,這樣可以提高越野能力。此後,提出了一種名為高強度間歇訓練的方式,高強度刺激肌肉力量,低強度提升耐力(也就是有氧耐力)。

迴歸到普通人群,我們在進行心肺耐力訓練前,首先要考慮心肺功能能否吃得消。近十年來,一些專家針對心臟病和腫瘤患者設計了一些運動訓練方案,如慢跑快跑交替、力量訓練與慢跑交替等,發現這種運動訓練方案對上述人群的健康有益。於是這種運動訓練方案逐步成為針對中老年人和心臟病患者的安全有效的運動方法,可以根據運動者的身體實際情況適當縮短高強度運動時間,略微延長低強度運動時間。

也有研究顯示,中國的太極拳就是一種高強度和低強度交替的運動,需要根據身體情況設定強度。總體而言,高強度間歇訓練是一種極為簡單通用的方法,只要循序漸進、力所能及,就能有效提升心肺耐力,從而保護免疫力。

據網易

來源: 常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