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財政需盤活非稅收入 萬億專項債放量在即

文/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

執業證號:S0360518090001

事 項

1-3月財政收入同比-14.3%,前值-9.9%;1-3月財政支出同比-5.7%,前值-2.9%;1-3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12%,前值-18.6%。

主要觀點

一、疫情衝擊明顯顯現,二季度收入持續承壓

由於多數稅種根據上月情況申報納稅,新冠肺炎疫情對財政收入的影響從2月份開始明顯顯現,1-3月各月全國財政收入分別下降3.9%、21.4%、26.1%。

分稅種看,主要稅種降幅普遍有所擴大。增值稅方面,除翹尾減收效果持續釋放外,3月政策性減收也有所增加,油價大幅下跌加劇工業品通縮,對以現價計算的增值稅也有較大影響。

1-3月企業所得稅部分受去年增值稅調整前“搶生產”導致的高基數影響,但預計仍將明顯高於一季度工業企業利潤水平。一方面可能由於部分非工業行業經營好於預期,也不能忽視地方在財政困難局面下加強企業所得稅徵繳力度的傾向;另一方面,由於企業所得稅採取“分期預繳”辦法徵收,1季度疫情對企業所得稅收入的影響預計將在4月份顯現;二季度企業利潤仍受內需未完全修復+外需進一步下行影響,工業品通縮將壓縮工業企業整體利潤空間。

一季度個人所得稅同比增加3.5%,較1-2月降幅較大可能因年終獎發放結束導致。一季度個稅仍為正增,一方面由於提高起徵點實施專項附加扣除改革進入政策可比期,另一方面仍可能並未真實反映低收入人群、小微等無需或需繳納個稅較少群體的受衝擊情況。

展望二季度,財政收入降幅將逐步收窄。但受國際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發展變化影響,財政收入仍呈下降態勢。我國現行稅制結構下,稅收收入對工業品價格變化的彈性較高,如工業品通縮現象持續,稅收收入後續將進一步承壓。後續一攬子減稅降費措施也將對稅收收入造成潛在壓力。

分中央和地方看,呈現兩大特徵。一是3月各地財政收入降幅普遍擴大,二是一季度地方收入降幅小於中央,其中地方非稅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觀察到一季度地方非稅收入的增長結構與2019年的“高增組合”非常相似。後續非稅收入不排除通過更大力度盤活,在去年高基數基礎上延續高增。

、一季度實際赤字創紀錄,關注5月專項債發行放量

一季度實際赤字為90年代有統計以來最高,且已超2014-2018上半年水平。

從支出結構看,僅與疫情防控直接相關的衛生健康支出維持正增長,而基建類支出累計降幅有所企穩。其中,以中央項目為主的交通運輸支出降幅縮窄較為明顯,顯示3月中央或已在預算內發力基建,而地方可能仍受限於財政困難下的配套能力不足。

財政部明確“近期擬再提前下達1萬億元專項債額度”,“力爭5月底發行完畢”。我們預計二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至少可達12071億,5月單月新增可達8000億紀錄體量,來自專項債的基建資金增量二季度可達9909億,全年或可達2.85~3.35萬億。如特別國債用於基建,用於基建增量資金會更高。

、土地出讓收入降幅快速收窄,後續修復空間或來自供給端

3月土拍市場明顯回暖,百城土地溢價率繼續上升,1-2月土地市場僅由核心城市出讓優質地塊獨力支撐的結構有所改善。政策方面,國務院近期出臺要素市場化文件,為核心城市土地增加供給指引長期方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加快經營性用地出讓節奏,夯實土地供應計劃,適當增加年度土地供應量”。在目前房企需求端仍有疑慮的情況下,供給端的邊際鬆動或將為後續土地出讓收入提供修復空間。

