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蒜效益还可以,但为什么有的地方却不敢多养呢?

我种植大蒜已经一二十年了,总体看来效益还是可以的,基本上是三年一个周期,就是说大蒜价格贵三年,然后价格下滑,低到收入刚够成本,这样低价徘徊一年,然后下一年价格又逐渐回升,又贵三年,基本上就是这个规律。

上面说了,既然种植大蒜效益基本上可以,但是为什么有的地方不敢多养呢?因为农民种植大蒜非常繁琐,养蒜、打蒜苔、挖蒜这三样工作都是纯手工活。养蒜时候还不是很紧张,可以慢慢干,但打蒜台的时候,由于受蒜苔价格的波动影响,为了能卖上一个好价格,人们都起早贪黑,全天打蒜苔,有的凌晨两三点就戴着头灯在地里打蒜苔了。所以说,打蒜苔这个活是非常急的,如果养的大蒜过多,自己就忙不过来,往往是累的腰酸腿疼,疲惫不堪。

种植大蒜效益还可以,但为什么有的地方却不敢多养呢?

当大蒜成熟以后,挖蒜又是一项急头活,像我们这里基本上都是手工挖蒜,想当费工费时,每个人每天最多挖蒜三分地,而比较难挖的地块,每人每天也就挖蒜二分多地,可见挖蒜效益是非常低的。而且,在挖蒜时,由于提前套种了玉米,在挖蒜时,都是小心翼翼,生怕伤了玉米,这样挖蒜速度就很低。大蒜如果晒好了,是不允许下雨的,如果让雨淋了,大蒜就会发黑,这样的大蒜,收大蒜的都不愿意要,价格相对好的还会低的很多。例如,晒干的好的大蒜能卖2.7元,让雨淋的黑皮大蒜,价格只能卖1.8元。

种植大蒜效益还可以,但为什么有的地方却不敢多养呢?

分析以上,在我们这里以及很多地方,都不敢多养大蒜,主要是怕忙不过来,才不敢多养大蒜。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些矛盾呢?目前为止,养蒜、打蒜苔这两样工作,是必须使用手工来做的,而挖蒜这项工作是可以机械化操作的。目前,我们这里已经有了专门挖蒜的收获机,都是小型的,主要是功能、技术不是很成熟,所以使用机械挖蒜的人们少之又少,都是处在一个试用期间。现在,我们村总共进了两台大蒜收获机,一种是每次收获四行的,一种是每次收获两行的。一次收获四行的不适用于有套种玉米的地,一次收获两行的可以适用于有套种玉米的地。

种植大蒜效益还可以,但为什么有的地方却不敢多养呢?

所以说,我们这里以及全国多数地方,由于不能进行机械化操作,人们怕忙不过来,不敢多养大蒜。如果,多生产一些先进的小型大蒜收获机,且又能不耽误套种玉米,让大蒜机械化操作成为可能,农民种植大蒜的积极性才能大幅度提高,我希望也期待着这样的好机械迅速发展起来,让大蒜机械化操作成为可能。

好了,就说到这吧,大家对上面的问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积极评论探讨,更多精彩的内容,请关注蓝翔电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