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起迎戰汙染防治 守望碧水藍天淨土⑥

奮起迎戰汙染防治 守望碧水藍天淨土⑥

資料圖,藍天白雲下的東莞城市景色 全媒體記者 程永強 攝

5月1日早上8時,一輛純電動公交車駛出虎門高鐵站公交車站,直奔虎門海戰博物館。至此,全市各鎮街(園區)新開線路,上路的全是純電動車。而東莞巴士運營的5852輛公交車均是純電動車。

增加新能源,大力淘汰高汙染高排放企業;削減煤炭消費總量,大幅減少汙染物,促進臭氧(O3)濃度明顯下降,鞏固細顆粒物(PM2.5)濃度達標,實現我市環境空氣質量6項指標全面達標。全市召開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會商會後,市大氣辦迅速落實戰時體制,進入全天候督查狀態,優化汙染防治實施方案,制訂“一增一減”組合拳方案,推動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為老百姓營造更多的藍天白雲。

推廣新能源

新增車輛優選純電動車

奮起迎戰汙染防治 守望碧水藍天淨土⑥

資料圖,濱海灣片區新純電動公交車 全媒體記者鄭琳東 攝

東莞機動車保有量突破300萬,每平方公里土地活躍1200多輛汽車,加上過境車輛,汽車尾氣嚴重拉低“東莞藍”的“顏值”。

市大氣辦有關負責人坦言:“治理汽車尾氣,刻不容緩。”機動車主要以汽油或柴油為燃料,排放大量的氣態汙染物、顆粒物。汽車尾氣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這些汙染物在很大程度上推高東莞臭氧、PM2.5濃度。

治理汽車尾氣,東莞內外兼修。對內,在全市範圍內大力推廣新能源,以輕型純電動環衛車為突破口,市政領域新增、更新車輛,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今年6月起,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公務租車將優先選用純電動車。同時,梳理全市市政領域車輛,對高能耗車輛制定淘汰更新計劃。

對外,嚴控柴油貨車“冒黑煙”現象。制定綠色物流片區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建設任務、責任分工,6月底前完成綠色物流片區試點建設。7月1日起,在東城、南城、莞城、萬江各建成不少於1個“綠色物流片區”,全天禁止柴油貨車行駛,提倡使用新能源運輸車輛。加大重型貨車分時段限行力度,實施國III排放標準柴油貨車、冒黑煙等可視汙染物車輛限行。在空氣質量核心控制區,將對國III柴油貨車全天24小時限行。待條件成熟後,將國III柴油貨車限行區域擴大至全市範圍。

今後,東莞將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使用比例,建成適度超前、佈局合理、高效開放的充電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全市新增、更新物流車輛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年內推廣純電動物流車力爭超過3000輛。加快公共機構充電設施建設,今年年底全市將建成充電基礎設施3865個,其中各級政府機關、公共機構內部建成專用充電樁1500個,構建新能源車輛及時“充電圈”。

奮起迎戰汙染防治 守望碧水藍天淨土⑥

削減煤用量

加快集中供熱項目建設

與天然氣和石油等清潔能源相比,煤炭在燃燒中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煤炭燃燒時,還會產生汞等有毒物質,排放微小顆粒物等汙染物,危害公眾健康。在工廠大量使用的煤炭正成為汙染生態環境的主要“元兇”。

今年第一季度,影響東莞空氣質量的主要汙染物是PM2.5、臭氧,其中PM2.5與燃煤緊密相關。PM2.5能較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汙染越嚴重。雖然東莞PM2.5平均濃度在逐步降低,但還大有改善空間。

打好打贏藍天保衛戰,優化能源結構是關鍵。東莞今年將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加快集中供熱項目建設,構建綠色清潔能源體系。對燃煤企業按照“搬遷一批、淘汰一批、改造一批”的總體思路,加快煤炭消費減量的步伐,著力整治“煤炭黑”。其中,全市全年煤炭消費總量壓減至1250萬噸,實現壓減150萬噸以上,逐步實現能源結構的轉變和優化,拓寬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奮起迎戰汙染防治 守望碧水藍天淨土⑥