風險提示:政策執行力度不及預期;經濟大幅下滑。

報告目錄

【華創宏觀·張瑜團隊】財政需盤活非稅收入,萬億專項債放量在即——3月財政數據點評

報告正文

疫情衝擊明顯顯現,二季度收入持續承壓

1-3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14.3%,由於多數稅種根據上月情況申報納稅,新冠肺炎疫情對財政收入的影響從2月份開始明顯顯現,1-3月各月全國財政收入分別下降3.9%、21.4%、26.1%。分行業看,1-3月住宿餐飲、交通運輸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稅收分別下降33.2%、27%、19.6%。據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劉金雲介紹,財政收入下降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稅基減少,以及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業紓困和復工復產採取減免稅、緩稅等措施,拉低全國財政收入增幅約10個百分點。二是鞏固減稅降費成效,增值稅翹尾減收效果持續釋放,拉低全國財政收入增幅約5個百分點。此外,為了讓各地疫情防控經費得到保障,各級財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資金1452億元。不考慮社保費用減免的情況下,

我們估算包括疫情防控資金在內的主要“戰疫”政策年內增支減收已達5390億元。

【華創宏觀·張瑜團隊】財政需盤活非稅收入,萬億專項債放量在即——3月財政數據點評

分稅種看,主要稅種降幅普遍有所擴大。一季度增值稅同比下降23.6%,降幅較1-2月擴大4.6個百分點,除翹尾減收效果持續釋放外,3月政策性減收也有所增加,如全國階段性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政策開始執行。此外,近期油價大幅下跌加劇工業品通縮,對以現價計算的增值稅也有較大影響。企業所得稅部分受去年增值稅調整前“搶生產”導致的高基數影響,1季度同比下降12.8%,降幅較1-2月擴幅較大,但預計仍將明顯高於一季度工業企業利潤水平(1-2月增速為-38.30%)。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由於部分非工業行業經營好於預期(如信息技術業、金融業),也不能忽視地方在財政困難局面下加強企業所得稅徵繳力度的傾向;另一方面,由於企業所得稅採取“分期預繳”辦法徵收,大部分企業均按季申報預繳企業所得稅,2019年4季度企業盈利狀況較好因素拉動今年1月份企業所得稅入庫數額較大,造成增幅較高,1季度疫情對企業所得稅收入的影響預計將在4月份顯現;此外,二季度企業利潤仍受內需未完全修復+外需進一步下行影響,工業品通縮環境也將壓縮工業企業整體利潤空間,疫情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在二季度繼續顯現。一季度個人所得稅同比增加3.5%,較1-2月降幅較大可能因年終獎發放結束導致。一季度個稅仍為正增,一方面由於提高起徵點實施專項附加扣除改革進入政策可比期,另一方面仍可能並未真實反映低收入人群、小微等無需或需繳納個稅較少群體的受衝擊情況。

展望二季度,隨著我國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復工復產正逐步接近正常水平,財政收入降幅將逐步收窄。但受國際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發展變化影響,財政收入仍呈下降態勢。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現行稅制結構下,稅收收入對工業品價格變化的彈性較高,如工業品通縮現象持續,稅收收入後續將進一步承壓。此外,後續一攬子減稅降費措施也將對稅收收入造成潛在壓力。

【華創宏觀·張瑜團隊】財政需盤活非稅收入,萬億專項債放量在即——3月財政數據點評

分中央和地方看,呈現兩大特徵。一是3月各地財政收入降幅普遍擴大。在部分已公佈3月財政收入的省市中,除吉林外,3月財政收入降幅多呈擴大,體現疫情對財政的影響有一定滯後性。二是一季度地方收入降幅小於中央。一季度,地方本級收入同比下降12.3%,降幅比中央低4.2個百分點,據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劉金雲介紹,“主要是部分地區多渠道盤活國有資源資產,增加非稅收入”,一季度地方非稅收入增長3.1%。地方非稅收入佔總非稅收入約80%,其增長結構可以較好地代表整體非稅收入結構,我們觀察到一季度地方非稅收入的增長結構與2019年的“高增組合”非常相似——一季度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有償轉讓使用權而取得的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主要來自特定國有金融機構與央企利潤上繳)分別增長14.5%、1.1倍,合計拉高地方非稅收入增幅6.5個百分點。同時,持續減輕企業負擔,涉企收費繼續下降,包含教育費附加在內的專項收入下降5.7%,行政事業性收費下降11.5%,“國有資本兩項”高增+專項收入、行政性事業收費雙降結構與2019年類似。考慮到今年疫情導致財政空前困難,後續非稅收入不排除通過非常時期的更大力度盤活,在去年高基數基礎上延續高增。

