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疫情看空運——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巨大作用

湖北空運

自疫情暴發以來,在湖北抗疫的關鍵時刻,自1月24日起,到2月17日止,空軍共組織四次向武漢空運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和物資,為戰勝疫情提供了巨大的幫助。4次緊急空運任務,15架飛機,8個不同機場,縱橫交錯近5萬公里的航跡,緊急空運上千名軍隊醫護人員和百餘噸醫療物資……這一切都體現了現代空運在緊急救災中的巨大作用,而這一切說明了大型運輸機的不可或缺。

柏林空運

或許這麼說大家對戰略空運的體會不深,那麼就以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柏林空運事件讓大家有個直觀印象。柏林原稱“大柏林市”,德國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1948年美、英、法佔領區合併,蘇聯佔領的東部地區成立了大柏林臨時民主政府,西方三國則組成了西柏林市政府。西柏林坐落在民主德國境內,面積為480平方公里,人口近二百萬,它距離聯邦德國最近也有180公里。

1948年6月24日,為了排斥西方盟軍在西柏林的地位,蘇聯利用地理位置之便,全面封鎖了盟軍出入西柏林的在東德領土的必經之路,包括公路,水路和地下鐵路。使一個依靠東德地面通道維持運轉的西柏林變成了一塊死地。面對這種情況,盟軍沒有從西柏林撤退,從而放棄這塊被共產主義世界包圍著的資本主義飛地,也沒有冒著武力打開東德地面通道從而再次淪入世界大戰的風險與蘇聯開戰,美英兩國決定聯合行動,以空中運輸的方式,從外部向西柏林輸送食物、衣物、燃料以及一切所需的生活物資。西柏林二百萬居民每天需要至少4500噸物資,除了飲用水,幾乎可以想象的一切物資例如一張紙、一支筆都需要空運進去。

整個空運奇觀持續了十一個月,總飛行架次二十七萬八千多架次,總物資運量二百三十二萬六千多噸,耗資二百四十億美元,七架飛機失事,犧牲機組人員七十名。蘇聯也被盟軍的空運所體現的實力所震懾,沒有輕啟戰端。不難看出,無論是戰時還是非軍事任務,戰略空運的巨大作用。

國產運20

在2013年之前,我國空運的長期主力機型是中型四發螺旋槳運輸機Y-8及其改型,外加引進的不到30架俄羅斯IL-76大型運輸機,其中很多還是二手翻新的,可見我們空軍的困難,要知道美俄空軍的大型運輸機都是三四百架。大型運輸機也被稱為大國長臂,是戰略空軍的基石,一般起飛重量超過100噸,它可以一次運輸幾十噸貨物和人員在半天時間內移動五六千公里以上,在戰時或者非戰時緊急狀態中的作用無以替代,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具備“戰略空軍”能力的重要標誌。

透過疫情看空運——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巨大作用

這次湖北抗疫,也是對我國空軍的一次大考,幸好,我們做到了。而這次空運的主力,就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Y-20大型運輸機,這款飛機機身長49米,翼展49米,機高15米,最大起飛重量220噸,計劃運載能力66噸。我國對大型運輸機的需求也是百架起步,自Y-20正式裝備以來,目前正在源源不斷的生產製造中,除了作為運輸機本身的運輸作用外,它還可以改型為空中預警機、空中加油機等其他用途。可以說,它的服役,推動了我國空軍的戰略轉型,增強了空軍的遠程戰略投送能力,這次疫情就是最有利的證明。

今後發展

比起美軍的現役最大運輸機C-5的380噸,以及俄羅斯現役最大運輸機安-124的400噸,我們的Y-20的200噸級依然還有差距,如果大型運輸機的噸位繼續提高,作戰半徑就會擴大,使用範圍就會進一步擴展,起到的作用就會更加巨大。目前我國300噸、400噸級的運輸機也在規劃推進中。不僅如此,發動機這個工業上的皇冠,我們也要繼續努力,好在現在國家已經逐漸擺脫了對進口發動機的依賴,預計隨著國產發動機的大規模生產,空軍將採購多達三百架以上的Y-20運輸機,到時無疑我國的戰略運輸能力將更上一層樓。隨著國家戰略的逐步實施,我們終將擁有一支世界一流的大國空軍!(文/李剛、曹志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