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多磨,中国这处世界遗产转正又得等等了

最近,世界遗产中心(WHC)在其网站发出通知:鉴于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最新事态发展,决定将原定于2020年6月29日至7月9日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4届会议推迟举行。

好事多磨,中国这处世界遗产转正又得等等了

按照计划,此次大会原本将有3000多名中外嘉宾参会。关于最新的会议日期,目前举办方还在进行协商。

当地时间2019年7月9日上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加拉耶夫代表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由中国,在福建省福州市承办。这是我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上一次是2004年在苏州市承办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好事多磨,中国这处世界遗产转正又得等等了

世界遗产大会全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是全球范围内遗产领域的年度盛会,备受瞩目。世界遗产委员会代表193个缔约国执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负责审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名单,检测各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确定受到严重威胁的世界遗产并将其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管理世界遗产基金等。

根据申遗规则的调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2019年度唯一的申遗项目是古泉州(刺桐)史迹。会议的推迟,意味着这个好事多磨的项目又得再等等了。

刺桐是一种植物,因环植刺桐,泉州又称刺桐城;城东南的泉州港,亦得名为刺桐港。

好事多磨,中国这处世界遗产转正又得等等了

“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早在1974年6月,由学者饶宗颐发表在《海上丝绸之路与昆仑舶》一文中提出,日本学者三杉隆敏1979年出版《海上的丝绸之路》一书也提到这个概念。

宋元时期,泉州是全球知名、东方第一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被认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古泉州与郑和下西洋直接关联,与《马可·波罗游记》《鄂多立克东游录》《伊本·白图泰游记》等作品有直接关联。这些事件、传播活动和作品曾经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前,共有16个遗产点列入“古泉州(刺桐)史迹”,分别为: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江口码头、九日山祈风石刻、真武庙、天后宫、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泉州府文庙、老君岩造像、开元寺、伊斯兰教圣墓、清净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德济门遗址、洛阳桥。

好事多磨,中国这处世界遗产转正又得等等了

泉州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与推动始于1991年,当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来泉州考察。2001年正式启动“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首次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2年第二次列入预备名单。

2018年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提交了两个项目,分别为良渚古城遗址和古泉州(刺桐)史迹。不过,最终只有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遗产申报项目有四档结论,分别是“准予列入”“发还待议”“重新申报”和“不予列入”。“发还待议”的项目一般有望在再次审议时被委员会准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当年的大会上,专家在评估报告中认为:“良渚古城遗址,符合世界遗产三、四价值标准,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好事多磨,中国这处世界遗产转正又得等等了

古泉州(刺桐)史迹则被认定为“发还待议”,意思是需要补充资料概念再申请,但需要占用该年中国申遗名额。多个委员国在讨论中肯定了该项目具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所需的“突出普遍价值”。最终,委员会未采纳评估机构此前作出的“不予列入”的建议,一致决定将该项目“发还待议”。

由于申遗规则的调整,从今年开始,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项世界遗产,因此,古泉州(刺桐)史迹便成了2019年度中国唯一申遗项目。

目前,该项目新增的德化窑遗址(屈斗宫、尾林、内坂三处窑址)、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第三期考古南外宗遗址及市舶司遗址等遗产点考古工作也已展开,项目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申遗成功的几率大大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