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越早学会走路越聪明?妈妈别急,“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文|小宝妈妈

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时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孩子不论是做什么都是越早越好,希望用战术上的先发制人来弥补孩子的不足或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是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父母的急切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小桃最近跟婆婆的关系非常紧张,起因就是婆婆想要教孩子学走路,小桃觉得孩子才10个月大,没必要那么着急,婆婆却说孩子早走路早聪明,两个人意见不能统一,家里的氛围也逐渐变得冷清起来。

宝宝越早学会走路越聪明?妈妈别急,“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下班回来的时候,小桃在楼下看到了正在教孩子走路的婆婆,还没等发火,小桃九听到了邻居的声音,“你看这孩子,走的多好啊,比我家那个可强多了。”“可不是,人家都说孩子走的越早越聪明,我看这孩子以后一定聪明。”......

.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在那里热烈讨论,倒是让原本坚持不让孩子现在学走路的小桃开始动摇了,在小桃看来,大家都比自己有经验,大家都这么说,是不是自己太计较了,但是转念一想,自己周围同事的孩子都没有这么早学走路的,说明这不是合适的时间,思来想去,小桃也没想明白到底应该怎么办。

尽管孩子的个体成长有差异,但是生长规律却是相同的,过早的让孩子学习走路,未必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正向的作用。

宝宝越早学会走路越聪明?妈妈别急,“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宝宝生长规律

孩子的运动流程可以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坐、爬、站、走。

宝宝在6-8月份的时候就能够坐着了,这与之前的准备工作密不可分。在4月份时,孩子会学会翻身,接下来的5-6月份孩子会逐渐尝试坐姿,等到习惯后孩子才能真正坐好。

爬行发生在宝宝的7-9月份,一开始,他们可能会因为找不准技巧而总是原地打转或出现手脚并用却不进反退的情况,需要父母们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姿势,顺利学会爬行。

9-11月的时候宝宝可以站立了,起初他们要依靠支撑物来维持自己站立的姿势,等到10月份的时候,宝宝差不多就能摆脱辅助独自站立。

经历了坐、爬、站之后,宝宝就要开始学走了,因此11-15个月是宝宝学习走路的关键时期,早于这个时间学习走路只会加重宝宝的负担,不利于宝宝的成长

宝宝越早学会走路越聪明?妈妈别急,“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过早练习学走路有什么危害

孩子在学习走路时,下半身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如果孩子的骨骼没有发育完全,骨质较为柔软,在压力的影响下容易出现O型腿或X型腿,除此之外,压力也会施加到足弓上面,导致足弓发育不良形成扁平足。

同时下半身力量不足,也会影响孩子上半身的姿态,孩子容易出现弯腰驼背的情况,影响整体身高,而为了配合视野,孩子又会频繁用眼,为近视留下了潜在的隐患。

宝宝越早学会走路越聪明?妈妈别急,“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宝宝学走路过程,家长如何正确辅助

1、尊重孩子生长规律,不要过分着急

孩子在学习走路之前,还应该做好准备工作,这些都是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充分的准备可以让孩子更顺利的学会走路。

在宝宝3-6月的这个阶段中,父母要帮宝宝做手脚运动,抓住宝宝的脚做踏步运动,抓住宝宝的手做举起运动,借此增强宝宝四肢的灵活性。除此之外,父母也要鼓励孩子自己动起来,例如让宝宝自己举腿。

父母可以在孩子身边做举腿的动作,诱导孩子模仿自己一起运动,锻炼孩子的腿部力量。等到这些都做完后,父母就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怎样坐起来,怎样爬行和站立了,虽然看起来孩子在学走路之前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细分下来都是比较简单的事情,把小事都做好了,才不会为孩子的未来留下隐患。

宝宝越早学会走路越聪明?妈妈别急,“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2、带宝宝练习“肚肚时间”

宝宝的抬头、翻身、爬行、走路都需要肢体的协调配合,“肚肚时间”可以帮助宝宝锻炼颈肩部、背部和手臂的力量,通过刺激这些部位的肌肉群,强化宝宝的肢体力量,帮助宝宝运动。

父母可以把宝宝放在自己的腹部,面对面的跟宝宝沟通,为了听到父母的声音,宝宝会下意识的抬起头来。这种活动父母们可以带孩子每天做2-3次,每次持续3-5分钟,让孩子逐渐适应了趴着的姿势,为之后发练习翻身做准备。

我们说应时而动,顺势而为,就是指合适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情,放在孩子的教育上面则显得更为重要,孩子的人生不可重来,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只有父母尽心尽力了,才不会给孩子留下遗憾和后悔。

宝宝越早学会走路越聪明?妈妈别急,“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我是小梅妈妈,一枚90后宝妈,和你分享更多的育儿知识和过程,也希望这些能帮助每个有需要的宝妈,愿每个宝贝都能更好的成长,更有育儿知识请关注我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