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走出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两难困境”丨快助残服

企业如何走出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两难困境”丨快助残服

“真的有那么多残疾人吗?”快助残服的小编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残疾人的很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残疾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很小。据统计,当前我国残疾人总数逾 8500万,其中非重度残疾人共有近6000万人,残疾人亲属有两亿多人。这也就意味着每100人中有14人的家庭成员是残障人士。

01就业是根本,法规是保障

残疾人群体是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这么庞大的群体是任何人都需要重视的。虽然近几年残疾人就业等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仍然存在着政策落实难、只缴纳就业保障金不安置的现象,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残疾人由于自身原因、被“标签化”的社会环境和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他们的不利地位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疏离感依然存在。

目前残疾人的就业法律主要有《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在残疾职工工作的所有过程中,不得以任何方式歧视残疾人。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和个体灵活多样就业是现阶段残疾人就业的三种主要形式。其中按比例就业是重要的就业方式之一,《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了用人单位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规定了残疾人就业的安置比例。

企业如何走出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两难困境”丨快助残服

02招聘残疾人的“两难困境”

在快助残服接触到的客户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两个问题:

一是,不知道有什么工作岗位适合残疾人。

二是,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有担忧。

企业给残疾人提供的岗位很少,优质岗位则少之又少,残疾人就业体系最重要的一环并不是那么通畅。随着互联网经济和人们对于技能要求的不断提升,一些基础性岗位逐渐减少,企业所需劳动力集中于拥有高技术的专业化人才。这既是残疾人群体就业困境的现状之一,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残疾人面临的就业困境很大程度上并非是残疾人自身或者用人单位造成的。

某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现在都讲求效率,大部分残疾人的工作效率比较低,我们还要根据他的情况来安置,不如直接招健全人方便,还能降低成本。”另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有些聋哑人以前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我们是不同的,交流常常产生误解,大家融入不到一起,我们不愿意再招聋哑人”。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 (肢体残疾)说,“我本身是残疾人,我愿意帮助残疾人就业。我们企业也有无障碍设施,但是招收残疾人还是比较困难,最麻烦的就是纠纷问题。不出问题还好、出点问题家属就来闹。社会上也会说是企业的问题,招收残疾人成本太高了。去年冬天,一个人在路上滑倒了,因为不是上班时间,不能算是工伤。但是家属不管,硬要赔偿。闹了一个多月,最后公司还是把医药费全掏了”。还有企业负责人这样表示:“作为企业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我们也同情残疾人、愿意帮助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过年过节的时候,还给他们送去慰问品。但是安置残疾人就业还比较困难,出了问题不好解决。”在快助残服和某市残联的交流中,也得到了同样的回答,“一些企业宁愿多捐款、缴纳残保金也不愿意解决残疾人就业,就是害怕承担风险和压力”。

上述企业的风险意识同样也表现在招聘残疾人的各个环节中。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种风险意识反映的是在当前社会中法律与道德的两难处境。当“扶不扶”成为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是否安置残疾人就业”也成了企业难以回应的问题。相关人士曾经这样告诉我们,“能招聘残疾人的企业都是爱心企业愿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如果这些企业深陷到纠纷中去,那么对于社会上的其他企业和残疾人来说,都是伤害。”也就是说企业的“两难困境”,是残疾人就业问题上不容忽视的环节。

企业如何走出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两难困境”丨快助残服

03风险、需求、获益

对于残疾人来说,找一份工作并不容易,找到一份靠谱的工作更是不易。很多残疾人在寻求工作的机会过程中往往忽视很多问题,这对于残疾人朋友来说容易造成一些隐患,使其难以享受到应有的劳动保障。对于企业来说,找到一个合适的残疾人同样不容易,职业能力、环境适应程度、劳动素质甚至很多情况下都不知道残疾人员工是否有健康风险,对于残疾人员工的情况并不了解。

残疾人就业又是残疾人以及企业的共同需求,残疾人需要一份有保障的工作,能够通过劳动创造价值获得收入,企业需要根据规定来安置残疾人就业,从另一个层面较少支出。我们一向提倡“工有所劳,劳有所得”,残疾人和企业应该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快助残服以第三方的身份参与其中,托底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保障残疾人应享的权利。通过对残疾人的背景调查和业务培训、指导,通过和企业的沟通因人设岗等形式来实现残疾人实实在在的参与企业发展中去,避免不健康的就业方式,促使双方能够良性的长期合作下去,实现共赢。

安置残疾人就业,简单的就实际收益来说,对于企业除了可以享受一些税收优惠之外最重要的是减免了大量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这笔不算小数目的资金能够应用到发展企业中去。对于残疾人,能够有稳定的收入补贴家用,缴纳社保为未来生活提供保障,能得到广泛的认同。

▼了解更多残保金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