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盖碗,中国的茶文化之一

梁实秋先生在《喝茶》一文中 说“盖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鲁迅先生也说“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味而清甘,微香而小苦。”

在中国的茶文化中,盖碗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茶具,历史也较为悠久。今天我们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盖碗。

三才盖碗,中国的茶文化之一

一、盖碗的定义

盖碗一般有两种形制,一种是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样式。因为是三部分由下至上组成,故此类盖碗又称三才杯,取“三才者,天地人”之意。

《中国茶叶大辞典》中的定义为:盖碗,饮具。多见瓷质。上配盖下配茶托,茶托隔热便于持饮 。

第二种是只有盖和碗的样式。(立体盖碗)

在《中国古陶瓷图典》中的定义是:盖碗,带盖的茶碗,流行于清 。

然而无论有没有托,从功能角度来讲都是用于饮茶的。

三才盖碗,中国的茶文化之一

二、盖碗的历史

底下带托的茶盏起源很早:

宋朝的《演繁露》里就说:托盏始于唐,前世无所有也。

而给茶碗加上盖子,形成所谓的“盖碗”,却是清康熙年间的事了。

《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写道:康熙时期陶瓷造型,有的沿用旧式;有的加改造发展为新品种;有的富有独创性。如碗,早期有敞口碗、直口碗。中期多折腰碗。晚期创造了有盖碗,是专供饮茶用的。

而在同治年间,盖碗的造型已经又了明确的官方版本。

故宫清代制瓷官样图稿里就有写明“粉地五彩八吉祥盖碗样”、“照此样盖碗十对,茶盅二十件”等文字。

至于将既有盖,又有托的“三才杯”制式化,则是民国时候的事了。

《民国日用瓷器》中提到:民国10年前后景德镇创烧,称之为三头饭贝,为饮茶用具,民国时期极为畅销,……清代虽有盖碗,但无此三件器。上层社会饮茶多用官盖,民间则为渣胎碗。

所谓“三头饭贝”,即是“三才盖碗”。

三才盖碗,中国的茶文化之一

三、盖碗的用法

用于泡茶时,大拇指和中指,负责拿碗身,而食指负责固定盖子,手势要不偏不歪,倾斜角度让茶水缓缓流出。

喝盖碗茶时,首先,坐姿要端正。

司马承祯在《坐忘论·收心》中主 张“ 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 无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

饮茶同样需要平心静气,左手拿起茶碗托盘,右手抓起盖子,轻轻地“刮”几下,其作用是可滗去浮起的茶叶等物,然后将茶盖呈倾斜状,送到嘴边,再把茶汤吸进去,不能有声音,要一口一口地慢慢饮。

四、盖碗的茶语()

到晚清时,盖碗不再被上层社会垄断,而是成为市井之物,并且衍生出许多规矩。比如四川的茶馆里,把盖子放在碗的不同位置,可以表示许多暗语。

茶盖上放个东西。含义:暂时离开,莫收盖碗。老茶馆一般是先付钱后喝茶。

客人有事想暂时离开,可以在茶盖上放个小东西,火柴、石子甚至树叶都行。

茶盖朝下靠茶船。含义:堂倌,我要添水了,用这种方式请堂倌单独为客人添水,一般只能添两次。如果你想要堂倌给自己第三次添水,那就只有等到茶馆给所有茶客统一添水时才行。

茶盖立起放茶碗旁。含义:钱没带够,要赊账。喝茶时忘了带茶钱,如有朋友在场,为了避免尴尬,可以此示意茶馆老板,先赊着茶钱,改天再补。茶馆老板也懂得,不会点破,给客人留面子。

茶盖朝外斜靠茶船。含义:外地人,有困难。如果外地帮会的人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找本地帮会的人寻求帮助,就会如此摆放茶具。堂倌看到暗语后便会在茶馆里寻找,介绍双方认识。

茶盖朝上放进茶碗。含义:可以收桌子了。通知茶馆老板,你喝完茶走人了。(现在有些江南老茶馆都还有这些习俗)

五、盖碗的茶道

1.洗杯--白鹤沐浴

用开水洗净茶具,并提高茶具的温度。

2.落茶--乌龙入宫

投茶量可根据个人爱好而灵活掌握.一般为5--8克。

3.冲茶--悬壶高冲

冲泡时最好能使茶叶在杯中旋转。

4.刮沫--春风拂面

用杯盖轻轻刮去浮在杯面的泡沫。

5.出汤--玉液回公

把盖碗中的茶汤倒进公道杯中使茶汤浓淡均匀。

6.点茶--韩信点兵

将公道杯中茶汤公平均匀的倒入客人的品茗杯中,以供嘉宾使用。

7.看茶--赏色闻香

观赏茶汤的色泽并闻杯盖上留香。

8.品茶--品啜甘露

品茶要边啜边嗅,浅尝细品,才能感悟到美妙的各种花香和岩韵。

注:初用盖碗时,容易烫手,使杯中茶汤倒之不尽,会使茶汤显老,应多加练习。

参考国家高级茶艺师考试乌龙茶冲泡部分

用好一款盖碗,多练习多看。久而久之…会觉得用盖碗比用壶好用。

三才盖碗,中国的茶文化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