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臨儲麥成交量回落 國內小麥進口量同比增加

隨著國內流通市場小麥供給量加大以及面企採購需求放緩,國家臨儲小麥周度成交量回落,麥價走勢呈現穩中偏弱態勢,國內小麥進口量同比增加。

國內主產區新麥生長存隱憂 陳麥市場價格走勢趨弱

因不利天氣頻發,河南、安徽、山東等五省部分區域面臨小麥赤黴病威脅。截至4月下旬,國內西北地區大部、華北冬小麥處於拔節至孕穗期,新疆西南部、陝西關中、黃淮大部、江淮、江漢等地進入抽穗開花期,西南地區大部進入開花至乳熟成熟期;全國冬小麥一、二類苗佔比分別為22%、77%,一類苗與上週持平,二類苗減少1個百分點。

近期隨著國內流通市場小麥供給量加大以及麵粉加工企業採購需求放緩,麥價走勢呈現穩中偏弱態勢,國家臨儲小麥周度成交量回落。據統計,4月22日國家臨儲小麥投放量400.166萬噸,實際成交量73.3821萬噸,周比下降24.7875萬噸,成交均價2340元/噸,周比下跌2元/噸;其中江蘇地區成交量15.799萬噸,成交均價2333元/噸;安徽地區成交量14.4452萬噸,成交均價2328元/噸;河南地區成交量29.2575萬噸,成交均價2344元/噸;河北地區成交量5.5149萬噸,成交均價2369元/噸;湖北地區全部流拍。

據市場監測,截至4月下旬,江蘇泰州興化地區質優紅小麥進廠價2330元/噸,安徽宿州埇橋地區質優小麥進廠價2440元/噸,河南商丘睢縣地區質優小麥進廠價2380-2400元/噸,山東臨沂河東地區質優小麥進廠價2440-2460元/噸,河北邢臺柏鄉地區質優小麥進廠價2480-2500元/噸。

美麥出口需求預期好轉 國內小麥進口量同比增加

美國農業部4月全球小麥供需報告將2019/20年度全球小麥期末庫存數據上調550萬噸,為2.929億噸;其中美國2019/20年度小麥出口預估為9.85億蒲式耳,3月預估為10億蒲式耳,美國2019/20年度小麥年末庫存預估為9.7億蒲式耳,3月預估為9.4億蒲式耳;澳大利亞2019/20年度小麥出口預估為820萬噸,3月預估為800萬噸;歐盟2019/20年度小麥出口預估為3350萬噸,3月預估為3200萬噸。

國際穀物理事會(IGC)發佈的月度報告預計2020/21年度全球小麥產量為7.68億噸,高於上年的7.63億噸,也高於消費水平7.6億噸;小麥庫存預期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因中國和印度庫存增加。

因發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內需求減少,蓋過出口前景改善的影響,戰略穀物將2019/20年度歐盟軟小麥期末庫存預估上調至1370萬噸,3月時預估為1250萬噸。

據哈薩克斯坦農業部稱,在至少未來四個月內,即5月到8月期間,哈薩克斯坦將繼續實施小麥及麵粉出口配額。

俄羅斯政府為第二季度(4月到6月份)設定了700萬噸的穀物出口配額,以保證國內食品安全。

因中國開始進口美國小麥,而其他許多小麥主產國面臨天氣問題或者因為地緣政治因素而限制出口;美國小麥出口需求有望好轉。本作物年度迄今,美國小麥出口檢驗量累計為2196.3607萬噸,上一年度同期為2076.5501萬噸,美國小麥作物年度自6月1日開始。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4月份預計,2019/20年度我國小麥進口量為400萬噸,同比增加131萬噸。

Refinitiv的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本年度法國小麥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自2019/20年度開始以來,中國已經進口100萬噸法國小麥。

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3月國內進口小麥數量59萬噸,同比增加107.6%;1-3月累計進口小麥數量127萬噸,同比增加23.1%。

供給充裕需求趨於疲軟 國內麥價或承壓弱勢運行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4月份預計,2019/20年度全國小麥新增供應量13759萬噸,比上年度增加346萬噸;國內小麥消費總量為12168萬噸,比上年度減少712萬噸;2019/20年度全國小麥供求結餘量為1590萬噸,比上年度增加1059萬噸。

據統計,截至4月下旬,國家臨儲小麥剩餘庫存數量9808萬噸,同比增加1695萬噸;其中江蘇地區1640萬噸,同比增加246萬噸;安徽地區2009萬噸,同比增加396萬噸;河南地區4054萬噸,同比增加713萬噸。

4月21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召開夏糧收購準備工作督導調度視頻會議,強調多措並舉解決倉容矛盾,千方百計擴大收儲能力,牢牢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當前距離國內主產區2020年小麥收穫上市不足一個月時間,國家臨儲小麥加大投放力度加之各類型糧源投放市場使得流通市場小麥供給總量較為充足,需求放緩則弱化麵粉加工企業庫存小麥消化進度。預計短期內在國內麥市供需格局寬鬆以及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底價等因素影響下,麥價走勢或將呈現弱勢震盪態勢,區域間因供需格局不同麥價走勢有所分化。建議後期密切關注國內主產區2020年小麥生長情況。

來源:南方小麥網;作者:XXX;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