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是莊稼人,不會拽詩文”,誰說的,這些“農文化"俗的在理

喜歡的可以點擊右上角“關注”

,鉛筆視頻、專注三農。

“咱是莊稼人,不會拽詩文”,過去大家文化都不高,特別是農民好多沒機會上學不識字,經常用這樣幽默的語言來謙虛的去應對他人的誇獎,可事實是

別看大家都是大老粗,但是大家通過實幹證明了,“實幹出真知這句話”,也在生活的實幹中總結出不少人們生活方面,口口相傳的順口溜、民歌民謠,

不管這些“農文化“”是文明的也好,還是俗氣的也罷,我感覺說的就是好,淳樸、在理。

“咱是莊稼人,不會拽詩文”,誰說的,這些“農文化

民歌民謠之——民風民俗

農民的“小目標”

先飽肚子,後蓋房,再攢資金置家當。修房蓋屋買傢俱,萬二八千都花去。

農村青年取媳婦:初次見個面,禮品幾十樣,花錢幾百塊,還是不定樣。媳婦娶到家,得花兩萬八(以前是這樣,現在估計不行了)。

待桌客(kai),一二百,十桌八桌,得花一千多。

時代戀愛形式:

六十年代並肩走,七十年代手拉手,

八十年代把腰摟,九十年代口對口。

“咱是莊稼人,不會拽詩文”,誰說的,這些“農文化

過去的結婚證

姑娘時代擇偶標準:

50年代嫁英雄,60年代嫁貧農,

70年代嫁軍人,80年代嫁文憑,

90年代嫁富翁。

要想快致富,嫁個科技戶,要想出窮坑,嫁給生意精。

年老不娶少年妻,娶了少妻生閒氣。

沒老婆,想老婆,有了老婆怕老婆,你笑他,他笑我,大家也都差不多。

男不懶,女不懶,財神爺爺把你喊,男不動,女不動,寒衣無著要受凍。

“咱是莊稼人,不會拽詩文”,誰說的,這些“農文化

農村“俗”話,俗有俗的道理:

用汗水換來的東西用著節省,用勞動掙來的錢花著心疼。

細水長流,吃穿不愁,大手大腳,沒米下鍋。

巧者勞,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

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餓死別做賊,屈死別上告。

客人門前過,讓到屋裡坐,先是雞蛋茶,後是油烙饃。(過去窮,但是待客禮儀一點不“窮”)

深山老林訪農家,主人端來雞蛋茶。(淳樸的山裡老百姓,用自己感覺最好的雞蛋茶來迎接客人,實在的你都不好意思拒絕)

“咱是莊稼人,不會拽詩文”,誰說的,這些“農文化

過去農民上山拾柴:一天一捆柴,不黑不回來。

看下棋:看下棋亂插嘴,吃沒趣如喝涼水。(看過下棋,或者下過棋的都懂得)

人在倒黴時:使刀砍,刀刃卷;使繩綁,繩鬆勁。

當天和尚撞天鍾,不當和尚一場空。

春溜河溝,夏高坡,秋放碴子,冬尋窩。(放羊規律)

栽蘭草(一種花很值錢):春不出,夏不日,秋不乾,冬不溼。

養菊花:三分四打頭,五六月份控水流,七八月份搞追肥,九、十月份花開賽繡球。

“咱是莊稼人,不會拽詩文”,誰說的,這些“農文化

走道兒,不用問,小道總比大道近。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成老朋友。

聽了老人言,不會做大難,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言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