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大蒜效益還可以,但為什麼有的地方卻不敢多養呢?

我種植大蒜已經一二十年了,總體看來效益還是可以的,基本上是三年一個週期,就是說大蒜價格貴三年,然後價格下滑,低到收入剛夠成本,這樣低價徘徊一年,然後下一年價格又逐漸回升,又貴三年,基本上就是這個規律。

上面說了,既然種植大蒜效益基本上可以,但是為什麼有的地方不敢多養呢?因為農民種植大蒜非常繁瑣,養蒜、打蒜薹、挖蒜這三樣工作都是純手工活。養蒜時候還不是很緊張,可以慢慢幹,但打蒜臺的時候,由於受蒜薹價格的波動影響,為了能賣上一個好價格,人們都起早貪黑,全天打蒜薹,有的凌晨兩三點就戴著頭燈在地裡打蒜薹了。所以說,打蒜薹這個活是非常急的,如果養的大蒜過多,自己就忙不過來,往往是累的腰痠腿疼,疲憊不堪。

種植大蒜效益還可以,但為什麼有的地方卻不敢多養呢?

當大蒜成熟以後,挖蒜又是一項急頭活,像我們這裡基本上都是手工挖蒜,想當費工費時,每個人每天最多挖蒜三分地,而比較難挖的地塊,每人每天也就挖蒜二分多地,可見挖蒜效益是非常低的。而且,在挖蒜時,由於提前套種了玉米,在挖蒜時,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傷了玉米,這樣挖蒜速度就很低。大蒜如果曬好了,是不允許下雨的,如果讓雨淋了,大蒜就會發黑,這樣的大蒜,收大蒜的都不願意要,價格相對好的還會低的很多。例如,曬乾的好的大蒜能賣2.7元,讓雨淋的黑皮大蒜,價格只能賣1.8元。

種植大蒜效益還可以,但為什麼有的地方卻不敢多養呢?

分析以上,在我們這裡以及很多地方,都不敢多養大蒜,主要是怕忙不過來,才不敢多養大蒜。

那麼,如何才能解決這些矛盾呢?目前為止,養蒜、打蒜薹這兩樣工作,是必須使用手工來做的,而挖蒜這項工作是可以機械化操作的。目前,我們這裡已經有了專門挖蒜的收穫機,都是小型的,主要是功能、技術不是很成熟,所以使用機械挖蒜的人們少之又少,都是處在一個試用期間。現在,我們村總共進了兩臺大蒜收穫機,一種是每次收穫四行的,一種是每次收穫兩行的。一次收穫四行的不適用於有套種玉米的地,一次收穫兩行的可以適用於有套種玉米的地。

種植大蒜效益還可以,但為什麼有的地方卻不敢多養呢?

所以說,我們這裡以及全國多數地方,由於不能進行機械化操作,人們怕忙不過來,不敢多養大蒜。如果,多生產一些先進的小型大蒜收穫機,且又能不耽誤套種玉米,讓大蒜機械化操作成為可能,農民種植大蒜的積極性才能大幅度提高,我希望也期待著這樣的好機械迅速發展起來,讓大蒜機械化操作成為可能。

好了,就說到這吧,大家對上面的問題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積極評論探討,更多精彩的內容,請關注藍翔電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