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愁善感”=“矫情”?那是他们不懂“高度敏感”

你是否和我一样敏感又多疑?

看到路上小狗被轧死,我一整天都会陷入悲伤中;

给人发消息得不到回复,我就会胡思乱想:“我是不是哪句话说错了?他是不是讨厌我了?我要不要先道个歉?”

甚至有时看到路人在窃窃私语,我都怀疑在议论我。

别人眼里的一件小事,在我这儿都会被放大百倍。因为感知能力太强大,我被冠以“矫情精”。

天知道,我为自己的多愁善感有多头疼。直到我最近看到卡特琳·佐斯特写的《高度敏感的力量》一书,才明白我这不是“矫情”,而是“高度敏感”。而且世上和我一样的高度敏感者有很多,占整个群体的15%-20%。我才轻松地舒了一口气:“还好,我不是一个怪物。”

“多愁善感”=“矫情”?那是他们不懂“高度敏感”

那么你呢?是高度敏感者吗?让我们一起来测测看!如果以下问题,你的回答大部分都是“是”,那么你很有可能是高度敏感者。

“多愁善感”=“矫情”?那是他们不懂“高度敏感”

很多人好奇,“高度敏感”是什么?“高度敏感者”是不是只有女生才是呢?“高度敏感者”是不是都是艺术家呢?

别着急,在这本书里,作者卡特琳·佐斯特将全面解答我们的疑惑。全书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讲解人们对高度敏感者的误解、第二部分举了实例:讲述高度敏感者在方方面面受到的挑战、第三部分则是教导高度敏感者们如何变得强韧。

一、人们对“高度敏感”的误解

误区1:敏感=矫情

很多人认为敏感就是矫情,是过于情绪化和软弱的表现。所以,我们一旦表现得敏感,就会遭到责骂:“别那么爱装模做样!别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别……”

卡特琳·佐斯特在书中说道:“‘敏感’是指机体和神经系统的某一部分对刺激和疼痛的敏感性;在生理学和感知心理学中,‘敏感’这个词的意思是指所谓的第五感觉,也就是皮肤的触感。”

换句话说,敏感是我们的生理现象,是我们不能够控制的,而矫情是性格,是我们能够主动选择的,二者不能相提并论、化作等号。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敏感,但是只是还有一些人拥有比其他人更深入地感知并且处理内部及外部刺激的能力,他们被称为“高度敏感者”。

“多愁善感”=“矫情”?那是他们不懂“高度敏感”

误区2:“高度敏感者”都是女性

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多愁善感”“富于情绪化”“感性”这些词都是用来形容女性,但是高度敏感研究领域的先驱伊莱恩·阿伦博士告诉我们:男性和女性中高度敏感者所占比例是一样的。

这意味着男性有感性的一面,也会偶尔脆弱,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消除这种对男性的偏见:“男人必须有男人味!要足够勇敢。”

“多愁善感”=“矫情”?那是他们不懂“高度敏感”

以前社会职位单一,男主外,女主内,造成大众的印象就是男性必须有责任感,做事不许说不行。而现在社会的职位多元化,很多心思细腻的工作也需要男性,而我们的观念更要跟着变化。

误区3:只有内向的人才会高度敏感。

“你就是一个人呆久了,才会想多,多和人接触接触就好了。”

“那外向的人就不敏感了吗?”

其实是我们混淆了“内向”和“敏感”。“内向”只是针对人的社会行为,重点关注内心世界的需求。而“敏感”则是对外界刺激的感知以及容易受到刺激。

外向的人同样敏感,在阿伦博士的报告中提到:约有30%高度敏感者属于外向的人。

误区4:高度敏感=天赋异禀

今天,我在群里问道:“大家对于高度敏感者,有什么了解吗?”有人回答说:“高度敏感的人都是艺术家,很厉害!”其实,还有很多高度敏感者和我一样岌岌无名、平凡而普通。

之所以大众会认为敏感者的聪明异于常人是因为有很多同时研究高度敏感和天赋异禀者的导师和顾问,所以这两种概念会同时出现,就给人以错觉——这两者是有联系的。

总的来说,天赋异禀的人不一定是高度敏感者,高度敏感者不一定有过人的天分。

二、高度敏感者遇到的挑战

受到过多的刺激和压力。因为身体更容易感知外界环境变化,高度敏感者往往要克服很多不适:强光的照射、春天的花粉、还有吵闹的环境……这些旁人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环境,对于高度敏感者都是无尽的折磨。

