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之意非易,道也非空

1.什麼是內意

所謂內意,就是隱於人的大腦思維繫統中的意念、意識,它無形、無像、無聲、無臭地深藏於靈魂之中,是任何第二者也難以捉摸和發現的,因此被稱之為內意。

內意雖出於無形,然而有形之動,則都出於無形之意,正如形意拳經中所說的“人之運動,以意為始,以形為終”。人的意念、意識,是決定一個人行動正確與否的關鍵因素,如果“意拳不明,而形意也無由而成”,說明內意必須是反映和表現在形體上,方能成其為行動,或出拳入掌,或轉身進步,才能構成外形與內意相合的拳術運動。一句話,就是說意是指揮形的,而形是用來表現意的,無意則難以成形為動,無形無動則內意又無所依託。因此,內意是由心動而所始,由行動而告終。


2.內意的產生

內意的產生,並不是出於沒有任何條件反射、任何追求和基礎的冥思默想,也不是出於閉目塞耳的胡思亂想,而是通過眼為見性之觀察,耳為靈性之聽聞,鼻為辨味之聞嗅,舌為嘗試之品味,以及皮膚、肌肉、神經之感觸等等,所產生出來的意念。是人類接受了外界的各種事物之後,本能的一種條件反射作用所形成的“心理活動”和大腦思維而產生的各種意念和意識。否則,就象雙目失明、耳聾不聞的人那樣,既聽不見又看不見,與外界徹底隔絕,根本不知道拳術是個什麼樣子,那麼他胡思亂想所產生的意念和意識是絕對不會正確的。所以說人的意念和意識的產生,是由諸多方面的因素所組成的,也是人的心理活動和思維繫統的綜合反映(產物)。


心與意之間,並沒有一個絕對的界線,拳經中也雲:“拳以意名者,以意為諸拳之母,凡百運動,皆源於此也。夫心者,人之宰也,心之發動曰意。”心理活動是大腦皮層的功能,意念和思維乃是心理活動的更高形式和產物。


3.內意的功用

內意在形意拳中的功用,總的來講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統帥和導引內氣在人體的經絡之中進行循環流注,貫通四肢百骸,消除因經絡受阻而氣血流行不暢所帶來的各種疾病。因此,在形意拳中非常重視內意的運動,而且把五行拳稱之為意拳,正是強調了重意而不重力的運動。二是發揮內意對外形肢體運動動向的指揮調動的正確性。


祖國醫學認為,“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在內家拳術中,首要的是壯基築體,改善人體的素質和氣質,因而也就要改變常人的呼氣和吸氣的方法,導引氣血在經脈中的流行,打通並接通原來經脈中的關卡及“斷頭路”。然而在這些變革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乃是意念的功能。例如,在形意拳的內功中,由無極而入靜,是意念、意識的控制作用所為;意守丹田,將口鼻呼吸之大氣導引深沉於下丹田華池的,是意念、意識之所為;當由無極而生太極,內氣充盈以後,併產生熱感時,又採用舍氣從脈、神脈合一,意領熱氣進行小周天循環的仍然是意念、意識之功能所為;當小周天的循環暢通以後,進而連通全體上中下(頭、手、足)、貫通奇經八脈、十二經絡,仍然離不開意念、意識對氣血的導引。所以說在內功法中,“以意領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須掌握好的一個關鍵性問題。老師常講:心不發動則意無所生,內意不領則真氣不循(即指接軌道而進行循環),真氣不至則真勁不達,是很有道理的。


形意拳之內意在攻防技擊的運用中,無論是十四練法、十四打法、十六處練法、用法,還是出拳入掌、進退起落、翻轉跳躍、開合吞吐等,每一招、每一式,都脫離不開意念、意識對肢體的指揮調動作用,因而形意拳在技擊運動中強調和重視神攻、氣攻、形攻和意透、氣至、力達的技巧運動,都是內意在外形肢體上的體現與運用。


形意之意非易,道也非空


然而,要使內意對肢體的運動所向和對內氣、內勁的運送和集中,執行正確的、不發生盲目的瞎指揮、亂調動,就必須首先對拳術中的規矩、要領、尺寸、角度,以及姿勢、動作、勁節、含義、用途、基本的變化等,做到心中明白。然後才可能使內意發揮正確的指揮作用。比如我們要打一個“塌心掌”,假如老師事先不告訴這一手打出去以後,主要是起到“塌心”作用的話,學者就會心中無數,內意茫然,不知氣應向何處領,勁向何處集聚,因而在出拳入掌時的方向、位置、尺寸、角度、手型等等方面,必然會產生忽高忽低、忽左忽右等不正確的外形體現。所以,學者如果不明拳理、不知用法、不懂勁節,內意也就無用武之地了,更難談到精益求精。


4.內意與外意的區別

關於內意,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這裡不再重複。所謂外意,就是通過內意而表現在肢體外形上的頭、身、手、足的運動動向,這種外形之象,即為外意。例如,我想要打你,這只是心想,通過心之發動而產生了打的意念和意識,這種意念、意識對對方來講,是毫無任何覺察的,故隱為內。當打的念頭一旦成為意志,下了打的決心之後,則會產生眼毒、心毒、手毒。眼毒即心狠,是謂神心合一,心狠手必毒,是謂形意合一,就會以意領氣,以氣催力,精神貫注,四梢皆起,五行俱合,在外形肢體上就會築成打對方的行動來。在內意發動之後,在打對方的行動之前所表現出來的意向,即為之外意。


外意之所以容易被對方發現,就因為首先表達內意的是人的眼神。眼神是最能夠表達人之內在情感的,從人的眼神中可以辨別一個人內在的喜、怒、哀、樂、憂、悲、恐等各種心理活動。而拳又是武術的別稱,所以武術又叫拳術。拳一動則形生,故外意也稱為外形。外形是內意之體現,內意是外形之主宰,外形是從動的,內意則是主動的,因此說形必須與意相合。換句話說,也就是外意必須服從於內意,符合於內意,正確地表達體現內意之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