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祭侄文稿》東京展出 說幾句……

*注 文中圖文均原創,禁二傳,抄襲必究 。

顏真卿《祭侄文稿》東京展出 說幾句……


顏真卿《祭侄文稿》

行草 縱28.2釐米,橫72.3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從父塗去)。叔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方憑積善塗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開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制塗去改被脅再塗去)。常山作郡。餘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恐塗去)。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兇威大蹙。(賊臣擁眾不救塗去)。賊臣不(擁塗去)救。孤城圍逼。父(擒塗去)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河東近塗去)。泉明(爾之塗去)比者。再陷常山。(提塗去)。攜爾首櫬。及茲同還。(亦自常山塗去)。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塗去二字不辨)。卜(再塗去一字不可辨)爾幽宅。(撫塗去)。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顏真卿《祭侄文稿》東京展出 說幾句……

文/新野人

網上得知,顏真卿《祭侄文稿》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引起不小的轟動。


顏字“ 三稿 ”,特別是祭侄文稿,一悲,二憤,三怒,四悽,五,雄,六膽,七痛,八愛,九亂( 心亂 ),九情交一 ,血淚噴射 。正印證了蘇東坡言“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 ” 。此稿的點畫節奏,筆墨、文字、章法等,是顏氏心靈深處,九情交合的瞬間再現,這種交合狀態,對於一個書法家來說是空前的,也可以說是絕後的 。故有學者稱天下藝術性最高的是《顏真卿祭侄文稿》,而非《蘭亭序》,因“蘭亭序”在“祭侄文稿”前,加上帝王舉薦喜歡,為主要原因,有神話“王羲之”之嫌,再者,羲之真跡,世間沒有,所以後人更以訛傳訛,把其傳為神,因為國人心中都會有個“心神”,是“儒、釋、道”三家交融的結果,也是在忽悠世人 。世人在現實中永遠無法達到獲取的,便會神話一種超自然的“神”,來滿足撫慰人類心靈的各種需求。文化思想統治者,正是抓住這種普遍的人類心靈需求,通過有意無意豎立這“聖”,那聖,這“神”,那神,嗚呼!


顏真卿《祭侄文稿》東京展出 說幾句……


顏真卿行草,留下的真跡不多,很珍貴 。《 爭座位 》,《 祭侄文稿 》,《 祭伯父稿等 》,獨《祭侄文稿》是顏真卿留給後世的墨跡本( 其他顏氏墨跡,多為傳 )流傳有序,更加彌足珍貴。再者,顏氏博大胸懷、端莊雄偉的藝術風格,忠臣義士的氣節,也代表符合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的思想和追求 。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之知識分子的終身追求和修為。顏字的偉大在於敢反叛“王氏”,秀美飄逸,甚至甜媚特質,另立門戶。顏字是後世文人公認的偉大的,有創造的,集古今書法之大成的書法“ 亞聖 ”。“二王” 被神化了,而顏真卿卻是實實在在的。就如書法中虛實一樣,王陰,顏陽,虛實相生,又相剋,才生萬物,才有生命,生命力才倔強、頑強。


顏真卿《祭侄文稿》東京展出 說幾句……


今有書法人,言今人之書,書技和古人已相差無幾,有的甚至超過,乃蚍蜉撼樹,螳臂當車,甚是無腦可笑!因為時空,情感,環境,書寫工具,書寫方式等,古今完全不同,除非另

蹊徑,打通古今,打通未來的書法時間隧道,不然,只有悶死在古人的法書中,因為幾千年的書法,法書,想超越,的確難上加難,這也是書法藝術貴創新,難創新的根源,因為漢字的結構、點畫是固定的,毛筆是固定,固定的基因愈強大,其創造、創新的基因愈小 。


以史為鑑,繼往開來者生,繼往不開者死 。顏真卿大膽創造、創新精神,一千三百多年來,令書法人高山仰止,望之興嘆 。這種創造創新精神,一直啟迪著後人—— 蘇黃米蔡……對當今“展覽體”更是當頭棒喝,難怪有書法人戲言:“ 再也不去展廳看書法展覽體了,看多了,反胃噁心 ! ” 話雖偏激,然卻不無道理,的確值得廣大書法人深思 ……


書法史沒有例外,書法家首先是個思想家,二是個幻想家,三是個哲學家,四是個文學家…… 最後才是個“ 寫字家 ” 。

( 新野人臨祭侄文稿 )


顏真卿《祭侄文稿》東京展出 說幾句……

然,今之書法人,正好相反,多數是書法活動家,書法人的活動如趕場子 ( 重慶方言趕集市 )—— 此展彼展,都是國展,場場獲獎、入展,名利雙收 ;此學術,彼研討,都是重量級研討,有術無研,休管藝術的明天與後天 ;此名家班,彼名家班,班班名大,只管獲獎、入展,你利我名,你好我好 ,大家好;彼個展,彼群展,深知抱團取暖,利來利往,熙熙攘攘 ……

很多藝術家不是後浪推前浪,而是前浪退去悶死,後浪被迴流漩渦吞噬,死在前浪的迴流中…… 書法亦然。 有責任、有擔當,有創造、創新精神書法人,都應該冷靜思一思,想一想,現正在日本展出的顏真卿《祭侄文稿》,懷素的《自序帖》…… 何以能光焰萬丈,穿越千年 ?不能不讓書法人深思 ……


戊戌大寒後三日,新野人隨筆,庚子春又記於【歸一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