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给了宋徽宗挥金如土的底气?一切得从宋仁宗时期讲起

是谁给了宋徽宗挥金如土的底气?一切得从宋仁宗时期讲起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话题度颇高,不少人都被里面北宋都城汴梁的风物深深吸引。那么,历史上对仁宗皇帝究竟有何评价呢?从宋仁宗到宋徽宗这段时期宋朝经济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话不多说,上干货!

凡是学过历史的小伙伴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奇葩的朝代,GDP全球第一,但是打架基本从来没赢过,不仅首都被攻陷,皇帝还被掳走了——还是两位。没错,这个朝代就是北宋,定都汴梁的北宋。

关于北宋为何被攻陷,史书上已有很多论著,各位看官想必也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在下还是想班门弄斧一下,聊一聊我的看法。北宋为啥能被攻陷呢?我觉着从晏殊的一首词就可见端倪。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是谁给了宋徽宗挥金如土的底气?一切得从宋仁宗时期讲起

▲ 清平乐中喻恩泰饰演名臣晏殊

晏殊,可是仁宗朝宰执级别的名臣。然而,在热播剧《清平乐》中,大家对他最初的印象可能就是一开始劝解仁宗不要去见生母李顺容的老古板。当然,这件事的真实性还有待商榷,但是仁宗皇帝本人在各种包青天演义以及小说话本里,确实是狸猫换太子的原型。

​皇帝“仁”字号的第一家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三月二十九,在位时间最长的宋仁宗逝世,葬入永昭陵。

是谁给了宋徽宗挥金如土的底气?一切得从宋仁宗时期讲起

▲ 王凯在清平乐中饰演的皇帝赵桢

仁宗皇帝赵桢,一生之中子女缘浅,导致皇位无人继承,仁宗朝后,北宋皇位落入商王世系中,由赵宗实继承,即英宗赵曙,原名赵宗实。没错,赵曙就是那个败家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爷爷。

仁宗朝的大臣们,文风尤其昌盛,基本上占据了现代语文课本上背诵并默写篇目的半壁江山,让历届学子直呼“脑壳儿疼!”。宋朝的大臣们常常浅斟低唱,风流无匹,这种风气大约和宋朝初年太祖皇帝赵匡胤奠定的“杯酒释兵权”、文臣治国的整体基调有关。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晏殊,其词人身份不过是他作为“斜杠青年”给自己开辟的副业罢了,人家主业乃是正正经经仁宗一朝的重臣,妥妥的北宋“公务员”!

奈何“副业”搞得比主业还出色,导致现代人认识的晏相,大多是那个吟诵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风流才子。

是谁给了宋徽宗挥金如土的底气?一切得从宋仁宗时期讲起

除了文风昌盛,仁宗一朝的政治风气也尤其地宽和。因此,尽管经常有大臣们拉住皇帝,搞一出“你先别走,我必须说完”的僭越之举,皇帝也只会默默地擦干脸上被喷的口水,继续听大臣文绉绉地怼天怼地。您还别不信,因为这事儿包拯包龙图就干过。

这些宽和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都仰赖仁宗的绝世好脾气,所以,这些才华横溢的大臣们都对这位上司充满感激和钦佩之情。

除了大臣对仁宗皇帝充满敬爱之情,民间对仁宗也是充满了感激之心。仁宗时期的政治有点类似现代的小政府,即朝廷极少干预民间市场,所以民间经济繁荣程度登峰造极,横绝内外,所谓藏富于民不过如此。别的不说,单说宋朝发达的美食和外卖制度,就已经足够令人心折,这么活跃的经济没有宽松的市场环境可是搞不起来的。

是谁给了宋徽宗挥金如土的底气?一切得从宋仁宗时期讲起

所以仁宗逝世后,百姓们都痛哭,有史料记载称,仁宗的讣闻送达时,西京长安街道上,百姓们自发给先帝烧纸钱,以至于纸钱燃烧的烟雾遮天蔽日,日色昏暗。

我们知道,历代皇帝逝世之后,按照礼制会拟一个庙号或者谥号来表示后世对他的评价,在仁宗赵桢之前,大臣们对于好皇帝的流行庙号或者谥号,大多是“文”,“武”、“烈”、“惠”等等。但是臣民们一致表示,这些都无法三百六十度地展现出我们这位官家的优秀。

最后,北宋臣民们决定用“仁”来表示心中的感激和敬佩。因为儒家经典《大学》中有言:“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所以,为人君的最佳状态就是“仁”,赵桢因此成为历代帝王中庙号为“仁”的第一人!这评价,赵祯当得起!

