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給了宋徽宗揮金如土的底氣?一切得從宋仁宗時期講起

是誰給了宋徽宗揮金如土的底氣?一切得從宋仁宗時期講起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話題度頗高,不少人都被裡面北宋都城汴梁的風物深深吸引。那麼,歷史上對仁宗皇帝究竟有何評價呢?從宋仁宗到宋徽宗這段時期宋朝經濟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話不多說,上乾貨!

凡是學過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奇葩的朝代,GDP全球第一,但是打架基本從來沒贏過,不僅首都被攻陷,皇帝還被擄走了——還是兩位。沒錯,這個朝代就是北宋,定都汴梁的北宋。

關於北宋為何被攻陷,史書上已有很多論著,各位看官想必也有自己的見解。但是在下還是想班門弄斧一下,聊一聊我的看法。北宋為啥能被攻陷呢?我覺著從晏殊的一首詞就可見端倪。

清平樂 晏殊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是誰給了宋徽宗揮金如土的底氣?一切得從宋仁宗時期講起

▲ 清平樂中喻恩泰飾演名臣晏殊

晏殊,可是仁宗朝宰執級別的名臣。然而,在熱播劇《清平樂》中,大家對他最初的印象可能就是一開始勸解仁宗不要去見生母李順容的老古板。當然,這件事的真實性還有待商榷,但是仁宗皇帝本人在各種包青天演義以及小說話本里,確實是狸貓換太子的原型。

​皇帝“仁”字號的第一家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三月二十九,在位時間最長的宋仁宗逝世,葬入永昭陵。

是誰給了宋徽宗揮金如土的底氣?一切得從宋仁宗時期講起

▲ 王凱在清平樂中飾演的皇帝趙楨

仁宗皇帝趙楨,一生之中子女緣淺,導致皇位無人繼承,仁宗朝後,北宋皇位落入商王世系中,由趙宗實繼承,即英宗趙曙,原名趙宗實。沒錯,趙曙就是那個敗家皇帝宋徽宗趙佶的爺爺。

仁宗朝的大臣們,文風尤其昌盛,基本上佔據了現代語文課本上背誦並默寫篇目的半壁江山,讓歷屆學子直呼“腦殼兒疼!”。宋朝的大臣們常常淺斟低唱,風流無匹,這種風氣大約和宋朝初年太祖皇帝趙匡胤奠定的“杯酒釋兵權”、文臣治國的整體基調有關。正如文章開頭提到的晏殊,其詞人身份不過是他作為“斜槓青年”給自己開闢的副業罷了,人家主業乃是正正經經仁宗一朝的重臣,妥妥的北宋“公務員”!

奈何“副業”搞得比主業還出色,導致現代人認識的晏相,大多是那個吟誦著“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風流才子。

是誰給了宋徽宗揮金如土的底氣?一切得從宋仁宗時期講起

除了文風昌盛,仁宗一朝的政治風氣也尤其地寬和。因此,儘管經常有大臣們拉住皇帝,搞一出“你先別走,我必須說完”的僭越之舉,皇帝也只會默默地擦乾臉上被噴的口水,繼續聽大臣文縐縐地懟天懟地。您還別不信,因為這事兒包拯包龍圖就幹過。

這些寬和的舉動,在一定程度上都仰賴仁宗的絕世好脾氣,所以,這些才華橫溢的大臣們都對這位上司充滿感激和欽佩之情。

除了大臣對仁宗皇帝充滿敬愛之情,民間對仁宗也是充滿了感激之心。仁宗時期的政治有點類似現代的小政府,即朝廷極少干預民間市場,所以民間經濟繁榮程度登峰造極,橫絕內外,所謂藏富於民不過如此。別的不說,單說宋朝發達的美食和外賣制度,就已經足夠令人心折,這麼活躍的經濟沒有寬鬆的市場環境可是搞不起來的。

是誰給了宋徽宗揮金如土的底氣?一切得從宋仁宗時期講起

所以仁宗逝世後,百姓們都痛哭,有史料記載稱,仁宗的訃聞送達時,西京長安街道上,百姓們自發給先帝燒紙錢,以至於紙錢燃燒的煙霧遮天蔽日,日色昏暗。

我們知道,歷代皇帝逝世之後,按照禮制會擬一個廟號或者諡號來表示後世對他的評價,在仁宗趙楨之前,大臣們對於好皇帝的流行廟號或者諡號,大多是“文”,“武”、“烈”、“惠”等等。但是臣民們一致表示,這些都無法三百六十度地展現出我們這位官家的優秀。

最後,北宋臣民們決定用“仁”來表示心中的感激和敬佩。因為儒家經典《大學》中有言:“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所以,為人君的最佳狀態就是“仁”,趙楨因此成為歷代帝王中廟號為“仁”的第一人!這評價,趙禎當得起!

