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次公布的区县疫图,镇川之宝都江堰0感染,世代保卫成都

截至2月25日成都首次公布区县疫情地图,全市0感染的4个区域:彭州、都江堰、崇州、蒲江。

成都首次公布的区县疫图,镇川之宝都江堰0感染,世代保卫成都

四川新闻网发布图

在这四个地方中,最有名气的当属都江堰,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是秦代蜀守李冰率领劳动人民开创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历经二千多年,至今尤发挥着巨大的工程效益。其治水箴言,千百年来,奉为典范。

都江堰的成就,像奇珍一样,吸引着古今中外许多专家、学者的神思。它的艳丽风光,尤为中外旅游人士所眷恋。“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始知秦太守,伯禹亦不如。”这是唐代诗人岑参对李冰的赞颂。

成都首次公布的区县疫图,镇川之宝都江堰0感染,世代保卫成都

李冰


据地质考察,今成都平原古为一淡水湖,称为成都湖。随着时光的推移,今钩沉峡、华阳河谷和新津河谷逐渐冲蚀,湖水流干,岷江及其两侧的小河的淤积,把干涸的成都湖逐渐冲积成为平原。由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人类也随之在这里栖息、繁衍。但是,因河道不通,水流不畅,往往岷江泛涨,时有水灾。人民为了生存,不断同洪水灾害作斗争。在古代典籍《禹贡》中有“岷嶓既艺,沱潜既道”,“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等疏导江源,别沱分水的记载。


成都首次公布的区县疫图,镇川之宝都江堰0感染,世代保卫成都

千里岷江,是一条洪水量大、泥沙较多的河流。古往今来,成都平原上的各族人民,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这块土地上同洪水和泥沙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一定意义上说来,成都平原兴盛、民展的历史,是一部同洪涝灾害作坚持不懈斗争的历史。历代人民在同洪水灾害作斗争中,积累了极其富贵的经验。这些经验,直到现在,对都江堰的建设和发展,仍然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成都首次公布的区县疫图,镇川之宝都江堰0感染,世代保卫成都

都江堰建立在岷江上游末端,龙门山脉和成都平原断陷盆地的结合部,由分水堤(鱼嘴)、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和内江干渠组成。它们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科学利用地形、地势,成功地起着防洪、运输、灌溉等多功能作用。现在的成都平原,古为蜀国之地。成都平原的开发史,就是世代治水的历史。

成都首次公布的区县疫图,镇川之宝都江堰0感染,世代保卫成都

李冰在古蜀国人民治理江沱的基础上,建成了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的开发进入了飞跃发展的阶段。到了唐代,其繁荣景象,已到了“天孙纵有闲针线,难绣西川百里图”的境地。到了宋代,都江堰灌区已经发展到了十二县,成都平原“禾黍连云种”、“粳稻如黄云”,呈现出一派农业发达、五谷丰登的喜人景象。

成都首次公布的区县疫图,镇川之宝都江堰0感染,世代保卫成都

都江堰被誉为“镇川之宝”,是泽被天府之国的源流。它能够在灌县创建、巩固和发展,是由于地理、水源等特殊自然条件所决定的。

都江堰这一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和地形、地势,成功地解决了分水、引水、泄洪、排沙等水利工程技术上许多复杂的问题。加之它取材方便,维护简便易行,故能长期保持经久不衰,被后人誉为“独步千古”的水利工程。

成都首次公布的区县疫图,镇川之宝都江堰0感染,世代保卫成都

都江堰的传统工程,有马槎、竹笼、干砌卵石、河方、木桩、羊圈等。在漫长的二千多年中,这些传统工程,对保证都江堰工程经久不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李冰修建都江堰时,“破竹为笼”、“以石实中”,创立了笼石护岸之法。而竹笼易于冷碎,一般保持一年则需要更易,这就需要每年进行维护、修治。又岷江至灌县,由高而下,每年挟带大理沙石,沉积于堰渠,影响渠道畅通,易成江溢之患,也需每年冬春水竭之时进行淘浚。于是岁修之制,习惯而成。或遇大灌水之年和战乱时期之后,堤堰毁坏严重时,还要动员大量人力,进行重大修治。这在都江堰历史上,已成为一种惯例。

成都,正在在期待每一位朋友的到来,这里不仅历史悠久,风景怡人,更有这样0疫情的都江堰都在时刻等待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