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之意非易,道也非空

1.什么是内意

所谓内意,就是隐于人的大脑思维系统中的意念、意识,它无形、无像、无声、无臭地深藏于灵魂之中,是任何第二者也难以捉摸和发现的,因此被称之为内意。

内意虽出于无形,然而有形之动,则都出于无形之意,正如形意拳经中所说的“人之运动,以意为始,以形为终”。人的意念、意识,是决定一个人行动正确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意拳不明,而形意也无由而成”,说明内意必须是反映和表现在形体上,方能成其为行动,或出拳入掌,或转身进步,才能构成外形与内意相合的拳术运动。一句话,就是说意是指挥形的,而形是用来表现意的,无意则难以成形为动,无形无动则内意又无所依托。因此,内意是由心动而所始,由行动而告终。


2.内意的产生

内意的产生,并不是出于没有任何条件反射、任何追求和基础的冥思默想,也不是出于闭目塞耳的胡思乱想,而是通过眼为见性之观察,耳为灵性之听闻,鼻为辨味之闻嗅,舌为尝试之品味,以及皮肤、肌肉、神经之感触等等,所产生出来的意念。是人类接受了外界的各种事物之后,本能的一种条件反射作用所形成的“心理活动”和大脑思维而产生的各种意念和意识。否则,就象双目失明、耳聋不闻的人那样,既听不见又看不见,与外界彻底隔绝,根本不知道拳术是个什么样子,那么他胡思乱想所产生的意念和意识是绝对不会正确的。所以说人的意念和意识的产生,是由诸多方面的因素所组成的,也是人的心理活动和思维系统的综合反映(产物)。


心与意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线,拳经中也云:“拳以意名者,以意为诸拳之母,凡百运动,皆源于此也。夫心者,人之宰也,心之发动曰意。”心理活动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意念和思维乃是心理活动的更高形式和产物。


3.内意的功用

内意在形意拳中的功用,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统帅和导引内气在人体的经络之中进行循环流注,贯通四肢百骸,消除因经络受阻而气血流行不畅所带来的各种疾病。因此,在形意拳中非常重视内意的运动,而且把五行拳称之为意拳,正是强调了重意而不重力的运动。二是发挥内意对外形肢体运动动向的指挥调动的正确性。


祖国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在内家拳术中,首要的是壮基筑体,改善人体的素质和气质,因而也就要改变常人的呼气和吸气的方法,导引气血在经脉中的流行,打通并接通原来经脉中的关卡及“断头路”。然而在这些变革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乃是意念的功能。例如,在形意拳的内功中,由无极而入静,是意念、意识的控制作用所为;意守丹田,将口鼻呼吸之大气导引深沉于下丹田华池的,是意念、意识之所为;当由无极而生太极,内气充盈以后,并产生热感时,又采用舍气从脉、神脉合一,意领热气进行小周天循环的仍然是意念、意识之功能所为;当小周天的循环畅通以后,进而连通全体上中下(头、手、足)、贯通奇经八脉、十二经络,仍然离不开意念、意识对气血的导引。所以说在内功法中,“以意领气”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掌握好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老师常讲:心不发动则意无所生,内意不领则真气不循(即指接轨道而进行循环),真气不至则真劲不达,是很有道理的。


形意拳之内意在攻防技击的运用中,无论是十四练法、十四打法、十六处练法、用法,还是出拳入掌、进退起落、翻转跳跃、开合吞吐等,每一招、每一式,都脱离不开意念、意识对肢体的指挥调动作用,因而形意拳在技击运动中强调和重视神攻、气攻、形攻和意透、气至、力达的技巧运动,都是内意在外形肢体上的体现与运用。


形意之意非易,道也非空


然而,要使内意对肢体的运动所向和对内气、内劲的运送和集中,执行正确的、不发生盲目的瞎指挥、乱调动,就必须首先对拳术中的规矩、要领、尺寸、角度,以及姿势、动作、劲节、含义、用途、基本的变化等,做到心中明白。然后才可能使内意发挥正确的指挥作用。比如我们要打一个“塌心掌”,假如老师事先不告诉这一手打出去以后,主要是起到“塌心”作用的话,学者就会心中无数,内意茫然,不知气应向何处领,劲向何处集聚,因而在出拳入掌时的方向、位置、尺寸、角度、手型等等方面,必然会产生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等不正确的外形体现。所以,学者如果不明拳理、不知用法、不懂劲节,内意也就无用武之地了,更难谈到精益求精。


4.内意与外意的区别

关于内意,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这里不再重复。所谓外意,就是通过内意而表现在肢体外形上的头、身、手、足的运动动向,这种外形之象,即为外意。例如,我想要打你,这只是心想,通过心之发动而产生了打的意念和意识,这种意念、意识对对方来讲,是毫无任何觉察的,故隐为内。当打的念头一旦成为意志,下了打的决心之后,则会产生眼毒、心毒、手毒。眼毒即心狠,是谓神心合一,心狠手必毒,是谓形意合一,就会以意领气,以气催力,精神贯注,四梢皆起,五行俱合,在外形肢体上就会筑成打对方的行动来。在内意发动之后,在打对方的行动之前所表现出来的意向,即为之外意。


外意之所以容易被对方发现,就因为首先表达内意的是人的眼神。眼神是最能够表达人之内在情感的,从人的眼神中可以辨别一个人内在的喜、怒、哀、乐、忧、悲、恐等各种心理活动。而拳又是武术的别称,所以武术又叫拳术。拳一动则形生,故外意也称为外形。外形是内意之体现,内意是外形之主宰,外形是从动的,内意则是主动的,因此说形必须与意相合。换句话说,也就是外意必须服从于内意,符合于内意,正确地表达体现内意之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