是誰給了宋徽宗揮金如土的底氣?一切得從宋仁宗時期講起

▲ 永昭陵-宋仁宗陵墓

然而,在仁宗之後,“仁”這個廟號的水分就比較大了,不管徽號還是廟號什麼的,都敢咣噹一下加上個“仁”字,比如後來的大清朝,連皇后的徽號和諡號時不時地就有個‘仁’字。從此處也能發現,後面的朝代隨著中央集權的plus版一個接一個地推出,皇帝們大約臉皮也變得越來越厚,大臣們也越發地沒有節操起來。

沒有錢,皇帝也很愁啊

儘管前文書我們說到宋朝的GDP是當時的世界第一,但是宋朝真的是個實打實的“積貧積弱”的國家。這事兒又怎麼說呢?下面我們就談一談宋朝的經濟問題“三冗”——“冗官,冗兵,冗費”。

當年,北宋老祖宗趙匡胤政變上臺,一出黃袍加身,取代了柴氏的後周政權,但是作為一個比較負責的篡權者,北宋政府其實一直在供養著柴氏的宗室子弟。除此之外,雖然宋朝皇帝的子女運大多不濟,不是生不出來就是早夭,但是那些不當皇帝的趙家宗室都還挺能生的,比如前文中仁宗的養子宗實的親爹就是仁宗叔叔商王趙元份的第十三個兒子!

是誰給了宋徽宗揮金如土的底氣?一切得從宋仁宗時期講起

所以,兒子生孫子,孫子生重孫子,重孫子後邊還有耷拉孫字,子子孫孫無窮盡也,等到仁宗朝時,宋朝國庫的銀子光是養這些皇室後代就已經是一筆巨大的大開銷。不過這也沒辦法,畢竟大家都是皇親,總不能讓他們和平頭老百姓一起下地挑糞插秧吧,所以就算啥能耐都沒有的皇子皇孫也得給蒙陰封個官。當然,“冗官”的問題也不全是因為皇室宗親導致的,我們僅以此為典型事例。

說完“冗官”,我們再聊“冗兵”,說到這不得不感慨一句,古人說的“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其實也不盡然,不信你看宋朝。宋朝的軍費相當豐厚,但是軍隊的戰鬥力真心不咋地,在和少數民族的PK史中,大多數時候都屬於那種敵人還有5秒到達戰場他就恨不得獻上膝蓋跪地叫爸爸的菜雞,這軍費支出花的都窩囊!

是誰給了宋徽宗揮金如土的底氣?一切得從宋仁宗時期講起

但是有一點我們得承認,宋朝的幹部待遇確實是歷朝歷代搞得最好的,這還要感謝“高薪養廉”的好政策。宋朝官員除了基本工資外,假日還有補貼,出個差還能報銷差旅費,平時上班國家還發放工作服(當然這些福利也只有高級官員能享受到,低級官員還是慘的一批,以蘇東坡為證,當年蘇軾被貶黃州時吃不起羊肉,就用價格賤如泥的豬肉豬肉解饞,還發明瞭名菜“東坡肉”!)。然而,高薪是否養出了廉潔我們不得而知,高薪養出了“冗費”問題倒是毋庸置疑的。

有朋友可能會問了,不是說宋朝GDP全球第一麼,這點錢還算個事兒?這就不得不提宋朝財富的比例構成了。仁宗朝確實有錢,但是錢大多在老百姓手裡(所謂“藏富於民”),國庫是沒啥錢的。

所以三冗問題再不解決,勢必會危及江山,才華依舊橫溢的大臣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同時各種派系之爭漸漸形成。

第一個是道德至高派,他們的主題思想就是道德。為啥打不贏戰爭呢?是因為我們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思想道德體系啊,親!所謂“人心齊,泰山移”。這一派的突出人物,就是小時候砸缸,長大了寫出《資治通鑑》的司馬光。

是誰給了宋徽宗揮金如土的底氣?一切得從宋仁宗時期講起

▲ 《清平樂》——司馬光劇照

不過從司馬光的言行來看,他是個“寬以待己,嚴於律人”的主兒,他只要求皇帝大人一定要道德高尚,因為他認為如果皇帝不高尚,天道就要降災搞事。司馬光之後的程頤、程顥(那個程門立雪的楊時,立的便是程頤的門。)兄弟更是一點實務都不管,一味地只要求道德。

可想而知,在經濟問題面前談道德能有個啥用,所以務實派繼續上

另一個是幹事兒至上的務實派。國庫沒錢,那就想辦法搞錢,軍隊沒有戰鬥力,就想辦法錘鍊啊。這一派的代表人物依次是溫和的范仲淹(嘶,直到現在,我還能想起高中時被《岳陽樓記》全文背誦並默寫支配的恐懼)、暴躁的王安石以及更加暴躁的蔡京。

是誰給了宋徽宗揮金如土的底氣?一切得從宋仁宗時期講起

▲ 《清平樂》劇照—范仲淹

溫和的范仲淹主張:國家不是錢太少了,而是人太多了,所以要想國庫充實,公務員隊伍必須馬上裁員;至於市場經濟讓它圈地自萌、自己發展就好,時不時地給老百姓減少稅收當福利,沒事兒別瞎干預。范仲淹的主張如果能實施起來,宋朝的歷史很可能就改寫了,可惜仁宗皇帝沒有神宗的魄力,范仲淹的包袱註定實現無望。

