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的喧嚣时代,有多少家长能接受孩子的平庸?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是陶渊明的《责子》。儿子们有的懒惰无匹,有的对文术不感兴趣,有的十几岁了算术都不会,还有小儿子整天就知道找吃的。写出了诗人的无奈,也写出了孩子们的娇憨可爱。其实可以看得出,陶渊明并没有多大的责怪的意思,只是觉得有些无奈而已,儿子们竟没有一个像自己好学又上进,这对高级知识分子陶渊明来说,感觉有些失落。有什么办法呢?命运如此,他也没法子,不如就随他们去吧,还是喝我的酒算了!

望子成龙的喧嚣时代,有多少家长能接受孩子的平庸?


读这首诗,不禁有些感慨。现在这个时代,当父母的一般都是八零后甚至九零后了(七零后们有的也拼了二胎),那个时代还远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教育后代如此重视,教育培训市场也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和泛滥,很多父母在孩童时期还能够自由生长,但这种自由生长中也有缺憾。到了今天这个时代,大多数家庭金钱已经不是问题,各种补习班培训班遍地开花,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长们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闪亮的那颗星,他(她)一定会在某个方面出类拔萃。如何出类拔萃?如果胜过其他的孩子?如何没有某个方面能够优秀能够耀眼我拿什么去发朋友圈?国家要求学校减负,于是学校早早就放了学,于是放学以后各个培训班就忙碌起来。孩子们有各个琴棋书画舞的兴趣班,还有语数外再大点还有物理化学补习班。培训班良莠不齐,但通通数钱数得手抽筋。

家长们都希望能通过逼,来逼出个郎朗那样优秀的孩子来。但事实上,大多数孩子都是平凡的甚至平庸的。郎朗被父亲“逼”成了万众瞩目,但我们经常在网络上接触到的却是,好多孩子被父母“逼”出了心理问题甚至要跳楼或者跳了楼。

望子成龙的喧嚣时代,有多少家长能接受孩子的平庸?


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定要以证书、一定要以名校、一定要以有发朋友圈炫耀孩子优秀的材料来证明孩子的优秀么?想起以前有个妈妈写的,“我的孩子不是学霸,但他孝顺又会做菜”,这样的孩子,难道不优秀么?

有能力的父母,可以多让孩子在前期接触一些音乐艺术体育绘画等等方面的爱好,但要学会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及时调整,有些该放弃的就放弃。也不要认为自己喜欢的孩子一定会喜欢,不要强加自己的愿望在孩子身上,他们不是拿来炫耀和满足大人虚荣心的工具。城市里的孩子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培训班,否则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陶公形容的没出息的小儿子,倒让我看到了这个年龄的小孩的活泼可爱的天性,那爬到树上去找梨子与栗子的娇憨模样,才是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的天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