【華創宏觀·張瑜團隊】財政需盤活非稅收入,萬億專項債放量在即——3月財政數據點評

一季度實際赤字創紀錄,關注5月專項債發行放量

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下降5.7%,較1-2月擴大2.8個百分點,降幅明顯小於收入,顯示收入掣肘下支出仍相對積極。以財政收入累計值-財政支出累計值(絕對值)衡量,一季度實際赤字為90年代有統計以來最高,且已超2014-2018上半年水平,一季度財政收支壓力可謂空前。

【華創宏觀·張瑜團隊】財政需盤活非稅收入,萬億專項債放量在即——3月財政數據點評

從支出結構看,季度主要支出科目中僅與疫情防控直接相關的衛生健康支出維持4.8%的正增長,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轉為負增,顯示後續紓困政策仍有發力空間,基建類支出累計降幅有所企穩。基建類支出中,交通運輸中央項目較多,而城鄉社區、農林水事務支出以地方項目為主,

一季度交通運輸支出降幅縮窄較為明顯,顯示3月中央或已在預算內發力基建,而地方可能仍受限於財政困難下的配套能力不足:一季度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同比增長3.7%,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下降多達7%。

【華創宏觀·張瑜團隊】財政需盤活非稅收入,萬億專項債放量在即——3月財政數據點評

除預算內基建支出以外,近期國常會與中央政治局會議多次提及的專項債也是基建資金的重要來源。

據財政部預算司一級巡視員王克冰新聞發佈會介紹,“按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經履行法定程序,近期擬再提前下達1萬億元專項債額度”,“正指導各地儘快將專項債券額度對應到具體項目,組織做好債券發行準備工作,力爭5月底發行完畢,確保早發行、早使用、早見效,儘快形成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由於此前兩批提前發行專項債共1.29萬億額度截至3月31日仍有2071億未發完,假設第三批提前下達專項債額度二季度能全部發完,在不考慮兩會正常下達今年專項債額度的情況下,二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將至少可達12071億,若“力爭5月底發行完畢”意味著至少發行80%的第三批提前下達額度,則5月單月專項債新增發行至少可達8000億的紀錄體量。此外,此前財政部已明確今年專項債不得投向土儲棚改方向,且年內發行的新增專項債券“全部用於鐵路、軌道交通等交通基礎設施,農林水利,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領域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換言之,投向廣義基建的比例實際上已是100%。若年內專項債仍全部投向廣義基建,估算二季度來自專項債的基建資金增量至少可達9909億,全年3.5萬億~4萬億新增專項債發行假設下,基建資金增量或可達2.85~3.35萬億。如特別國債用於基建,用於基建增量資金會更高。

【華創宏觀·張瑜團隊】財政需盤活非稅收入,萬億專項債放量在即——3月財政數據點評

土地出讓收入降幅快速收窄,後續修復空間或來自供給端

1-3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同比下降12%,降幅較1-2月收窄6.6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同比下降7.9%,降幅較1-2月收窄8.5個百分點。

3月土拍市場明顯回暖,百城土地溢價率繼續上升,主要由二三線城市熱點地塊貢獻,而一線城市多現底價成交,顯示1-2月土地市場僅由核心城市出讓優質地塊獨力支撐的結構有所改善。3月供應土地規劃建築面積環比翻番,而成交土地規劃建築面積受土地掛牌交易時間調整的影響,僅約為供應土地規劃建築面積一半,部分成交面積仍留待4月體現。政策方面,國務院近期出臺《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為核心城市土地增加供給指引長期方向,4月10日上海市政府召開疫情防控發佈會時也提出 “加快經營性用地出讓節奏,夯實土地供應計劃,適當增加年度土地供應量”。在目前房企需求端仍有疑慮的情況下,供給端的邊際鬆動或將為後續土地出讓收入提供修復空間。

【華創宏觀·張瑜團隊】財政需盤活非稅收入,萬億專項債放量在即——3月財政數據點評

具體內容詳見華創證券研究所4月21日發佈的報告《財政需盤活非稅收入,萬億專項債放量在即——3月財政數據點評》。識別二維碼,進入創見小程序。

本文源自金融界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