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一、交椅文化背景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有其發展規律及深厚的歷史背景。中國自周王朝形成的禮樂制度,詳細劃分了各個等級的宗法制度,包括日常起居甚至喪葬,都有著嚴格的規定,不容僭越。例如古代飲食用具,上至周王,下至公卿等,都有嚴格而明確的等級劃分,稱為“列鼎”。周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這樣的等級制度,充斥著政治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

中國古代傢俱,不僅傢俱的形制,連傢俱的材質、色彩紋飾,都按照嚴格的等級行事。如天子用玉幾,以下的諸侯卿大夫等,用雕幾、彤幾、漆幾等。

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提倡恢復周禮,這種等級觀念勢必根深蒂固的融入其思想言行之中。數千年來儒家文化的繁衍,有些封建思想,雖已過時落後,但仍無形中影響著從古至今人們的生活方式。

明清時期,這種等級制度依然延續,不同品級的官員服飾的色彩及圖案,有著嚴苛的界限。這些觀念自然也影響到傢俱的製作及使用。

交椅,就是明清時期人們心目中等級最高的制式之一。古代帝王,在朝坐寶座,出巡則坐”龍椅”。龍椅就是皇上坐的交椅。明代歷朝帝王像,要麼坐在寶座上,要麼坐在龍椅上。清代宮廷內務府史料中,將造辦處製作的這類交椅,稱作“交椅式寶座”,足見其地位之崇。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即便是在民間,坐具亦是有等級之分。地位越高,坐具等級越高。長者、高士、達官等不僅居於中心位置,坐具也比其他人高級。這在眾多的明清時期版畫中都有體現。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由此可見,交椅不是人人都能坐的。坐交椅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頭把交椅”,成為首領的代名詞。

二、交椅的起源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結果。中國傳統傢俱的演變與成型,是隨著古代起居文化,由“席地而坐”轉變為“垂足而坐”的過程中,逐漸完善成型。

這種變化,無疑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東漢時期,隨著佛教文化的傳入和盛行,眾多帶有佛教色彩的元素逐漸影響了人們的起居生活。尤其是當時的統治者,引領了這一潮流,從而逐漸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生活習慣。

史載漢靈帝好胡服,便於騎射活動,於是積極倡導並身體力行。《後漢書·五行志一》:“ 靈帝 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貴族皆競為之。”胡,泛指北方遊牧民族,秦漢以後”胡”的稱謂較為廣泛,把北方和西方的民族都囊括其中,從這些地區輸入的物產,都冠以“胡”字,如胡琴、胡椒、胡蘿蔔等。

前文《後漢書》中所載的“胡床”,床字通床。古代的床並非現在睡覺用的臥具,而是指坐具。胡床實際是一種雙腿交叉的凳子,因此又叫交凳,是隨著佛教傳播而來。

我國最早的交凳形象見於東魏河南石刻,北齊《校書圖》中,勘校五經諸史的學士,坐於交凳之上。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上述影像可知交凳在我國的使用可以追述至1500年前。

至於交椅的出現,無相關史料可考。目前只在宋代繪畫、墓葬石刻、壁畫中,能看到清晰完整的交椅形象。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圖像中清晰可見,椅子的下半部分與交凳完全一致。

儘管交凳的製作和使用極為便捷,但毫無疑問,交凳毫無舒適度可言。

我們注意到,中國古代傢俱史上,文獻記載有據可查商周時期,已出現的高等級傢俱有席、屏、幾。這些傢俱常常配套使用。

而交椅上半部分圓弧形靠背,與中國古代的早期傢俱種類----憑几,十分相似。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由此不難推論,交凳傳入中國後,由於其坐感舒適度較低,不適宜久坐。為彌補此缺憾,古代匠師憑藉聰明智慧及精湛技藝,將交凳的便捷與憑几的舒適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從而創造出交椅。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交椅,無疑是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交流融合的產物,是古代傢俱史上較早成型的傢俱種類,其型制的完備,不晚於宋代。

據說,南宋宰相秦檜坐交床時頭總是向後仰,以至巾幘墮下,京尹吳淵為了拍秦檜的馬屁,特地在交床後部裝上託背,人稱"太師椅"。此太師椅形象,是否是圖9春遊晚歸圖中的形象,尚缺乏歷史依據。

埃及國家博物館,收藏一件有著3500年曆史的圖坦卡蒙王座,其座面下腿足採用交腳形式。就該椅本身結構特徵而言,座面與靠背之間固定的L型連接件,及腿足下部粗於交叉部位,可知該椅無法摺疊。從功能上來說,與交椅無關,也未見相關形象傳入中國的記載。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三、交椅的基本形制

交椅的基本形制,分為圓背式交椅和直背式交椅兩種。

圓背式交椅,椅子上部的椅圈及靠背,與常見的圈椅形制相近。但為了滿足摺疊的需要,改造了椅圈與座面的連接方式,略去鵝脖及聯邦棍的做法,改由後足上部延展出彎曲而前伸的構件,來支撐椅圈的扶手。

圓背式交椅的形制基本相同,主要區別在於靠背板的變化。而靠背板的變化基本分為獨板式和攢框鑲板式兩種。

直後背交椅的形制,相對於圓後背來說較簡單。交叉的後足向上延伸,以搭腦將後足與靠背上端連接起來。這種交椅相對簡潔,摺疊起來更節省空間。但由於靠背的角度不能過大,因此交椅腿足交叉的角度較小,導致打開來的座面較窄,遠不如圓背式交椅的舒適感。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直背式交椅結構相對簡單,其產生年代應早於相對結構較複雜的圓背式交椅。

另外還有一種較為近似的交躺椅,其特徵是有著長且直的扶手,也稱“逍遙椅”。但由於其扶手連接前足,致使交椅無法摺疊。只有將扶手與前足之間的榫卯拆開,才能摺疊,因此嚴格意義上不能歸屬為交椅類。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四、圓背式黃花梨交椅(明清時期)的存世情況

依據《明清紫檀黃花梨傢俱存世量調查報告》(作者:譚向東)數據顯示,至今見諸於出版物和官方發佈的資料,以及收藏家提供的信息顯示,目前遺存的黃花梨圓後背交椅,在國外博物館及民間收藏家手中共計29件套。國內博物館中,故宮博物院2件,上海博物館3件,國家博物館2件,陝西曆史博物館2件,內蒙古喀喇沁旗中國清代蒙古王府博物館1件。合計39件。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上述數據中,成對存世的黃花梨圓背式交椅共有6對:國家博物館1對,美國波士頓博物館1對,上海博物館1對,法國巴黎愛麗捨宮1對,陝西省歷史博物館1對,以及河北私人藏家1對。

另外,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所藏的1件交椅,與故宮及上海博物館各藏的1件交椅相同,應是出自同一堂。

五、保利秋拍的交椅存世情況

本場拍品之交椅,與故宮藏1件,以及陝西曆史博物館所藏的交椅1對,形制及局部特徵上完全相同。此4件交椅極有可能出自同一作坊,甚至同一工匠之手。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淺說“頭把交椅”,兼記保利秋拍黃花梨麒麟紋交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