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門口出車禍,醫生卻讓打120,有錯嗎?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10日訊 據中央政法委長安劍消息 醫院門口出車禍,醫生卻讓打120,有錯嗎?

7日晚,吉林長春。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北湖醫院正門外發生一起交通事故。傷者急需救治,司機及親屬多次入院求助,但值班醫生稱不能脫崗,建議打120。

8日,院方回應稱,疫情且假期期間護士保安一人一崗,規定醫生不能脫崗,希望當事人理解。

醫院門口出車禍,醫生卻讓打120,有錯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救,是擅自離崗,可能斷送職業生涯;不救,是沒有醫德,見死不救,被人唾罵。

在長安君看來,不能用二元對立的“對”“錯”來簡單評判此事,至少有三個原因——

第一,每一個爭論的字符,都是為生命而發。

在傷者看來,及時得到救治是理所應當。醫院離自己只有一步之遙,還要機械地撥打120,等了半個多小時,最後卻被拉到14公里外的醫院。家屬三番四次到醫院求助,卻無一人出來相助,這樣的經歷換誰都會出離憤怒!

在醫生看來,急診醫生不允許脫崗是原則。醫院是嚴密的流水線,每個人都有固定的崗位,擅自離開就可能出人命。距離傷者最近的這家醫院,當晚急診只有一名醫生值班,護士和保安都是一人一崗,脫崗就是失職。

醫院門口出車禍,醫生卻讓打120,有錯嗎?

網友們的觀點看似分裂,但其實殊途同歸。一方在為求助遭拒的傷者大聲疾呼時,就是希望每一個遭遇意外的病患,都能得到及時的救治;另一方在強調醫生守土有責,也是希望每一個在院患者,都能得到應有的保障。

彼此爭吵的大家,其實信奉的是同一個理念——

患者至上,人命大於天!

第二,醫患之間,本就是生死之交。

網上的爭論,彷彿是醫患關係緊張的一個縮影。

人的一生,從出生到墳墓,誰都離不開醫生。但近年來,輿論關注的醫患糾紛時有發生,甚至還發生了令人髮指的暴力傷醫事件。

醫生和患者,誰都不應被妖魔化。他們本應擁有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彼此共同的敵人,除了疾病和傷痛再無其他。唯有互相理解,才有可能創造另一番景象。

半年前,新冠疫情肆虐,全國1290多萬醫療衛生工作者中,超過7成參加抗疫,4200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逆行而上,奮戰在抗疫一線。

我們或許不知道他們的名字,甚至看不到被護具遮住的面龐,但他們白色的外衣、堅定的目光和拼盡全力的樣子,在每個人的心中永不磨滅。

我們都還記得那段最艱難的日子。

我們都還記得那群最美的逆行者。

我們都還記得方艙醫院裡的舞蹈。

你理解我的痛苦,我理解你的辛苦。

於是在最難的時光裡,也有了希望。

相扶相攜的醫患關係,成為中國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畫面。

醫護和患者,本就是過命的交情!

醫院門口出車禍,醫生卻讓打120,有錯嗎?

3月5日,武漢。援鄂醫療隊隊員劉凱醫生護送病人途中,停下讓已因新冠住院近一個月的87歲老人王欣欣賞了一次久違的日落。9月4日,照片中的兩位主角再次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重逢,攜手再看夕陽。

第三,醫生和患者,攜手同心才是人間正道

有網友認為,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醫院外面的傷亡嚴重,醫院裡的醫生是否就不能出來,而選擇見死不救?

說到底,圍繞醫療建立的種種制度,最根本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治病救人。

“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這是我國每個醫務人員的宣誓詞。

醫院門口出車禍,醫生卻讓打120,有錯嗎?

2月28日,廣西第八批赴湖北(十堰)抗疫醫療隊在出徵前宣誓。

救人,就是初心。

要更好地實現這個初心,我們需要:

要更科學化——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包括醫護人員配置,急救流程的體系,既要滿足日常患者的需求,也要留有處置突發事件的餘力。

要更人性化——制度也不是非要把醫生死死的綁在崗位上,而是要激發醫護人員擔當作為、救死扶傷的使命感,讓他們更好的服務患者,把醫療服務提供給最需要的人。

要更精細化——充分利用數字化醫療服務,重塑醫療服務流程,無論是網上掛號,還是自動分發藥房,或者是智能導醫服務的機器人,從一點一滴改善患者的就診體驗。

醫者仁心,既需要理解呵護,也需要制度呵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