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的三大之谜 暨元青花云龙缠枝莲纹盖罐赏析

元青花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奇葩。自从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在成功拍卖2.3亿人民币以后,它的影响和价值被迅速放大,成为众多藏家和投资者日思夜想和魂牵梦绕的东西。它的身上有太多的未解和待解之谜,也许正因为如此才平添了它的神秘色彩。本人就从它的三大之谜和实物鉴赏谈起,和同好一起探讨元青花的迷人魅力。

一、 元青花的三大之谜

一是历史上从没有元青花的记载和研究。文博收藏界人士都知道,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藏有我国元代一对青花象耳瓶(又名大维德基金瓶)。上世纪50年代,美国波普博士将这对落有“元至正十一年”款的“青花云龙洗口象耳瓶”结合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和伊朗阿德比尔寺藏品,从传世藏品中辨识出一批元青花“至正型”器物,奠定了元青花研究的基础。从此,这对青花瓶成为衡量许多相同类型器物的一把标尺。它不仅解决了一个历史问题,也同时享受着全世界的瞩目和惊叹。而非常可悲的是这对瓶子最先出现在北京的琉璃厂,许多所谓的专家说是赝品,最终流落国外。

二是元青花产品的烧造好像突然成熟,没有发端和发的过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而元青花却没有。唐朝、宋朝几百年间,关于青花瓷不见实物、不见窑址、不见资料,到元朝突然出现了大量精美的青花器物,美轮美奂,不胜枚举!元青花是中国陶瓷史上继宋瓷之后的第二个高峰。也有资料研究表明唐宋时期出现了些许青花瓷片,这更进一步说明了它的神秘莫测。

三是元青花的存世品国外比国内多。现在官方流行的说法是,目前元青花的存世量三百件,国外二百件,比如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宫和伊朗的博物馆。国内从六十年代到如今出土和馆藏的一百件。主要原因是元青花主要是作为外销瓷,更符合阿拉伯地区的审美情趣,所以主要出现在中东地区。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固步自封的说法。近30年,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加快,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进行,动土量要大大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总和。出土了包括了元青花在内大量精美的文物。盗墓、私藏的现象也很普遍,但这个现实很多学者不愿意面对,又不愿意到第一线去考察。出现的众多如元青花等文物的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让他们难以接受。而现在景德镇的“仿品”也确实很多,这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来路不明”的元青花摆在专家面前,不用说是没有见过的,就算是和博物馆里一模一样的,他们也不敢认,只能一棍子打死。

二、 元青花云龙缠枝莲纹盖罐赏析

元青花云龙缠枝莲纹盖罐统高58厘米。青花纹饰达十三层(含主体纹饰之间的界饰),加上盖上最顶端的兽扭和大罐肩上的两个对应兽头共计达十五层纹饰。可谓纷繁复杂、上下叠加、主次分明、密不透风。一般元青花主体纹饰为一组,放在器型的最开阔的部分如瓶、罐的腹部。这件大罐因为器型硕大,一组纹饰难以充满大罐的最开阔的部分(人物故事多见是一层主体纹饰)。主体纹饰为两组。上层为云龙纹,两条巨龙一前一后向前腾飞,一条目视前方,一条回顾后望。两个兽头铺首将两条龙隔开各自成为纹饰的一部分。两条龙细颈长躯,轻盈飘逸。云纹云头似如意,云身如飘带,与腾飞巨龙相互映衬。下层的缠枝莲纹一气呵成,衔接自然,天衣无缝!莲纹寓意清廉高洁,出污泥而不染。辅助纹饰莲瓣、缠枝菊、杂宝等都是元青花中的常用纹饰。所用青料为苏麻离青,青花发色艳丽。因为钴含量高使得青花下沉,深入胎骨,有铁锈斑且凹凸感明显这件大罐丰肩溜腹小盘口,器型既端庄大气又俊秀挺拔。大罐盖子上兽扭是端坐着的一只狗。狗为忠义之宠,特别对于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蒙古人,狗更是离不开的亲密伙伴和朋友,既可驱赶牛羊放牧和狩猎,又可以看家护院。肩上的铺首有人说是狗头,有人说是狮首,但无论何种动物,有形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统统称为瑞兽,既威严驱邪,又忠心护主。兽扭与铺首生动活泼,既增添造型的威严与庄重,又符合民族风格及审美情趣而显得更接地气。大罐的颈部还有一道出筋旋纹,与口沿的小盘口相互呼应,使器型更加灵动,更有生气。实为元青花中的大器精品。

元青花的三大之谜 暨元青花云龙缠枝莲纹盖罐赏析

元青花的三大之谜 暨元青花云龙缠枝莲纹盖罐赏析

元青花的三大之谜 暨元青花云龙缠枝莲纹盖罐赏析

元青花的三大之谜 暨元青花云龙缠枝莲纹盖罐赏析

元青花的三大之谜 暨元青花云龙缠枝莲纹盖罐赏析

元青花的三大之谜 暨元青花云龙缠枝莲纹盖罐赏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