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團結奮鬥的14億中國人是抗疫的真正英雄

今天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屬於勞動者的節日。疫情之下,這個勞動節具有不一般的意義。在過去三個多月時間裡,中國與新冠肺炎疫情進行了艱苦鬥爭,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全中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14億團結奮鬥的中國人民,是這些戰“疫”成果背後真正的英雄。

  從一開始,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就把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定義為“人民戰爭”,強調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要緊緊依靠人民來打贏這場戰“疫”。4月30日,習近平在給鄭州圓方集團全體職工回信時指出,“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從一線醫務人員到各個方面參與防控的人員,從環衛工人、快遞小哥到生產防疫物資的工人,千千萬萬勞動群眾在各自崗位上埋頭苦幹、默默奉獻,匯聚起了戰勝疫情的強大力量。此前,習主席在與外國領導人通話時也強調,“戰勝這次疫情,給我們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國人民”,稱讚“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曾評價說,奮力拼搏、開拓進取的中國人是中國最寶貴的財富。在抗擊疫情過程中,中國勞動者的這些特質更加突出。他們在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不畏艱險、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在救死扶傷與社區防控這兩個陣地同時作戰。

  “重症監護室(ICU)的醫生領頭,別的科醫生(參與),比如說我們找了許多麻醉科醫生與外科醫生,這是非常好的模式,可以以最小的ICU(重症監護室)醫生的分佈,擴展更多的ICU隊伍。”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監護室主任彭志勇這樣向《國際銳評》評論員介紹在初期ICU醫護嚴重短缺的情況下,他如何以最快速度組建了雷神山醫院的ICU團隊。

  從彭志勇身上,人們看到的是中國勞動者的偉大創造精神和偉大奮鬥精神。事實證明,彭志勇開創的ICU隊伍組建模式是一條成功路徑,這個團隊共收治過約200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癒率在80%左右。

  與此同時,中國各地超過4萬名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馳援湖北,展現出“舍小家顧大家”的家國情懷。他們手上起了水泡,臉上被勒出一道道紅印,有人甚至失去了生命。32歲的山東女護士張靜靜主動申請前往武漢抗擊疫情,並在當地戰鬥了兩個多月。但在完成支援任務後,她卻因心臟驟停去世。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知名社會學家馬丁·阿爾布勞感慨說,中國醫護人員夜以繼日工作,不顧危險,甚至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相信全世界都將看到並認可中國人的付出。

  在社區防控陣地,中國快速構建起深入城鄉基層的疫情防控網絡,佈下了阻遏病毒的“天羅地網”。40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 “以繡花的精細和耐心”在65萬個城鄉社區承擔起疫情監測、出入管理、困難幫扶等工作,廣大居民自覺配合並積極解決物資難題。千千萬萬勞動者的形象也因此格外鮮明。

  彭婧是武漢市武昌區的一名社區工作者。疫情發生後,她和工作夥伴們每天會更新社區疫情公告,在微信群裡通報社區消毒情況,向居民廣播防疫知識。在武漢社區封閉式管理的一段時間內,他們還與小區居民一起承擔採買、派送生活物資等繁雜的工作,保障了居民日常所需。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沒有旁觀者。14億中國人都在各自崗位上為抗疫而努力,每一位勞動者都應該被歷史銘記:武漢小學一名音樂教師華雨辰作為志願者,身兼司機、測溫員、方艙醫院播音員、搬運工數職;北京一名外賣員高治曉因為“非凡的使命感”登上《時代週刊》封面;南京一家口罩廠15個工人一天生產8萬隻口罩……讀懂每位中國普通勞動者的故事,國際社會對中國何以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或許會有更清晰的認識。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感慨地說,志願者“真的把自己放在了保護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前線。”《時代週刊》則評價說,“如果沒有這群在危險中挺身而出的外賣騎手,很多家庭會捱餓,病人也無法得到賴以生存的物資供給。”

  當前,隨著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中國各地加快推進復工復產,勤勞的中國人民陸續投入到生產中。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武漢工廠的鈑金工楊祉剛就是其中一位,他主動請纓回到生產一線,幫助企業解決人員不足的問題。

  正因為有千千萬萬個像楊祉剛這樣的人,中國的復工復產順利推進。截至4月14日,全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99%,人員復崗率達到94%。截至4月15日,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為84%。4月15日,武漢愛機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冬梅告訴《國際銳評》評論員,“現在每天的生產量大概是3000臺,已經達到滿產。”

  按照規劃,今年中國將完成消除絕對貧困的任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雖然疫情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挑戰,但只要14億中國人團結奮鬥,就沒有戰勝不了的挑戰、攻克不了的難關。千千萬萬名勞動者匯聚起的磅礴力量,將推動中國繼續堅毅前行,實現既定發展目標。(國際銳評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