“多愁善感”=“矫情”?那是他们不懂“高度敏感”

自我怀疑和脆弱感。记得《妈妈是超人》里面伊能静眼睛肿了,还得一个人带孩子、搭围栏、给孩子做饭、一个人去医院,老公秦昊丝毫不关心,认为眼睛发肿不过和蚊子叮了一样不是什么大事。临走时,他还特地嘱咐伊能静:“早点回来,我一个人搞不定米粒。”伊能静在车上时差点大哭。其实,高度敏感的人会比其他人更脆弱,需要更多的关心。

恐惧感和罪恶感。很多高度敏感者内心都装着一个“戏精”,常常杞人忧天:“我们这会不会发生地震?他刚刚那眼神是对我不满吗?”很容易给自己加恐怖片的戏。因为心思过于细腻,所以他们的共情能力很强。如果别人拜托我做事,我尽了全力也没做好,还是会愧疚。我常常把别人的事看得比自己还重,也为此消耗了太多的能量。

三、高度敏感者们如何变得强韧

其实,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几个步骤就能改变的,而是一个缓慢接受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

:感知→信任→允许→体验→加工→原谅→成长→集中注意力。

首先,学会感知自己情绪的来源意识到并弄清自己的需求,使用“非暴力沟通”来解决问题。掌握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是成功沟通的关键: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记得《妈妈是超人》里有这么一段:伊能静出差回来,结果看到家里一团糟,她拖着劳累的身体收拾好房间已经是半夜了,准备和老公聊聊,但她老公只顾打游戏。尹能静有点不满,谁知她老公竟然吼道:“我打游戏怎么了,我又不是在做什么对不起你的事!”这个时候一般人都会生气吧,伊能静却很会沟通:“我虽然今天真的很累,累的精疲力尽(感受),就想着晚上一定躲进你怀里撒会儿娇(需要),现在我不想了,因为想到也许你今天也很累(共情)…我可能太独立了。”话说完,她老公就乖乖放下手机了。

其次,接受自己的敏感。很多人认为敏感是不好的,是不应该的。其实,敏感是被允许的,正因为我们敏感,所以我们更能体会到他人的不易;因为我们敏感,我们更易察觉身体发出的信号,提前知道身体的健康状况;因为我们敏感,我们的想象力更丰富,更易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不是吗?

“多愁善感”=“矫情”?那是他们不懂“高度敏感”

然后,摆脱别人的期待,做真实的自己。认识到敏感是一种难得的特质后,我们就应该不强迫自己按着别人的期待走。“你要乐观,不要老是为不必要的事担心!”“你应该学会坚强,动不动哭哭啼啼的可不好。”这些违背我们敏感的特质、让我们痛苦的话,就让它见鬼去吧!

最后,学会拒绝别人,减少能量消耗

。有些人总爱把自己的烦恼强加于我们,把自己的事变成了我们的事。这时,我们应该学会弄清你们之间的界限:“这个要求合理吗?合理的话,哪些事是我可以提供帮助的?哪些是他应该去做的?”不合理的事果断拒绝,免得自己的底线总被他人突破。我们存在的目的不是满足他人,而是满足自己。

《高度敏感的力量》一书真的很棒!作者抽丝剥茧般地详细向我们解释了“高度敏感”一词以及高度敏感者应对生活中的困境的种种措施,给我们高敏感人群带来了福音。如果你也对“高度敏感者”这个身份存疑,那就翻书一探究竟吧!

高敏感不是一种病,不过是种特殊的人格类型,高敏感的人也不是怪物。我们要做的不过是接纳我们的敏感,当然,了解到这种特质是让我们内心安宁,而不是把它当作遇到困难时逃避的借口。当遇到敏感带来的挑战时,我们需要学会自省,寻求改变,方能成长。

“多愁善感”=“矫情”?那是他们不懂“高度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