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臭水塘摇身一变成旅游景点,望城湘江村打造综合治理“五结合”工程样本,村容村貌大变样

漫步在长沙望城区湘江村宝丰湖(原苦竹湖),空气清新、水光一色,村民家家户户都有花园、菜园,移步即换景。这也是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 五结合 " 工程的一个小小缩影。

近年来,湖南 163 公里长江岸线整治、洞庭湖综合治理均取得明显成效。

日前,记者来到长沙盈峰中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长沙望城区湘江村五结合项目进行实地采访。

村中臭水塘摇身一变成旅游景点,望城湘江村打造综合治理“五结合”工程样本,村容村貌大变样

近日,长沙望城区湘江村,通过集中综合整治,已完成湖面水体整治。图 / 记者吴琳红

让彭家湖流起来、净起来、美起来

湘江村,因湘江而得名,位于望城区大众垸片区湘江大堤沿线,拥有 936 亩水域面积。近年来,湘江村苦竹湖、彭家湖纳入 " 五结合 " 工程项目,通过集中综合整治,已完成湖面水体整治、农户生活污水治理提标改造,村容村貌大变样。

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 五结合 " 工程指的是将黑臭水体治理、沟渠清淤清污、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五个方面结合,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以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促进洞庭湖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苦竹湖村里改造的第一个淤塞的臭水塘,以前水都是臭的。" 湘江村党总支书记邓志平介绍,早几年苦竹湖展开清淤工程,还用淤泥就近堆砌了小山,建起了亭楼、小桥、喷泉,修好了沿湖景观道。" 环境变好了,村里还做起了乡村旅游,游客也慢慢多了起来。"2018 年湘江村决定对全村两百多个池塘和众多沟渠展开全面清理工作,将彭家湖纳入五结合工程项目,按照水体无污染、无垃圾、无淤积、无违建、无损毁的 " 五无 " 目标,通过源头治污、定期治淤、铁腕治违、生态治岸、精准治脏的行动,实现彭家湖流起来、净起来、美起来。

一直以来,村内小微水体主要污染源为村民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农药化肥使用不当造成的水污染,因此治脏治厕也是湘江村把控水质的重要手段。在村民家屋后,立着两块显眼的身份牌:隔油池和三级化粪池,把隔油池和三级化粪池的水再排入人工小型湿地池," 通过初步净化再排放,能很大程度地降低污染。" 邓志平说。

为更好地保护环境,湘江村实行三级管护落实责任,发挥村民组长、党小组长、村级在巡查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环卫员、党员、管理员在维护方面的作用,以及农户在门前三包方面的作用,形成了三级管护维护的形式。

家住苦竹湖附近的钟玉德老人,今年 80 岁,对于在湖边生活了一辈子的他而言十分清楚眼前的变化," 以前很臭,环境很差,走路都绕着走。后来儿子开了个农场,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每周都有不少游客过来玩 "。

投入智能环卫装备,机械化作业率达 95%

长沙盈峰中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盈峰中联环境)是一家集环卫机械与环卫装备等高新技术研发制造、环境项目投资运营为一体的全环境产业集团,也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近年来,盈峰中联环境实现了由环卫机械设备提供商向环境装备整体方案提供商和投资运营商的全面升级。在生物质垃圾废弃物综合处理、渗滤液处理、村镇污水综合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土壤修复等方面提供全面服务。

在公司现场,展示了一款智慧环卫作业机器人,无需人工操作,便可完成清扫。盈峰中联环境创新研究院副总监李亮介绍,2018 年 12 月,全球首个环卫机器人作业集群完成编队集结,在长沙橘子洲景区正式运行。智能先进环卫装备的投入,使得清扫保洁机械化率大大提升,环卫工人劳动强度显著降低。同时也破解了景区环境卫生作业低端、作业效率不高、作业人员素质不高、劳动力需求短缺等难题,使作业率提升 60% 以上,机械化作业率达 95%,无人化代替率达 35% 以上,实现了景区垃圾分类、新能源智能化、智能机械化保洁,有效提升景区环卫作业整体形象。

潇湘晨报记者张沁长沙报道

【来源:ZAKER潇湘】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