是谁给了宋徽宗挥金如土的底气?一切得从宋仁宗时期讲起

▲ 永昭陵-宋仁宗陵墓

然而,在仁宗之后,“仁”这个庙号的水分就比较大了,不管徽号还是庙号什么的,都敢咣当一下加上个“仁”字,比如后来的大清朝,连皇后的徽号和谥号时不时地就有个‘仁’字。从此处也能发现,后面的朝代随着中央集权的plus版一个接一个地推出,皇帝们大约脸皮也变得越来越厚,大臣们也越发地没有节操起来。

没有钱,皇帝也很愁啊

尽管前文书我们说到宋朝的GDP是当时的世界第一,但是宋朝真的是个实打实的“积贫积弱”的国家。这事儿又怎么说呢?下面我们就谈一谈宋朝的经济问题“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当年,北宋老祖宗赵匡胤政变上台,一出黄袍加身,取代了柴氏的后周政权,但是作为一个比较负责的篡权者,北宋政府其实一直在供养着柴氏的宗室子弟。除此之外,虽然宋朝皇帝的子女运大多不济,不是生不出来就是早夭,但是那些不当皇帝的赵家宗室都还挺能生的,比如前文中仁宗的养子宗实的亲爹就是仁宗叔叔商王赵元份的第十三个儿子!

是谁给了宋徽宗挥金如土的底气?一切得从宋仁宗时期讲起

所以,儿子生孙子,孙子生重孙子,重孙子后边还有耷拉孙字,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等到仁宗朝时,宋朝国库的银子光是养这些皇室后代就已经是一笔巨大的大开销。不过这也没办法,毕竟大家都是皇亲,总不能让他们和平头老百姓一起下地挑粪插秧吧,所以就算啥能耐都没有的皇子皇孙也得给蒙阴封个官。当然,“冗官”的问题也不全是因为皇室宗亲导致的,我们仅以此为典型事例。

说完“冗官”,我们再聊“冗兵”,说到这不得不感慨一句,古人说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其实也不尽然,不信你看宋朝。宋朝的军费相当丰厚,但是军队的战斗力真心不咋地,在和少数民族的PK史中,大多数时候都属于那种敌人还有5秒到达战场他就恨不得献上膝盖跪地叫爸爸的菜鸡,这军费支出花的都窝囊!

是谁给了宋徽宗挥金如土的底气?一切得从宋仁宗时期讲起

但是有一点我们得承认,宋朝的干部待遇确实是历朝历代搞得最好的,这还要感谢“高薪养廉”的好政策。宋朝官员除了基本工资外,假日还有补贴,出个差还能报销差旅费,平时上班国家还发放工作服(当然这些福利也只有高级官员能享受到,低级官员还是惨的一批,以苏东坡为证,当年苏轼被贬黄州时吃不起羊肉,就用价格贱如泥的猪肉猪肉解馋,还发明了名菜“东坡肉”!)。然而,高薪是否养出了廉洁我们不得而知,高薪养出了“冗费”问题倒是毋庸置疑的。

有朋友可能会问了,不是说宋朝GDP全球第一么,这点钱还算个事儿?这就不得不提宋朝财富的比例构成了。仁宗朝确实有钱,但是钱大多在老百姓手里(所谓“藏富于民”),国库是没啥钱的。

所以三冗问题再不解决,势必会危及江山,才华依旧横溢的大臣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同时各种派系之争渐渐形成。

第一个是道德至高派,他们的主题思想就是道德。为啥打不赢战争呢?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道德体系啊,亲!所谓“人心齐,泰山移”。这一派的突出人物,就是小时候砸缸,长大了写出《资治通鉴》的司马光。

是谁给了宋徽宗挥金如土的底气?一切得从宋仁宗时期讲起

▲ 《清平乐》——司马光剧照

不过从司马光的言行来看,他是个“宽以待己,严于律人”的主儿,他只要求皇帝大人一定要道德高尚,因为他认为如果皇帝不高尚,天道就要降灾搞事。司马光之后的程颐、程颢(那个程门立雪的杨时,立的便是程颐的门。)兄弟更是一点实务都不管,一味地只要求道德。

可想而知,在经济问题面前谈道德能有个啥用,所以务实派继续上

另一个是干事儿至上的务实派。国库没钱,那就想办法搞钱,军队没有战斗力,就想办法锤炼啊。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依次是温和的范仲淹(嘶,直到现在,我还能想起高中时被《岳阳楼记》全文背诵并默写支配的恐惧)、暴躁的王安石以及更加暴躁的蔡京。

是谁给了宋徽宗挥金如土的底气?一切得从宋仁宗时期讲起

▲ 《清平乐》剧照—范仲淹

温和的范仲淹主张:国家不是钱太少了,而是人太多了,所以要想国库充实,公务员队伍必须马上裁员;至于市场经济让它圈地自萌、自己发展就好,时不时地给老百姓减少税收当福利,没事儿别瞎干预。范仲淹的主张如果能实施起来,宋朝的历史很可能就改写了,可惜仁宗皇帝没有神宗的魄力,范仲淹的包袱注定实现无望。

