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美猴王之後,悟空的變化為何如此之大,原來是悟空渡劫成功

縱觀整部《西遊記》我們不難發現孫悟空的性格變化其實特別有意思。不得不說,吳承恩對悟空的塑造真如人的真實反映。有很多人揣測,真假美猴王之後,死的是真悟空,活著的是六耳獼猴,真悟空被捲入了一場巨大的陰謀中。接下來,我們從頭至尾來分析下悟空的性格變化。

真假美猴王之後,悟空的變化為何如此之大,原來是悟空渡劫成功

道心初開。最開始,猴王初問世,只是和同類們正常嬉戲遊玩,直到有一天看到同類老死,不覺悲傷起來,開始了求仙問道之路,正所謂道心初開。在第一回中,悟空片洋過海求仙,過程中學人禮、學人話,也看不起世上名利之徒。遇到菩提祖師後,菩提問悟空:你姓什麼?悟空答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可以說在此之前悟空是個良好市民、模範標兵都不為過。接下來7年打雜學藝,都保持的這樣的性格。

野心初現。然而,回到花果山後,性格開始有了變化,因自己本事已經比以前大許多了,“借”兵器,毀生死簿,四海千山皆拱伏。開始有些膨脹了。接受第一次招安,也上天見了見世面,然而不滿弼馬溫官小,立志要做齊天聖,野心也具雛形了。之後偷蟠桃,盜仙丹,闖下無邊大禍,當時悟空酒醒後也意識到了這禍比天還大,於是乾脆反下天去。從八卦爐中逃脫後就破罐子破摔了,說出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話來。此時悟空已經是膨脹的到了極點。

野性尚存。不過,如來也讓悟空見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被壓在五指山下500年,經過500年的靜思,悟空的野心也漸漸磨滅了,不過嗔怒的性格還未根治,這在取經路上有很多體現。唐僧剛救悟空出來,悟空對唐僧只是感恩之心,並不想受約束,當唐僧誆悟空帶上緊箍後,悟空對唐僧也起了殺意。說明此時悟空的野性確實未根除。

斬卻心魔,但受制於人也沒辦法,在真假美猴王之前,我們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悟空的除妖方式,總是想盡量用自己的力量去拼,與敵人硬碰硬,鬥智鬥勇。被逼到沒辦法時才向他人求助,此時的悟空覺得自己的力量足夠應付,驕傲還是有的,也沒有仔細想過唐僧已已經妖怪們的後臺是怎麼想的。最終在三打白骨精過程中,唐僧與悟空的矛盾到了極點,白骨精的聰明之處也在此,分別利用的悟空剛愎自用和唐僧昏庸盲目的性格弱點,成功的離間了他們師徒,這就讓六耳獼猴有了可乘之機。

真假美猴王之後,悟空的變化為何如此之大,原來是悟空渡劫成功

那麼六耳獼猴究竟是另一個人,還是隻是悟空的心魔呢?小編認為是悟空的心魔藉助六耳獼猴幻化,一般心魔這種東西,是精神上的鬥爭,沒有實體。藉助六耳獼猴之軀成形,因本就是由悟空而生,與悟空的本事一般無二。這可能就是悟空要渡的千年第二劫(成聖路上每逢500年一大劫,斬三尸成聖,小編在其他文章有提到)。此時悟空也是陷入了及其頭疼的思想鬥爭之中,從武力來講誰也制服不了誰,終究是信念的差別,一念佛一念魔。以悟空的水準,他的心魔是異常強大的,在地府中諦聽也不敢說破,不然六耳獼猴爆發,加上地府的環境加成,地府之中無人能制服。最後在佛祖的幫助下,制服了六耳獼猴,但悟空仍然要一棒子打死,這也表明了悟空的內心變化。

在之後取經途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悟空戰鬥方式的變化,好像是變“慫”了,實則不然,而是變得“圓滑”了。一方面,妖怪確實比之前越來越強大了,二來悟空此時已經懂得不再硬拼,累的終是自己。先自己實力試探一番,然後就想辦法找到對手的來源,知道唐僧暗中有六丁六甲保護,死是死不了的,“放心”將唐僧留在妖怪洞府內,先讓唐僧自己看清,然後自己再出手,不然就像白骨精那樣,唐僧還沒看懂,悟空就把對手撂倒了,吃虧的只會是自己。每逢試探出對手有兩把刷子後,就開始尋求幫助,也不是每次都先找到對手的根源,而是找了一堆無關的人,把矛盾轉移在了對手後臺和其他神佛,自己順手撈一個對手後臺的把柄加個人情。比起硬拼,這樣的方式好的太多。

自此悟空看事物也開始尋根逐源,拿現在的話講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悟空的性格變化和我們人的成長史也是一樣的,幼年的天真無邪,青春的懵懂叛逆,初進社會的屢屢碰壁,到最後適應社會的運行法則。


真假美猴王之後,悟空的變化為何如此之大,原來是悟空渡劫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