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評丨開學推廣作揖禮,究竟是不是在搞形式主義?

作者:胡欣紅 選稿:鬱婷藶

東方快評丨開學推廣作揖禮,究竟是不是在搞形式主義?

  近日,浙江衢江,衢江區第一中學初三年級的教室裡,老師正在教學生行作揖禮的手勢,這是學校復課後新開設的一門教學內容。據介紹,學校推作揖禮,是為了防控疫情,倡導大家保持距離。目前,衢江已有117所學校推廣行作揖禮。(4月21日,中國新聞週刊)

  “端莊又保持距離”“有文化了”“演戲,戲精”“沒必要,點頭揮手就好了”……開學推廣行作揖禮的消息一經傳播,在輿論場引發了爭論,有人點贊,也有人斥之為形式主義。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鞠躬、磕頭、作揖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禮節,“揖禮”大約起源於周代以前,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然而,近代隨著西方文化傳入中國,國人接受並使用握手禮,作為傳統的見面行禮方式作揖卻漸漸地被國人所摒棄甚至遺忘。

  眾所周知,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有飛沫傳播以及接觸傳播。雖然握手禮是近代以來全球通用的見面問好方式,但疫情期間卻似乎有些不合時宜了。作揖因為不需要觸碰手部,它相比於握手有更衛生的特點。非常時期,通過推廣行作揖禮,一方面提醒師生注意疫情還沒過去,要時刻注意個人防範,保持距離;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弘揚傳統文化的作用,確實有其價值。

  浙江衢州是孔氏南宗所在地,擁有國內僅有的兩處孔氏家廟之一。“南孔聖地,衢州有禮”是衢州的城市宣傳語,近年來一直通過推廣作揖禮等形式打造“一座最有禮的城市”。基於這樣的地方特色,學校推行作揖禮,可謂順勢而為,並非突兀之舉。

  但是,開學推廣作揖禮,也要提防搞成形式主義。簡而言之,校園裡的老師和學生,相互之間本來就很熟悉,通常見面大多點個頭打個招呼而已,不太會握手,更不可能相互擁抱。因此,就學校疫情防控的實際而言,行作揖禮主要是起一種提醒警示作用,要不要推廣,並沒有多大影響,不必誇大其價值。

  更何況,古人有古禮,今人有今禮,握手不合適,微笑點頭或者揮手致意都是可以的,沒心要為復古而復古。推廣作揖禮,可以倡導,切莫刻意要求,喜歡的就做,嫌麻煩的也沒必要勉強。弘揚傳統文化當然應該支持,但不能侷限於表面化的形式。“有禮”要表現社會主義新風尚,新儒學的思想內涵要體現科學發展觀的進步意義,沒必要非“復古”不可。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