范仲淹之后是暴躁的王安石,他主张:国家不是人太多了,而是钱太少了,钱在哪儿呢?在老百姓手里,所以我们要加税,我们要干预市场,我们要带领老百姓走向更大的繁荣。王安石比范仲淹幸运,因为那会儿他的老板神宗皇帝真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熙宁变法一度搞得风生水起,但是可惜最后还是没泛起什么水花,具体的原因大家可以看我之前写过的文章为何称熙宁变法为王安石变法,而不是宋神宗变法呢?王安石变法中最不受待见的“市易法”,真的全无可取之处吗?

是谁给了宋徽宗挥金如土的底气?一切得从宋仁宗时期讲起

王安石之后更暴躁的蔡京上线了。这大哥就比较简单粗暴:国家缺钱还不简单,就刷刷地印钞票嘛!通货膨胀是个啥?我管那老些个呦~

所以务实派也基本全员阵亡了。

总结一下:范仲淹虽然有仁宗boss的支持,但是由于要裁员,得罪了广大的公务员队伍。这些骂人不带脏字的祖安鼻祖们纷纷上表弹劾范仲淹,最终范仲淹被贬,庆历新政失败,于是那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才能出现在我们课本上。

王安石的老板神宗皇帝,乃是宗实小哥的儿子,确实是一位大刀阔斧想让宋朝洗心革面的改革家。就是手段太激进,导致后来不仅两位当朝太后(他爹的养母曹后和他妈高后),就连他自己到他儿子的皇后都被牵扯进党派之争,源于司马光和王安石的骂战,并没有随着两个人的去世而中止。尤其是王安石,人都没了,墓碑上的刻字还能从王爵上改一改。

是谁给了宋徽宗挥金如土的底气?一切得从宋仁宗时期讲起

▲ 宋神宗画像

​败家玩意徽宗赵佶

将指针拨到徽宗赵佶时期,鉴于先前神宗皇帝和安石员工的改革难产,难产的后果还伴随着延续好几代的党争,彼时徽宗朝的公务员队伍已经扩大到三倍于仁宗时期的规模,户部年年赤字。然而,赵佶这位败家子儿的花钱能力却越发地无与伦比。

政府财政支出远远大于收入,可是皇帝必须给大臣发工资啊,该花的钱一分不能少。同时,身为艺术家的皇帝本人,爱好是要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呀。宋朝户部尚书的脸估计比皇帝家的锅底还要黑。没钱咋办?想辙呗!

是谁给了宋徽宗挥金如土的底气?一切得从宋仁宗时期讲起

▲ 宋徽宗瘦金体书法作品

于是,蔡京这位高端理财专家被宦官童贯推荐给赵佶。

什么叫做一见心喜?赵佶对蔡京就是这样!蔡京把流行于四川地区的交子和盐引推广到全国,然后为了满足皇帝各种烧钱的爱好,政府开足马力印钞票,赵佶的艺术家气息完全被钞票唤起。

比如招标建造延福宫宫殿群,让五个宦官同时开干,又互不隶属,蔡京可真是理财节的小机灵鬼。延福宫之后,马上上马艮岳这一横绝古今的皇家园林工程——别提圆明园和颐和园,在艮岳大佬面前,在座的都是弟弟!


是谁给了宋徽宗挥金如土的底气?一切得从宋仁宗时期讲起


又比如广招美人,实行美人轮流上岗,按照被皇帝临幸的次数,递次晋封。贵人、才人、美人、婕妤、嫔位,后宫佳丽们的上位史那叫一个精彩,能拼到四夫人的贵淑德贤四妃的,那都是双商时刻在线的狠角色。

温柔富贵的京都汴梁,是大宋王朝首席CFO蔡京为宋徽宗用钱堆起来的人间繁华梦,天上不夜城。

是谁给了宋徽宗挥金如土的底气?一切得从宋仁宗时期讲起

但是很快,从黑山白水间走来的金兵打碎了宋人的美梦。金兵两次围攻汴梁,刮地三尺取尽金银,然后绑架着徽宗钦宗二帝,怀抱着不知是妃嫔、帝姬还是大臣夫人、女儿的美人,只留下一个满是焦土废墟的都城。

汴梁,梦碎。

参考文献:

【1】《宋词三百首》

【2】《宋史》

【3】《东京梦华录》

【4】《邵氏闻见录》

【5】《中央帝国财政密码》

【6】《靖康稗史笺证·青宫译语》

作者:大白狸子

编辑:每天一点冷芝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