目前,市大氣辦將煤炭減量任務分解到各鎮街(園區)、重點耗煤企業,實施嚴格的煤炭消費預警、管控和監督考核機制。設置煤炭消費總量預警線,由鎮街(園區)做好屬地的煤炭消費數據監測。系統推進全市自備電廠煤改氣,各相關鎮街(園區)要切實履行好屬地管理責任,督促有關企業履行好主體責任,加快推進實施可行的改造方案,確保按期完成,逾期未完成改造的煤電機組實施停產改造。力爭在9月底前,19家自備電廠燃煤發電機組完成煤改氣任務,中堂三聯熱電廠燃煤機組退役關停。

加快推進集中供熱項目建設,促進清潔能源替代利用,在中堂鎮和謝崗鎮推進集中供熱項目建設、配套電網工程,確保按期投產運行。其中,6月底前,謝崗華能熱電聯產項目投產運行,並同步關停供熱區域內的分散鍋爐。9月底前,中堂熱電聯產項目實現投產運行。

重拳治臭氧

“一企一策”整治VOCs

奮起迎戰汙染防治 守望碧水藍天淨土⑥

資料圖,今年以來,東莞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常見藍天白雲。全媒體記者 鄭志波 攝

晴空萬里,藍天白雲,也可能是汙染天氣。這樣的汙染天氣,就是臭氧在搗亂。

進入夏季後,臭氧搶佔PM2.5的“風頭”,成為影響東莞空氣質量的首要汙染物。今年以來,截至4月26日,全市臭氧平均濃度為133微克/立方米,雖然同比略有下降,但仍處於高位。

東莞臭氧濃度持續高企的背後,就是涉VOCs企業基數大,分佈廣。全市各鎮街(園區)都有涉VOCs重點企業,一不留神,就成重要汙染源。治理臭氧汙染,控制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是重中之重。揮發性有機物(VOCs)不是一種物質,而是一類物質,整治難度大,東莞仍負重前行。

針對VOCs企業分佈散、數量多、廢氣收集率較低等特點,市大氣辦提出“一企一策”淘汰整治方案,建立VOCs重點監管企業名單,持續開展“源頭控制、過程削減、末端治理”全產業鏈整治行動。

在源頭上,推廣應用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全面調查摸底我市制鞋、傢俱製造、工業塗裝等重點行業企業VOCs原輔材料使用情況。建立涉VOCs重點行業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替代工作任務清單,明確時間表,統一推廣使用低VOCs含量的塗料、油墨、膠粘劑、清洗劑等。7月底前,全面完成製鞋行業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替代工程。

奮起迎戰汙染防治 守望碧水藍天淨土⑥

生產過程中,市大氣辦將持續加強涉VOCs排放行業企業巡查監管,督促指導企業自查自改,落實無組織排放治理。7月起,全市生態環境部門將組織開展VOCs無組織排放專項執法行動,對未按照要求完成自查自改的,依法嚴厲查處違法排汙行為,符合停產整治條件的,一律責令停產整治。

市級以上重點監管企業加快推進“一企一策”綜合整治工作,規範VOCs治理設施運行管理。鼓勵推動社會第三方力量參與治理VOCs,督促企業制定汙染治理設施管理操作規程,建立完善運營管理臺賬,定期更換活性炭等吸附劑,規範收集處置含塗料、油墨、膠粘劑、清洗劑等的廢棄物。

奮起迎戰汙染防治 守望碧水藍天淨土⑥

今年年底,全市建成活性炭集中再生利用中心和處置中心,建立活性炭統一回收、集中再生或處置的管理模式,有效解決活性炭不及時更換的問題,提升廢氣治理效率。讓每個藍天白雲,都是讓老百姓呼吸新鮮空氣的好天氣。

全媒體記者 周桂清/文

全媒體記者 鄭家雄/圖(署名除外)

全媒體編輯 鍾彥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