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快速消費品銷售下降6.7% 3月食品飲料下滑8%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凱度消費者指數最新報告顯示,一季度中國城市快速消費品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7%,但三月市場已經出現初步回暖,增長率迴歸到了0以上。國家統計局發佈最新經濟數據也顯示,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一季度同比下降19%。 

圖片來源:凱度消費者指數

新冠疫情爆發後的第7周(截至2020年3月13日的一週),隨著新增感染病例得到有效控制和企業復工, 整體快速消費品市場呈現初步復甦。而在過去幾年中,引領市場增長的年輕消費者,以及西部地區的消費者的消費反彈趨勢更為明顯。 不同的品類復甦的速度和力度預計會有明顯不同。 

一般來說,快速消費品主要包括食品飲料、美妝日化用品、非處方藥等,它們的生產週期短而週轉快,所以快消品企業一般依託於高頻的使用場景與龐大的市場規模實現盈利。快消品中包含多數生活必需品,所以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

而耐用品消費就不那麼樂觀了,由於消費者主動增加儲蓄及缺乏消費場景等原因,耐用品成了拖累社會零售總額的主要因素。據統計局披露,3月汽車類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滑18.1%。

在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日子裡,糖果巧克力類和飲類的銷售遭受較大影響,整體導致食品飲料同比下降7.7%,糖果巧克力和飲料的社交性較強,春節走親訪友的習俗會帶動這類商品的上漲,但由於Covid-19疫情爆發,線下社交遇阻,這類企業也遭遇了滑鐵盧。

在快速消費品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家庭清潔品類逆勢增長,同比增速達7.4%。市場的繁榮一方面得益於特殊時期清潔用品需求的快速增加,另一方面也受益於部分企業的轉產。

隨著全國性戒嚴不斷升級,人們的安全意識也在不斷提高。為了降低交叉感染風險,消費者儘量減少集聚,各地政府也對超市進行了限時和限流。

面對危機,各路零售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線下流量的減少,對零售企業也不全是壞事,這倒逼更多零售企業走向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道路,向線上尋找增量。部分龍頭零售企業充分利用了疫情帶來的機會,積極開拓到家業務,主動尋找客戶。

那些能夠在此次疫情中通過加快數字化建設經受了疫情挑戰甚至能吸引更多新消費者的零售商將在後疫情時代逆勢增長。以到家業務為例,人們對疫情的恐慌助長了囤貨的行為。龐大的流量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蜂擁而至的訂單考驗著零售企業的履約能力,部分線上平臺出現的缺貨、斷貨的現象。

部分供應鏈管理能力強的企業利用這次機會博得了更多用戶的青睞,一般來說,越大的零售商,對供應鏈的話語權就越大。供應鏈是零售企業的生命,對一些小零售商來說,在大企業緊急調配貨源的過程中,小企業容易被擠壓,規模劣勢使其不得不承擔更高的採購成本。

在主要零售商中, 高鑫零售集團通過自有平臺和淘鮮達緊密合作,在一季度保持了領先位置。在2019年,高鑫集團加快了傳統賣場的轉型,縮小店鋪規模,加深數字化服務以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

大潤發積極利用社區團購小程序和自己的O2O平臺“ 大潤發優鮮”等在一季度保持住了對消費者的服務供需。

與其他同行的表現相比,永輝在一季度保持了9.8%的強勁增長,這得益於其在生鮮方面的強大品牌效應以及通過小業態擴展在社區零售中建立的優勢。同時,在強大的商業管理和會員制和區域聚焦推動下,物美和步步高等本土巨頭繼續領跑市場。他們還迅速通過直播平臺來擴大人氣,建立更具互動的數字化購物體驗。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居家隔離,減少線下社交等防疫措施打擊了線下零售商,卻給電商帶來了流量。截至2020年3月20日的12周內,62.6%的中國城市家庭在線上購買了快速消費品,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8.2個百分點。

在流量的加持下,生鮮電商行業又煥發了第二春,以每日優鮮

、叮咚買菜為代表的生鮮電商是疫情的最大受益方之一。據叮咚買菜披露,疫情期間,日訂單量基本上還是能維持40萬到50萬單,而且客單價幾乎翻了一倍,從之前的60元漲到100多元,每天供應的蔬菜超過1000噸,水產品也達到了近100噸。

天量訂單對是運力的大考,盒馬、每日優鮮等生鮮電商均出現了運力不足的現象,與運力問題相伴而生的是配送費的提高,對部分消費者而言,生鮮電商的購物體驗並沒有達到他們的心理標準。

對綜合電商來說,流量的加持使得他們的滲透率進一步提高。今年一季度,阿里巴巴和京東都展現出驚人的勢頭。阿里巴巴的滲透率大幅提升7.4個百分點,達到38.6%。京東緊隨其後,滲透率增加了4.8個百分點。

但物流的低開工率對阿里的履約能力形成了掣肘,據國盛證券預測,一季度淘寶天貓的GMV下滑幅度在10%-15%之間,而自建物流的京東GMV增長預計超過10%。為了彌補疫情爆發期的損失,淘寶大力推動直播電商的發展,通過新的營銷窗口疊加現金補貼例如今年的“三八婦女節”,推動市場復甦。

(來源:36氪 作者:董其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