范仲淹之後是暴躁的王安石,他主張:國家不是人太多了,而是錢太少了,錢在哪兒呢?在老百姓手裡,所以我們要加稅,我們要干預市場,我們要帶領老百姓走向更大的繁榮。王安石比范仲淹幸運,因為那會兒他的老闆神宗皇帝真年少輕狂、意氣風發,熙寧變法一度搞得風生水起,但是可惜最後還是沒泛起什麼水花,具體的原因大家可以看我之前寫過的文章為何稱熙寧變法為王安石變法,而不是宋神宗變法呢?王安石變法中最不受待見的“市易法”,真的全無可取之處嗎?

是誰給了宋徽宗揮金如土的底氣?一切得從宋仁宗時期講起

王安石之後更暴躁的蔡京上線了。這大哥就比較簡單粗暴:國家缺錢還不簡單,就刷刷地印鈔票嘛!通貨膨脹是個啥?我管那老些個呦~

所以務實派也基本全員陣亡了。

總結一下:范仲淹雖然有仁宗boss的支持,但是由於要裁員,得罪了廣大的公務員隊伍。這些罵人不帶髒字的祖安鼻祖們紛紛上表彈劾范仲淹,最終范仲淹被貶,慶曆新政失敗,於是那篇“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才能出現在我們課本上。

王安石的老闆神宗皇帝,乃是宗實小哥的兒子,確實是一位大刀闊斧想讓宋朝洗心革面的改革家。就是手段太激進,導致後來不僅兩位當朝太后(他爹的養母曹後和他媽高後),就連他自己到他兒子的皇后都被牽扯進黨派之爭,源於司馬光和王安石的罵戰,並沒有隨著兩個人的去世而中止。尤其是王安石,人都沒了,墓碑上的刻字還能從王爵上改一改。

是誰給了宋徽宗揮金如土的底氣?一切得從宋仁宗時期講起

▲ 宋神宗畫像

​敗家玩意徽宗趙佶

將指針撥到徽宗趙佶時期,鑑於先前神宗皇帝和安石員工的改革難產,難產的後果還伴隨著延續好幾代的黨爭,彼時徽宗朝的公務員隊伍已經擴大到三倍於仁宗時期的規模,戶部年年赤字。然而,趙佶這位敗家子兒的花錢能力卻越發地無與倫比。

政府財政支出遠遠大於收入,可是皇帝必須給大臣發工資啊,該花的錢一分不能少。同時,身為藝術家的皇帝本人,愛好是要用真金白銀砸出來的呀。宋朝戶部尚書的臉估計比皇帝家的鍋底還要黑。沒錢咋辦?想轍唄!

是誰給了宋徽宗揮金如土的底氣?一切得從宋仁宗時期講起

▲ 宋徽宗瘦金體書法作品

於是,蔡京這位高端理財專家被宦官童貫推薦給趙佶。

什麼叫做一見心喜?趙佶對蔡京就是這樣!蔡京把流行於四川地區的交子和鹽引推廣到全國,然後為了滿足皇帝各種燒錢的愛好,政府開足馬力印鈔票,趙佶的藝術家氣息完全被鈔票喚起。

比如招標建造延福宮宮殿群,讓五個宦官同時開幹,又互不隸屬,蔡京可真是理財節的小機靈鬼。延福宮之後,馬上上馬艮嶽這一橫絕古今的皇家園林工程——別提圓明園和頤和園,在艮嶽大佬面前,在座的都是弟弟!


是誰給了宋徽宗揮金如土的底氣?一切得從宋仁宗時期講起


又比如廣招美人,實行美人輪流上崗,按照被皇帝臨幸的次數,遞次晉封。貴人、才人、美人、婕妤、嬪位,後宮佳麗們的上位史那叫一個精彩,能拼到四夫人的貴淑德賢四妃的,那都是雙商時刻在線的狠角色。

溫柔富貴的京都汴梁,是大宋王朝首席CFO蔡京為宋徽宗用錢堆起來的人間繁華夢,天上不夜城。

是誰給了宋徽宗揮金如土的底氣?一切得從宋仁宗時期講起

但是很快,從黑山白水間走來的金兵打碎了宋人的美夢。金兵兩次圍攻汴梁,刮地三尺取盡金銀,然後綁架著徽宗欽宗二帝,懷抱著不知是妃嬪、帝姬還是大臣夫人、女兒的美人,只留下一個滿是焦土廢墟的都城。

汴梁,夢碎。

參考文獻:

【1】《宋詞三百首》

【2】《宋史》

【3】《東京夢華錄》

【4】《邵氏聞見錄》

【5】《中央帝國財政密碼》

【6】《靖康稗史箋證·青宮譯語》

作者:大白狸子

編輯:每天一點冷芝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